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和福晋处各送了一百束长寿面和一百个寿桃,取一个长辈祝福百岁长寿吉祥顺遂的意思。^咸~鱼`看^书` ,埂,鑫!醉,筷′
另外四爷处又叫苏培盛送了一套文房四宝,福晋处送了一块平安玉牌。
李侧福晋处‘病着’,又看不起旁人,根本就没有动静。反而年侧福晋那里,送了一块金面嵌着猫眼石的怀表来,还送了些鲜果。
耿氏看弘历亲热,跟弘昼也不差什么,送的是自己做的衣裳,连鞋袜荷包等物都俱全,鲜鲜亮亮的一整套。其余格格处也备了点自己的针线,送个意思罢了。
倒是四爷,听说弘时根本没理会弟弟的生日,就又给弘时不友爱弟弟上添了一笔石锤。
八月十三日晨起,弘历给四爷磕过头后,就从前院回来给福晋这个嫡母和钮祜禄氏这个亲额娘磕头。
等他行过礼,宋嘉书便走到座下,蹲下身子,亲手在他腰间系了一个绣着平安二字的荷包。
“晚间回来,额娘给你煮长寿面吃。”
到了晚上,弘历回来不仅看到一碗香喷喷的鸡丝汤面,还看到桌上摆了个圆形的三层大福饼,上头摆着做成寿字的红丝,还放着从一岁到六岁的六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
宋嘉书也是后来才想起来:要什么翻糖蛋糕,用中国传承下来的做饽饽的水准和捏糖人的技术,比什么不强。
于是给弘历准备了这个‘生日蛋糕’。
是特意请示过福晋,让小白菜领了对牌出门,找了捏糖人的老师傅,捏了从一岁到六岁的孩子。
宋嘉书拉着弘历的手,微微有些遗憾:四爷知道此事后没有反对,但特意说了,阿哥们的长相画像不能流传出去。所以这糖人只是捏了几个白胖胖的娃娃和小孩,并不是弘历的相貌。
“谢谢额娘。”宋嘉书愿意折腾这些东西,也是喜欢看弘历露出孩子的神情。
在孩子的时候不孩子气一下,以后留给他,能表露真性情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
——
算着母子两个大概用过了晚点,耿氏才过来。
今日不是阿哥们回后宅的日子,所以耿氏是自己过来的:“哟,我们的小寿星这小脸儿怎么那么红,是不是偷偷喝酒啦?”
说着还捏了捏弘历的小脸,又问他:“弘昼早上给你拜寿了吗?”
弘历点头:“五弟还给我写了一幅字呢。+p?i?n_g+f,a¢n¢b_o~o.k!.~c_o^m,”然后又给耿氏行礼,谢过耿氏送的衣裳。
耿氏就笑起来。
凝心院一片欢声笑语。
东大院。
年氏看着廊下已经挂好的中秋佳节的彩灯,微微有些凝神。
她院子里安静,风向又是西风,她就听到隐隐的笑声传来。
应该是凝心院。
她手里握着的一卷诗词有些紧:要是女儿留住了,现在也要半岁了。四阿哥五阿哥她见得虽然不多,但也记得那是两个白嫩活泼的孩子,带着无限旺盛的生命力,鲜活的让人打心里羡慕和疼爱。
寿嬷嬷在旁边看着,不知道该怎么劝好了。
说来说去也只能是些‘主子您别愁别伤心,能生的话孩子以后肯定还能有’的套话。
这话很有道理,但这话也说过太多次。
不光他们做奴才的说,四爷也说了许多回。
可世上的事儿就是这样。你跟一个破产的人说,你以后肯定能挣钱,还是安慰不了人——就算以后真的能挣,人家现在也不想破产,也是现在就想见着现钱,该难受还是得难受。
于是寿嬷嬷换了个思路。
她先是说起了四爷入了秋后胃口变好了,果然引起了年氏的主意,寿嬷嬷又道今年螃蟹产的好,中秋正好吃,四爷也喜欢。往年都是清蒸蘸着酱醋汁子配黄酒吃,不如今年多弄两样螃蟹菜。
渐渐地才劝的年氏不伤感了。
寿嬷嬷又道:“这些年,宫里的中秋宴都散的早,爷跟福晋都入夜前就回来了,今年是主子主持家里的家宴。就是到现在,李侧福晋的‘病’还没好……”
年氏淡淡道:“过了中秋圣驾离京,这之前,李氏的病是好不起来的。至于之后……要看三阿哥能不能转过心思来了。”
四爷常来东大院,这两月对三阿哥的不满溢于言表,年氏心里门清,也觉得三阿哥分外不灵。白白占着一个长子的优势。
虽然想想,有这样一个棒槌似的长子,她以后若是生下儿子倒更好些,但眼前她见着四爷的忧虑和恨铁不成钢,就替四爷懊恼和焦心,这都生了个什么呀!
三天后。
这都生了个什么呀!
四爷的心里,一样在咆哮同样的话语。
事儿还要从宫里的中秋宴说起。
自打皇上的孙子数目上了五十,上元、中秋、重阳等节日,孙子们都进来磕头就太劳师动众,偏殿里也都要装不下了,故而定了规矩,除了过年各府主子小主子们倾巢而出外,旁的时候,皇帝只带着亲近的宗室和儿子儿媳们摆宴。
宫里的宴席,是不会坐圆桌的,永远是皇上和太后在台阶上,跟众人拉开高度和距离。
而下面则是一个个单个的席面。
太后受完众人的头,就带着一众孙媳妇往后宫撤退,再叫上宫里的主位——女人们的宴席重头戏在后头。
前头,自然有前头的热闹。
酒过三巡,所有人都敬过皇上了,气氛也得热一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书群小说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