一九西二年九月中旬,盘龙峪兵工厂的总装车间内,气氛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金属特有的冰冷气息和机油的淡淡香味。?x,w!q¢x^s,.!c,o`m\
经过一个多月日以继夜的艰苦奋战,倾注了整个兵工厂无数心血的第一门“盘龙峪一号”82毫米迫击炮的各个主要部件,终于加工完成,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组装。
莫兴华站在工作台前,目光沉静而坚定。他的身后,是王大锤、李二牛、张嘎等“82迫攻坚小组”的核心成员,以及几位从各个车间抽调来的、技术最过硬的装配钳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和期待。
“同志们,”莫兴华的声音虽然因为连日的操劳而略显沙哑,但却充满了力量,“我们盘龙峪兵工厂的第一门82毫米迫击炮,即将要在我们的手中诞生了!这是我们根据地军工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每一个螺丝,每一个销钉,都必须安装到位,每一个配合间隙,都必须反复检查!我们要用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确保这门炮能够顺利地发出第一声怒吼!”
总装工作正式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炮管与炮尾的连接。这根经过“千层饼”工艺和后续无数次优化改进的“莫造82迫炮管”,其尾部加工有精密的内螺纹,需要与同样带有外螺纹的炮尾进行旋合。李二牛小心翼翼地将涂抹了特制密封油脂的炮尾,缓缓地旋入炮管之中,并用特制的扳手将其拧紧到预定的力矩,确保连接牢固且气密性良好。
接着,便是将结构复杂的炮闩装入炮尾。炮闩上的间断螺纹需要与炮尾内壁的对应螺纹精确啮合,才能实现可靠的闭锁。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同轴度和配合精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炮闩无法顺利装入或闭锁不完全。
莫兴华亲自上手,凭借着他丰富的经验和对机械结构的深刻理解,仔细地调整着每一个接触面的配合,并不时地用塞尺检查间隙。
当炮闩“咔哒”一声清脆地旋转到位,并能灵活地开启和关闭时,在场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晓?税/宅~ *追-醉_新+漳¢结^
随后,便是将炮身安装到炮架上。
炮架由坚固的两脚支架和连接鞍座组成,炮身通过耳轴与鞍座连接,并由高低机和方向机控制其俯仰和旋转。
张嘎负责炮架的组装和调试,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活动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确保高低机和方向机的操作顺畅,没有丝毫的卡滞或晃动。
最后,是将整个炮身和炮架,安装到厚重的圆形底座上。
底座上带有球形凹坑,与炮尾底部的球形凸榫相配合,形成一个可以承受巨大后坐力的球形铰链连接。
王大锤仔细地调整着底座的水平,并确保其上的驻锄能够稳固地支撑在地面上。
简易的瞄准具,也经过最后的校准后,安装到了炮架的指定位置。
经过了整整一天一夜的紧张装配和反复调试,一门通体黝黑、炮口昂扬、散发着凛然杀气的82毫米迫击炮,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它那粗壮的炮身,比60毫米迫击炮更显威武雄壮;那坚固的炮架和厚重的底座,也预示着它将拥有更强大的威力和更稳定的射击性能。
虽然它的表面处理还略显粗糙,某些部件的连接处还带着手工修配的痕迹,但它却凝聚了盘龙峪兵工厂全体军工人的智慧和汗水,是根据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又一个光辉结晶!
就在第一门“盘龙峪一号”82毫米迫击炮样炮总装完成的同时,苏婉领导的弹药小组,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经过同步的紧张试制,第一批约三十发82毫米迫击炮弹也己经成功生产出来!
这些82毫米迫击炮弹,其弹体采用的是经过改良的铸铁或厚壁无缝钢管制造而成,内部填充的是经过苏婉再次优化的“黑色闪电Mk-II”型炸药,或者是威力更大、也更难获得的TNT与黑索金的混合炸药(黑索金的来源,是莫兴华通过系统解锁了【高能混合炸药配方(入门)】后,指导苏婉利用极其有限的、从特殊渠道获得的少量样品,进行土法提纯和混合试验的成果,其产量极低,仅用于最关键的试验)。~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
炮弹的引信,也经过了莫兴华和苏婉的共同设计和反复测试。他们参考了日造81迫炮弹引信的结构,并结合根据地的生产条件,设计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但瞬发可靠性较高的碰炸引信,并对其保险机构进行了加强,以确保在搬运和装填过程中的安全。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靶场上的“终极考验”!
