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奥斯坦德前线、回到作战部队之后。^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鲁路修花了两三天的时间,重新适应了前线生活,
也参加了些一线防御作战,略微立了点“掩人耳目”用的战功——所谓“掩人耳目”,就是指这些功劳原本并不足以支持他从中尉升到上尉。但既然上面的人都知道他其实另有功劳,这只是走个过场的,那也就无所谓了。
这两三天的时间里,也着实发生了不少事情。
比如,就在鲁路修回到的当晚,他就得知,更前线的尼奥波特镇,已经再次失守了——
尼奥波特小镇,在10月30日晚上的时候,因为布军海峡舰队的火力准备猛轰,一度被法军攻陷。但到了后半夜,也就是31日凌晨,希佩尔的舰队灭了那四艘前无畏舰,又留下两艘沙恩级装巡炮击法军,让德军重新夺回了这片废墟。
但到了鲁路修回奥斯坦德的前夜,刚刚追击希佩尔并将其封死在安特卫普峡湾里的戴维贝蒂,又受布国海军大臣沃顿的临时指令,让他带着六艘还算完好的高速战巡,回程时捎带着再执行一夜炮击任务。
布国人这口气都憋得那么狠了,狠到不惜浪费新锐战巡的炮管寿命来执行对岸炮击任务,那德军也该给对方一定的尊重。
所以最后李斯特团长果断分乘小船撤退了,只又留下法军三千条人命,就让敌人顺利占回那座小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算不得丢人。因为尼奥波特镇被布军前无畏、德军装巡、布军战巡反复犁地轰了三轮,已经彻底连废墟都炸平了。
一座区区几公里纵深的小镇,被三支战列舰队反复犁地炮轰,这是何德何能。镇子里早就没有平民没有活人了。
小镇失守之后,从小镇通往奥斯坦德的那十几公里无险可守的滨海公路,也在一个白天的时间内就丢掉了。同样是因为贝蒂的战巡赖着不走,看到有人抵抗,就大白天地抵近直射补刀,根本没法守。
当鲁路修归队、并投入防守战斗时,奥斯坦德已经成为了最前线。.0/0·小\说!网/ ^首,发¨他在这里跟着部队死守了两天,稍微走过场立了点功劳后,上面就走完流程给他晋升为了上尉。
11月3日,上午。
奥斯坦德城内的第12师师部。
师长卡尔少将亲自主持了给鲁路修晋升和授勋的仪式。
“鉴于鲁路修中尉在尼奥波特和奥斯坦德战役中的卓越表现现提报集团军司令部,晋升鲁路修亨特为上尉,并授一级铁十字勋章。”
旁边一群军官鼓掌,鲁路修立正敬礼,卡尔少将亲手给他挂上勋章,并给他的肩章加了一颗星。
(注:第二帝国时期的军服,衣领上是没有军衔标识的,衣领上贴的不同颜色布片只是为了区别兵种,所以主要靠肩章来辨别军衔。这个看老照片就知道,当时衣服的款式还比较接近19世纪老式衣服,也没有适合贴军衔标识的小翻领。
授勋完毕后,卡尔少将又调整了鲁路修的职务,让他先担任师属侦察连的连长。其后一番繁文缛节和职务交接,自不必赘述。
处理完之后,卡尔少将打发走了其他军官,单独留下鲁路修一人谈话:
“上面正在筹措伊普尔战役,不过不会马上进入总攻,还需要准备一段时间。眼下集团军给我们师的任务,是再坚守住奥斯坦德几天,哪怕敌人仍然派出战巡或者前无畏舰炮击,也要坚持顶住。
等后方的布兰肯贝尔赫港做好充分准备,这座小城就也可以暂时弃守。弃守之后,我们师就会拉下去休整一段时间,更新装备、总结战术经验,等将来要强攻伊普尔突出部的时候,再调回一线。
师属侦查连原先的连长、安德里上尉之前在尼奥波特被炮击重伤,也才过了七八天,远远没有伤愈。你原先在集团军直属通信营做架线排长,下放到师里,没有合适安置你的作战部队。
你这样的人才放到团里当个普通步兵连长也屈才了,我就把师属侦查连暂时交给你。师直属连本来就是加强连,而且侦查连也需要一些通信方面的人才,你调过去相对对口一点。二疤看书王 首发
你跟那些人一起作战过,也容易服众,只要注意安抚好原本的骨干军官就行——有些人在安德里上尉负伤后,就想着火线晋升接他的班呢。你调过去了,难免有个别人会失望。”
鲁路修连忙表态:“这一点您尽管放心,我会处理好内部、确保服众的。不过,我还是想冒昧问一下:上面要求我们再守住奥斯坦德几天,然后再撤退,这是有什么考虑么?如果纯粹地拖时间,似乎意义不大,反而容易在敌人的舰炮轰炸下徒增伤亡。”
卡尔少将:“当然不是纯粹为了拖时间——如果换个连长问,我是不会回答的,但你也不算外人,也没必要瞒着。
集团军司令部已经谋划过了,奥斯坦德这地方,要顶着敌人战列舰不惜代价的狂轰守住,是做不到的,这里的岸防要塞坚固程度不足,之前的岸防炮最大口径也只有210毫米,威胁不到敌人的战列舰或是战巡。
但是再往后撤15公里,撤到我军已经固守了多日的布兰肯贝尔赫,就能确保坚定守住了。因为那里的城市比这儿更大,岸防要塞也更坚固。
加之我军占领布兰肯贝尔赫比占领奥斯坦德早了足足十天,当地和后方之间的铁路也已经修复了,帝国已经把安特卫普要塞的几门大口径岸防炮,以及后方运来的超级重炮,拉往布兰肯贝尔赫。
所以只要我们在这儿再稍微拖几天,就可以拖到布兰肯贝尔赫那边的305岸防炮安装调试好。到时候全军撤往那里,敌人的战列舰也就没法追击了。”
鲁路修点了点头,这个道理确实是对的。
如果只是单纯出于对敌人战列舰炮击的恐惧,就无原则地一退再退,那就没有尽头了,退到哪里才算结束?总不能敌人战列舰能轰到的港口城市,就全部放弃吧?
