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军事 > 亮剑:手搓没良心炮,全军疯抢 > 第八十二章:新年钟声与盘龙峪的“电灯泡”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百团大战的硝烟尚未彻底从晋西北的群山中散尽,1940年的日历也即将翻过最后一页。′4`2`k*a^n_s,h?u?.¨c/o+m/

盘龙峪的这个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加寒冷,朔风如同利刃般刮过山谷,卷起漫天雪粉。然而,深藏于山腹之中的兵工厂内,却燃烧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火热激情。

年终总结大会和系统1.6版本的重大升级,如同两针强心剂,深深注入到莫兴华和整个盘龙峪兵工厂的血脉之中。

特别是系统解锁的【初级电力系统设计图纸库】和【简易工业机床图纸库】,以及【高级机械加工Lv1】的技能,让莫兴华看到了兵工厂摆脱纯粹手工作业,向着半机械化迈进的曙光。

“电力!机床!”这两个词,如同魔咒一般,在莫兴华的脑海中盘旋了无数个日夜。

他深知,没有稳定可靠的动力来源和能够进行精密加工的设备,仿制捷克式轻机枪,乃至研发更先进的武器,都将是镜花水月。

百团大战的胜利,固然鼓舞人心,但也让莫兴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根据地与日寇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每一次从前线送回来的战报,每一次看到那些因缺乏有效火力支援而牺牲的战士名单,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他的心脏。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盘龙峪兵工厂必须尽快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1941年的元旦,悄然而至。

根据地条件艰苦,没有什么盛大的庆祝活动,但盘龙峪兵工厂却洋溢着一种别样的节日气氛。

伙房的师傅们想方设法弄到了一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杂粮和野菜,准备给工人们加餐。

而莫兴华,则将自己关在核心研发洞室里,对着画在粗糙草纸上的柴油发电机结构图和简易车床设计图,以及利用新获得的150贡献点从系统商城中兑换的几份关于【柴油机常见故障排除与维护(初级)】和【小型车床操作与保养(基础)】的资料,进行着废寝忘食的研究。?x¨x*i.a,n?g*s+h¢u`..c+o?m\

“兴华,歇会儿吧,今天是元旦,好歹吃口热乎的。”苏婉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粮糊糊和两个黑乎乎的窝头走了进来,眼中带着一丝心疼。

这些日子,莫兴华几乎是连轴转,人明显消瘦了一圈,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莫兴华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接过饭碗,感激地笑了笑:“婉儿,谢谢你。我没事,就是想到了一些关键的地方,得赶紧记下来。”他指着桌上一堆画满了各种符号和零件草图的纸张,“我们兵工厂,很快就能用上电了!”

苏婉闻言,眼中也露出了惊喜的神色:“真的?太好了!要是能有电灯,晚上加班就不用点那么多费油的煤油灯了,对大家的眼睛也好。”她深知,昏暗的照明条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更容易造成工伤和产品质量问题。

“何止是电灯!”莫兴华扒拉了两口糊糊,兴奋地说道,“有了电,我们就能驱动机器!我们就能造出自己的车床、钻床!到时候,加工零件的精度和效率,都会有质的飞跃!捷克式,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元旦过后,莫兴华立即将兵工厂的技术骨干召集起来,宣布了新年后的第一个重点攻关项目——修复兵工厂早期搜集到的几台破旧不堪、早己被判定为“废铁”的小型日制柴油发电机。

这些发电机,大多是日军在战场上遗弃的探照灯发电机、电台备用发电机,功率极小,普遍在500瓦到1KW之间,而且损坏严重,缺胳膊少腿,几乎就是一堆锈蚀的零件。

“同志们,我知道这很难,这些玩意儿,比我们之前修汉阳造可复杂多了。”莫兴华指着地上那几堆“废铁”,“但是,系统……我是说,我从一些缴获的日军技术手册上,找到了一些修复和改造这些小型发电机的办法。只要我们能把它们修好,哪怕只能点亮几盏灯,驱动一台小砂轮机,对我们兵工厂来说,也是开天辟地的进步!”他巧妙地将系统知识的来源进行伪装。.删¨芭?墈′书!网+ *芜_错+内`容\

王大锤看着那堆烂铁,皱着眉头道:“莫师傅,这玩意儿比那洋枪可难伺候多了。光是这些个线圈、铁疙瘩,俺老汉就瞅不明白。”

李二牛和张嘎等年轻工人,则更多的是好奇和跃跃欲试。

他们对莫兴华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只要是莫师傅说能行,他们就相信一定能行。

修复工作,在莫兴华的亲自指导下,艰难地展开了。

首先是故障判断。

莫兴华带着王大锤和李二牛,仔细检查每一台发电机的残骸。

有的发动机缸体破裂,有的曲轴变形,有的点火系统完全损坏,更多的是线路老化、线圈短路或烧毁。

他会一边检查,一边向工人们讲解这些部件的名称、作用以及可能损坏的原因,这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现场教学。