九月十八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盘龙峪兵工厂的靶场上,再次戒备森严,人头攒动。
旅部派来的验收代表,包括那位曾经见证过“晋绥造三八式”诞生的装备科科长和武器技术员,以及一位主管炮兵训练的作战参谋,都早早地来到了现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既期待又审慎的表情。
莫兴华亲自指挥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射。他的表情平静而沉稳,但内心却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检查火炮!”莫兴华下达了第一个口令。
李二牛和张嘎立刻上前,仔细地检查了炮身的各个连接部位、炮闩的闭锁情况、以及炮架和底座的稳固性。
“火炮检查完毕!一切正常!”李二牛大声报告。
“目标,前方一千五百米,敌军模拟火力点!一发装填!预备——”莫兴华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一名身材魁梧的战士,小心翼翼地从弹药箱中取出一枚沉甸甸的82毫米迫击炮弹,将其尾翼对准炮口,然后松手。
只听“咚”的一声轻响,炮弹顺畅地滑入了炮膛。
整个靶场的气氛,在这一刻凝固到了极点!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那根昂然指向天空的炮管!
“放!”莫兴华猛地挥下了手臂!
“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如同九天落下的惊雷,骤然在盘龙峪的山谷间炸响!其声势之浩大,远非之前60毫米迫击炮所能比拟!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一股浓烈刺鼻的硝烟从炮口喷涌而出,强大的后坐力使得整个炮身猛地向后一挫,炮架和底座也随之微微下沉,但依然稳稳地支撑住了炮身!
那枚承载着无数希望的82毫米迫击炮弹,如同离弦之箭,呼啸着冲向蔚蓝的天空,在空中划出一道高亢而有力的抛物线,首奔远方的目标区域!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几秒钟后,就在那片用土堆和木桩模拟的“敌军火力点”区域,猛地腾起了一团比60迫爆炸时更为巨大、更为猛烈的烟云和火光!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甚至隔着一千多米的距离,都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
“命中了!准确命中目标!” 靶场上的观察员,用嘶哑的声音,兴奋地高喊起来!
霎那间,整个靶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和掌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热烈,更加持久!
工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互相拥抱,尽情地宣泄着心中的喜悦和自豪!王大锤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知道,这声炮响,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牺牲!
旅部派来的几位代表,也被眼前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何曾见过根据地自己制造的火炮,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装备科科长激动地抓住莫兴华的手,连声说道:“莫厂长!莫厂长!你们……你们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天大的奇迹啊!这82毫米迫击炮的威力,简首太惊人了!有了它,我们还怕什么小鬼子的乌龟壳!”
武器技术员和那位炮兵参谋也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这门“盘龙峪一号”82迫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莫兴华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指挥着炮班继续进行了多发试射。通过这些试射,他们初步测试了82迫的有效射程、射击密集度、以及炮身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虽然在连续射击后,那根采用“千层饼”工艺制造的炮管,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温升过快和内膛轻微磨损的问题,但其整体表现,己经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出了预期!
试射结束后,旅部验收代表当场宣布:“盘龙峪兵工厂试制的第一门‘盘龙峪一号’82毫米迫击炮,各项性能指标基本符合实战要求!验收通过!”
他紧紧握着莫兴华的手,郑重地说道:“莫厂长,我代表旅部,向你们下达指示:请你们克服一切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至少生产出五门‘盘龙峪一号’82毫米迫击炮,并配备足够的炮弹,紧急装备给即将参加反‘扫荡’作战的重点部队!这将是我们粉碎日寇秋季大‘扫荡’的一张王牌!”
军令如山!
莫兴华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此刻,他和所有盘龙峪兵工厂的同志们,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根据地,为八路军,锻造出了一门真正的“战争之神”!
系统也在此时,给予了莫兴华应有的、也是最为丰厚的阶段性奖励:
【叮!里程碑任务:“盘龙峪一号”82毫米迫击炮研制成功!己完成!】
【恭喜宿主成功带领团队,攻克中口径迫击炮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并成功试制出第一门可供实战的82毫米迫击炮样炮!这是根据地军工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将对未来的战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奖励贡献点:8000点!】
【解锁新技术模块:“中口径火炮设计与制造(初级)”、“高能混合炸药配方(入门)”、“炮兵射击指挥与诸元计算(初级)”!】
【个人技能提升:【高级机械加工Lv1】经验值再次大幅增加!【军工系统管理Lv1】经验值显著提升!】
新的技术模块,特别是“中口径火炮设计与制造(初级)”和“炮兵射击指挥与诸元计算(初级)”的解锁,无疑为莫兴华后续改进82迫性能、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更好地指导部队使用这款新式火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盘龙峪的红色军工事业,正在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