但只是争取拖时间、放弃一个小港口,后续第二个港口就能装好足以威胁战列舰的岸防炮,让敌人的攻势到此为止,那么战术上的放弃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考虑到奥斯坦德是之前比利金陆军全军复没的地方,哪怕这地方对于德军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饺子馅早就吃光消化光了。
但对于布列颠尼亚来说,这个地方是非不惜代价夺回不可的,因为他们已经为这个目标损失了四艘前无畏舰和一堆辅助舰艇了,再拿不下奥斯坦德,皇家海军的面子就彻底没了。
光指望之前“重创希佩尔四艘战巡”的宣传,是不足以支撑其“赢学”宣传的,
因为布国国内也会有人说“战报可以骗人,但战线不会骗人”。必须在战线层面拿到决定性的变化,证明“布军重新把旗帜插到了奥斯坦德城头”,布国的战争宣传部门才能压住国内的汹汹声浪。
基于奥斯坦德城对双方后续的意义差别巨大,一方很想要一方没那么想要。对德军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给敌人充分放血后再放弃,好好积蓄力量。
“原来是这样,那我理解了,我会带领师属侦察连全力以赴的!”鲁路修领受了任务,回到自己的新部队。
凭借奥斯坦德城的防御力,撑住三到五天还是没问题的。
(注:上图为预期奥斯坦德被放弃后,双方在北海沿岸的控制区变化图)
几分钟后,鲁路修就回到了师属侦查连的连部,也见到了自己的新下属们。
说是新下属,其实不少都是老熟人,只不过之前人家的军衔比他还高。
谁让鲁路修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从下士升到上尉,堪称火箭蹿升,以至于原先的领导一个个都变成了自己的下属。
这些下属军官中,最容易不服的,就是之前已经接替受了重伤的安德里上尉、代理了一周连长职责的原副连长、巴拉克中尉了。
巴拉克中尉都一度以为自己会直接火线晋升上尉、当上侦查连的正牌连长。
他也觉得侦查连的弟兄们,在尼奥波特守城战中确实一直浴血奋战,不管有没有功劳,但肯定是有苦劳的,挑一部分表现好的军官晋升也是应该的。
但最终,他倒是等来了中尉升上尉的军衔晋升,但职务居然没动,还是让他当副连长,反而把鲁路修空降过来当连长了。
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一个连居然配了两个上尉、而且正副连长都是上尉!
好在鲁路修来之前,已经有领导找他私下谈过话,说“师属侦查连本来就是加强连,别的连都只有240多人的编制,师属侦查连满编能有400人,配两个上尉不过分”,巴拉克上尉才忍了。
巴拉克上尉都搞定了,其他级别更低、但之前比鲁路修高的人,也就更无话可说了。
鲁路修把手下军官都聚起来、诚恳地谈了谈,进一步混熟脸。
副连长巴拉克是熟人了,另外还有五个排长,分别是中尉或少尉军衔。
其中四个排长都是骑兵侦查连原本的军官,鲁路修不怎么熟,但他看到了自己原先在集团军直属通信营时的老同事、施魏因斯泰格和克洛泽。
施魏因斯泰格也升了一级,现在是少尉,正式担任第5排的排长。克洛泽则是军士长,负责连部的警卫。
为了照顾鲁路修、让他能更快掌握部队,上面也是煞费苦心,把他之前带惯了的集团军直属通信营的架线排,也火线合并到了第12师侦查连里。
因为火线补充人员很不容易,原本满编四百人的加强骑兵连,实际上现在连二百人都不剩了。把通信营架线排也编进去,也勉强够二百人。
至于集团军通信营缺编的人,就从后方再招新兵培训补足好了,最多略微调几个基层军官、士官过去当骨干。
至此,鲁路修十天前刚穿越时见到的那些战友,终于无一例外都成了他的手下(在后方养伤的安德里上尉除外)
ps:新书求评论,求追更,求收藏,求票。
换地图过渡章节,需要交代一下形势,以及主角的具体人事调动,别嫌水。
今天下午的第二更就会开始整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