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心满意足的“铁三角”或其代表,盘龙峪兵工厂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2′8/墈¨书/网* ,追+嶵′薪+彰^截`
弹匣问题的初步解决,让莫兴华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捷克式轻机枪本身的修复和仿制工作中。
他深知,弹匣只是配件,真正的核心还是枪械本身。根据地对自动火力的渴求,如同久旱盼甘霖,一日比一日迫切。
在之前的修复工作中,兵工厂主要依靠王大锤等少数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着学徒进行“一对一”的修理。
这种方式虽然能保证修复质量,但效率极其低下,一个月下来,能修复好的捷克式往往只有一两挺,对于前线的巨大需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莫兴华决定借鉴后世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理念,对捷克式的修复流程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
他将一挺完整的捷克式轻机枪的修复过程,详细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工序环节:首先是枪械的完全拆解与初步清洗;其次是所有零部件的仔细检测、分类与编号,对于磨损超限或损坏的零件进行标记;接着是关键损坏零件的修复或替换,这是整个流程中最核心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最后是枪械的重新组装、调试以及靶场试射检验。
针对每一个工序环节,莫兴华都挑选了合适的技术工人组建专门的小组负责。
例如,拆解清洗小组由一些手脚麻利、心思细腻的女工和年轻学徒组成,她们负责将回收来的残破捷克式小心翼翼地拆开,用煤油或土碱水将每一个零件上的油污、锈迹清洗干净。
零件检测归类小组则由一些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工人和苏婉负责,他们使用简易的卡尺、厚薄规等工具,对每一个零件的磨损情况进行评估,并按照“可用”、“待修复”、“报废”等标准进行分类,同时对一些可以互换的零件进行统一编号,方便后续的装配。?兰,兰,雯?血? ?追·嶵/新\彰,洁,
损坏零件修复小组是整个流水线的核心,由王大锤、李二牛、张嘎等技术骨干带领。
他们负责对那些磨损尚在可修复范围内的零件进行校正、补焊、打磨等处理。
对于一些常见的易损件,诸如撞针、拉壳钩,以及各种不同规格的销钉,还有保证机件正常回位的各类弹簧片,乃至固定各个部件的螺丝,兵工厂己经开始尝试利用现有的机床和“特制一号钢”进行小批量自制替换。
这大大提高了修复的成功率,也减少了对缴获备件的依赖。
最后的组装调试小组,则由莫兴华亲自指导,挑选技术最全面、经验最丰富的工人负责。
他们需要将修复好或替换上的零件重新组装成一挺完整的捷克式,并对其活动部件的配合间隙、扳机力、以及导气系统的功能进行精细的调试,确保枪械能够安全可靠地击发。
这种“流水线”式的修复作业模式,虽然在盘龙峪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还显得非常粗糙,但其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各个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人们在自己负责的工序上不断积累经验,操作也越来越熟练。
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老师傅“包打天下”的局面,让更多的年轻工人有机会接触到捷克式的核心部件,并参与到修复工作中来,为兵工厂培养了宝贵的技术后备力量。~小¢税·宅~ ¨蕪!错~内!容/
随着修复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弹匣、撞针、拉壳钩等关键零部件能够实现自产替换,盘龙峪兵工厂每月能够修复的捷克式轻机枪数量,从最初的一两挺,逐渐增加到了三五挺。
虽然这个数字依然不大,但对于嗷嗷待哺的前线而言,每一挺修复好的捷克式,都意味着一份宝贵的火力支援。
然而,莫兴华对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识到,修复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缴获的捷克式数量有限,而且大多残破不堪,修复的潜力总有耗尽的一天。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根据地自动火力不足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完全自主制造!
仿制捷克式,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目标。但莫兴华知道,这是盘龙峪兵工厂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西月初的一天,莫兴华召集了兵工厂所有技术骨干,包括王大锤、李二牛、张嘎以及苏婉,在核心研发洞室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同志们,”莫兴华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凝重而坚定,“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捷克式的修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弹匣的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要能够自己造出捷克式!”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造捷克式?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莫兴华继续说道:“要造出整枪,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枪机组件!枪机是捷克式的心脏,它负责完成推弹、闭锁、击发、开锁、抛壳等一系列自动循环动作,其结构之复杂、精度之高、材料之苛刻,都是我们前所未有遇到过的挑战。”
他从桌上拿起一个拆解下来的捷克式枪机框,展示给众人:“就拿这个枪机框来说,它内部有复杂的导轨、凸榫、限位槽,每一个尺寸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枪机无法正常工作。还有这个闭锁卡铁,它要在瞬间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要求极高。”
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压抑。大家都被莫兴华描述的困难给震住了。
莫兴华话锋一转,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我知道这很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我们没有退路!为了根据地的生存,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们必须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
他正式宣布:“从今天起,兵工厂成立‘捷克式枪机攻坚小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王大锤同志负责材料和热处理,李二牛、张嘎同志负责具体零件的加工试制,苏婉同志负责技术资料整理和后勤保障。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成功仿制出合格的捷克式枪机组件!”
攻坚的号角己经吹响!
所有人都清楚,摆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首先是材料关。
枪机组件的零件,特别是枪机框、枪机头、闭锁卡铁等核心受力部件,对钢材的强度、韧性、耐磨性都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
兵工厂目前能够稳定生产的“莫氏特制一号钢”,虽然在制造手榴弹、地雷甚至部分枪械的非关键零件时尚可胜任,但用来制造承受高膛压、高冲击的枪机部件,其性能是否足够,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其次是加工精度关。
捷克式的枪机零件,结构复杂,外形不规则,许多部位的配合间隙都要求达到“丝”级,也就是百分之一毫米的精度。
而盘龙峪兵工厂目前拥有的几台简陋机床,其自身的精度就十分有限,再加上工人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如此高的加工精度,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后是热处理关。
枪机零件不仅要求材料好、加工精,更需要通过精密的热处理工艺,才能最终赋予其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例如,哪些部位需要高硬度以抵抗磨损,哪些部位又需要足够的韧性以防止断裂,淬火的温度、时间、冷却介质的选择,以及回火的工艺参数,都首接决定着零件的最终性能和使用寿命。
而兵工厂目前由王大锤掌握的土法热处理技术,虽然经验丰富,但在稳定性和精确控制方面,与现代工业的热处理工艺相比,仍有天壤之别。
重重挑战,如同三座大山,压在了攻坚小组每一个人的心头。
但莫兴华的目光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他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再次向众人强调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表示自己会和大家一起,从每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王大锤、李二牛、张嘎等人也被莫兴华的决心所感染,他们纷纷表态,保证坚决完成任务,哪怕是豁出这条命,也要把捷克式的“心脏”给造出来!
晋西北的红色兵工厂,在沉寂了片刻之后,再次因为一个新的、更宏伟的目标而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