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清穿]娘娘负责躺赢 > 第42章完结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虽然是个孩子,但她从不看轻未来的乾隆帝。-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

甘罗十二可为相,很多时候,智慧跟年龄无关。

弘历托着还有些婴儿肥的双下巴想了想:“不好。三哥总防着我跟弘昼在阿玛跟前出头。若是阿玛在的时候,他就端着笑对我们,问我们渴不渴饿不饿,带我们玩。若是阿玛不在,三哥便少理会我们。有一回弘昼想看一看三哥的新砚台,都被三哥身边的小太监挡开了,虽然说着是这端砚沉,怕弘昼搬不动扭了胳膊,但我瞧着,是三哥不肯让弘昼碰他的东西。”

宋嘉书点头:“那这回他怎么忽然这样为你着想?”

弘历继续托着下巴沉默,半晌才抬起头道:“三哥是要我惹阿玛生气。”

宋嘉书摸了摸他的脑壳。

“行了,一会儿好好用饭,下午该练字练字,该在院子里踢蹴鞠就踢,水落才能石出,外头这样乱糟糟的日子总会过去的。”

弘历点点头。

他也没有像以前一样问,能不能去找弘昼玩。他已然明白,这些日子,为什么耿额娘不来接他去玩,为什么耿额娘身边的太监宫女一到放学迅速接走弘昼。,幻′想!姬¨ ~哽¢鑫·罪,筷_

宋嘉书在旁边略微有些恍惚: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每天都是吃饭睡觉看似平凡的一天。

但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就不一样了。这王府里,每个庶出的孩子都是一个一样的点,但从这一天开始,每一个微小的选择都像是一笔微不可见的弧线,最终连成截然不同的轨迹。

——

与此同时,前院书房,四爷也罕见的有些为难。

他跟皇上是父子,虽未递正式折子,但言谈间也曾提到过请圣驾驾临圆明园的事儿,皇上言语间也透露着应了的意思。

只是关于带哪个儿子去面圣这件事,四爷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雍亲王府上养着不少清客幕僚。四爷也不差这点钱,甭管是真脑子里有实在学问的,还是会琴棋书画附庸风雅的,只要能有点用处,养着就养着呗,谁知道哪天就用上了。

这不,如今他眼前这位周幕僚,就特别会养花摆花,这回就用上了。

四爷较真的强迫症又犯了,叫他来跟自己一起参详当日圆明园的菊花摆放方式。\w¢z-s`x.s¢._c-o/m!

这位周幕僚难得有在主子跟前奉承的时候,也不肯只做个摆花盆的工具人,还就阿哥面圣之事贡献了点自己的小意见。

“王爷,去岁诚亲王府长子面圣,也有三爷当时正好奉旨编《律历渊源》①一书功成的缘故——诚王爷给自己的嫡长子在编书的差事里头挂了个职,所以也有借口带儿子去面圣。”

周幕僚的意思是,四爷您若是想带三阿哥去面圣,不如也先给他找点工作干干?甚至是找枪手出本皇上诗集语录啥的也行,就是给见皇上搭个台阶。

四爷把手里的菊花名种图册都捏皱了一点。

周幕僚见四爷久久不说话,也就把自己当成一件死物,只是老僧入定似的坐在那里,陪着四爷一起。

直到窗外渐渐暗下来,府里点起了灯,外头挑灯笼挂在廊下的小太监的身影映在窗子上,四爷才猛然醒过来似的。

看四爷的神色,幕僚就知道他拿定了主意,连忙起身告退。

一个合格的幕僚,不但要知道什么时候出主意,更要知道什么时候闭嘴!明显主子拿定了主意,这时候再舔着脸上去汇报自己的主意,或者拎不清的问一句爷你是什么打算,那就太二百五了。

况且……他想起上回前院打死拖出去的那些太监,还有两个悄无声息就没影了的幕僚。

府里只说他们请辞还乡去了。

可时间也太巧了,李侧福晋买通前院下人的事儿刚出来,就有两个幕僚‘恰巧忽然一起’请辞回家。

想想就让人骨子里发寒。

周幕僚:我还是闭着嘴走吧。

作者有话要说:

①: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康熙帝胤祉将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命名为《律历渊源》。

第23章 落子

四爷终于清闲了下来。

前半个月他忙于挑选请皇上到圆明园的日子、敲定接待流程、统筹圆明园的接驾工作——可谓忙的脚打后脑勺,嘴皮外面和嘴里面都因为急的上火而起了小水泡。

尤其是四爷本人又是个事无巨细的操心性情,连接驾当日,圆明园花卉的摆设,菜品的样式,甚至连果子是哪几种都要亲自拟定,所以更是累的吐血。

他无暇分身,也有半个多月没进后院了,天天在前院跟幕僚一起开会加班。

如今各项事宜都敲定好了,折子也上寸了,皇上兼亲爹康熙爷也给予了肯定的批复。接驾流程规则已定,具体事宜都交给底下人各自去办,四爷本人反倒脱出身来了,只负责每日监督一下进程即可。

他这一脱出身来,就想起了后院的诸人。

自从李氏之事后,四爷一直命苏培盛要一个眼睛盯前院,一个眼睛盯后宅。

苏培盛:唉,苦啊。

——

这日秋高气爽,天色蓝的水洗一般漂亮透明。

四爷还特意命人寻了一套渔翁的衣裳穿起来,并且亲自背着鱼篓,拎着钓竿往前院池塘处垂钓去。

边钓鱼,边让苏培盛就后院诸人的动作回话。

苏培盛只认四爷这一个主子,忙一五一十的都回了:李侧福晋叫人往郡主府送了几回信,也往京城中母家送寸一次信;耿氏常去福晋处伺候、抄经兼送礼;年侧福晋安心养胎,往母家送寸几次府里做的新花样的点心,年家送寸来两次西北的特产,说是年羹尧托人送回京的土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书群小说网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