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昼是大胆的,见阿玛没生气,就继续道:“那还要好几年呢,阿玛,我跟四哥现在都长大了,阿玛别只让我们带小孩子玩,也给我们点正事做呀。_鑫¨完?本/鰰.栈^ ¨免*肺-跃·独\”
四爷:……难道你不是小孩子吗?
虽然就差半岁,但弘历已经有了些大人的神态和稳重,弘昼还跟猴儿似的,四爷怎么也不能把这个儿子看做个大人。
他还没说话,就见弘历也用亮亮的眼神盯着自己:“阿玛,我跟五弟可以帮您做事。”他抿了抿唇有点忐忑也有点不甘似的嘟囔道:“八叔家里的弘旺堂兄,就比我们大两岁。我们上回去给三伯和五叔家两位世子堂兄道贺的时候听说,八叔家里筹备贺礼之事,都是弘旺堂兄办的呢。”
可以说,弘历虽不是故意,但很精准的戳中了四爷的一个点。
老八的儿子可以,我儿子也可以。
四爷又喝了一口茶,就隔空点了点两个儿子:“还没过年,你们倒是都露出长了一岁的架势来了。也罢,既如此,等正月里功课不重的时候,你们就好生写一个时论来。!墈′书?君¢ ?冕′肺\粤`读!”
然后便对两个儿子说了千叟宴之事。
“上一回办千叟宴的时候,你们才两岁,自然是没经过见过的,如今你们且先想想,若是让你们带着人筹备此事,要怎么做才顺当?”
这差事其实很能考较人,涉及颇广:大到要收各地州府送上的老年人口的统计、户部银两的筹备;小到各地老人进京九门兵士的调度,车马的安排,恭贺盛世的贺文种种事情,掺杂在一处。
可谓是从俗务中,可见天文地理人口经济。
四爷自不指望两个孩子在这个年纪,就能办周全的事儿,只是要先考教他们一二,别读了多年书,跟赵括似的只会纸上谈兵,全然不通庶务,一办差事就漏洞百出才是。
四爷还许了他们:“若是有些可取之处,等明年开春具体办事的时候,你们就跟着去看看罢。”
明年两个孩子也十岁了,很到了可以办差的年龄。
到时候随意塞到一处去,让他们也经历些世情。
弘历弘昼都难掩喜悦,一个抿嘴笑,一个咧嘴笑,都笑着告退了。/墈`书!屋*晓,税!徃- !耕/薪+罪`快¨
四爷看两个小的欢天喜地走了,就想起弘时来,方才他想找儿子们一并过来问功课,知道弘时往后头董鄂氏处去了,四爷就没叫他——这傻儿子难得肯放下小妾去跟正妻一处,四爷也很想抱个嫡孙,就没打扰他们小夫妻二人相处。
如今小儿子也出生了,要是再来个嫡孙就完美了。
四爷还在这里畅想儿子儿媳的和睦,而后头茂昌院的氛围,跟和睦两个字可不搭边,堪称是很不美丽。
——
弘时来找董鄂氏是说正事的,因大年初二他要陪董鄂氏回去看老丈人。
说起岳父来,弘时就不免嘟囔了一句:“阿玛自然是偏着东大院,有些压着我。可岳父怎么也不给我说句话,只怕他劝劝,皇玛法也就听了。”
这给董鄂氏气的:她阿玛虽是尚书,但也管不到爱新觉罗家的事儿啊。
要是她阿玛敢去康熙爷跟前说,你看我是个尚书,这官儿做的不错,那你给我女婿一个世子吧。以康熙爷的脾气,她阿玛保管要凉凉。
董鄂氏恼的不得了,因着自己跟他夫妻情分不太好,所以弘时对老丈人一贯不怎么亲近,你不亲近也行啊,但你不能坑你老丈人去找死啊。
董鄂氏怕弘时在外头真说起这件事,连忙郑重其事跟弘时讲明白厉害。
结果弘时反而脸一红又一板:“我不过这么一说,谁要靠着岳父家了?我自家玛法就是皇上,阿玛是王爷,倒要靠别人不成?你也是,动不动就拉着个脸,叫人如何说话?”
董鄂氏简直是欲哭无泪。
弘时还深觉跟媳妇话不投机,就只敲定了时辰就想走,还是董鄂氏为着弘时好,叫住他道:“如今爷也是成亲有子的人了,年节下该多与叔伯堂兄弟走动才是,尤其是十三叔府上,阿玛最重,爷多去走走总没坏处的。”
弘时摆手:“你不懂。十三叔那里,走不走有什么要紧处,倒是今年十四叔回了京,又立了大功,我该多上门去,到底是亲叔叔呢。”
董鄂氏不太懂外面的事儿,见弘时不窝在家里陪小妾,就觉得也行吧,你走去吧,然后问着弘时备礼的事儿。
弘时继续摆手:“罢了,我去与额娘商议。”顿了顿:“你入门时间短,少做主张,只好好伺候额娘吧。”
再次把董鄂氏气个半死。
深觉: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弘时出门的时候,就见除了茂昌院外,其余各处院落,也都有下人在扫放鞭炮落下的碎屑红纸——今日,是年侧福晋刚出的七阿哥的洗三礼,四爷命人在各处门户前都放了鞭,一为庆贺喜乐,二为鞭炮可驱邪祟。
弘时看着这一地红纸,想想阿玛对新出生的弟弟那样在意,他心里就不得劲。
且说,弘时同学这会子就不得劲,还不知,他不得劲的日子在后面呢。
——
展眼新岁已至,正月初一。
这一日,所有年满十五入朝站班领过差事的皇子和朝臣勋贵们皆排的整整齐齐,来与皇上贺新岁。
这是康熙六十年的第一天。
六十为一甲子,多少人都活不到花甲之年,而康熙爷却已经御极六十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书群小说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