接下来是零件的拆解和清洗。

这是一个肮脏而繁琐的工作。

工人们用煤油、草木灰、甚至土法制作的肥皂水,一点点地将厚厚的油污和锈迹清除干净,露出金属零件本来的面貌。

最关键的是核心部件的修复和替代。

在缺乏备件的情况下,一切都只能依靠“土法上马”和“废物利用”。

例如,发电机的线圈烧毁了,莫兴华就指导工人从废弃的电话线、电磁铁甚至日军遗留的通讯设备中,小心翼翼地拆解出尽可能完好的铜线。

然后,他亲自对照系统图纸计算匝数和线径,指导心灵手巧的女工,用简易的木制模具,一圈一圈地手工重新绕制线圈。

绝缘材料更是五花八门,从浸过桐油的棉布,甚至是用黄蜡和松香融化后涂抹的纸张,只要能起到绝缘作用,都派上了用场。

发动机的轴承磨损严重,莫兴华就让王大锤用兵工厂能找到的最好的钢材,按照原轴承的尺寸,手工打磨出临时的替代轴瓦,再用石墨粉混合兽油作为润滑剂。

虽然精度和耐用性无法保证,但至少能让机器先转起来。

点火系统损坏,就尝试从报废的摩托车或汽车发动机上拆卸磁电机或火花塞进行改造。

有些发电机甚至连化油器都烂掉了,莫兴华就凭借记忆和系统提供的简易化油器原理图,指导王大锤用铜皮和细铜管,硬生生敲打焊接出一个功能极简陋但能勉强雾化汽油的替代品。

这个过程,充满了无数次的失败和返工。

有时候,一个线圈绕错了方向,整个就得重来;有时候,一个零件配合间隙不对,机器根本无法运转;有时候,好不容易修复了一处故障,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工人们经常是累得精疲力尽,满身油污,但莫兴华总能用他那不容置疑的自信和清晰的技术思路,鼓舞着大家的士气。

苏婉则承担起了更繁重的辅助工作。

她不仅要负责记录每一个修复步骤的关键数据、绘制大量的零件草图,还要利用自己的化学知识,协助莫兴华分析各种替代材料的性能,甚至尝试用土法提纯少量劣质汽油,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她的细心、耐心和专业素养,为整个修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时间一天天过去,盘龙峪的这个元旦,是在机器的敲打声、零件的摩擦声和工人们的号子声中度过的。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叫苦,所有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那就是对“光明”和“动力”的渴望。

终于,在元旦过后的第七天,也就是1941年1月7日的傍晚,经过莫兴华和团队成员们不眠不休的连续奋战,第一台经过彻底大修和部分改造的小型日制柴油发电机(功率大约800瓦),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被小心翼翼地启动了!

王大锤拉动启动绳,笨重的飞轮开始转动。

一开始,发动机只是发出一阵沉闷的“吭哧”声,并没有点火的迹象。

莫兴华迅速上前,调整了一下化油器的进油量和点火提前角。

“再来!”

王大锤再次奋力拉动启动绳!

“突!突!突突突……”

伴随着一阵剧烈的抖动和一股浓烈的黑烟喷出,那台沉寂己久的柴油发动机,终于发出了一阵虽然不太稳定、但却充满力量的轰鸣声!

“着了!着了!莫师傅,它着了!”李二牛兴奋地大喊起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紧接着,莫兴华迅速合上与发电机连接的简易闸刀开关。

安装在研发洞室顶棚上的两只用汽车大灯灯泡改装的电灯,以及旁边一台小型砂轮机的电机,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出了反应!

“滋——”砂轮机率先发出一阵刺耳但却悦耳的转动声!

而那两只灯泡,在忽明忽暗地闪烁了几下之后,终于顽强地亮了起来!虽然光线有些发黄,也不太稳定,甚至还不如几盏煤油灯同时点亮那么明亮,但那确确实实是电灯的光芒!是盘龙峪兵工厂自己发出来的第一缕电光!

“亮了!灯亮了!砂轮机也转了!”

“我们有电了!我们盘龙峪有电了!”

一瞬间,整个研发洞室和旁边的机修车间都沸腾了!

工人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互相拥抱,又蹦又跳!

有的老工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王大锤更是咧着大嘴,笑得合不拢嘴,仿佛这台轰鸣的机器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莫兴华看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听着那虽然不甚稳定但却充满希望的机器轰鸣声,以及那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进道路的灯光,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柴油味和工人们的汗水味,这味道,比任何庆功宴上的美酒佳肴都更让他陶醉。

苏婉悄悄走到莫兴华身边,看着他布满油污但却异常明亮的脸庞,眼中也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她轻轻地握住了莫兴华的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无声的支持与喜悦。

盘龙峪的第一个“电灯泡”虽然微弱,但它点燃的,却是整个根据地军工事业走向现代化的希望之火!

这注定是一个载入盘龙峪兵工厂史册的不眠之夜!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