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希望能带来更好的体验。.w·o*d+e?s+c.w?..c\o\m.”房凝雪回应道,同时不动声色地打开腕表终端,调出最新的能量波动监测图谱。
就在这时,她的屏幕突然亮起一条红色警告:
【检测到地下深处存在未知能量场,疑似人工构造】
她不动声色地将信息转发给李承乾,后者微微颔首,随即转向外交官:“我们想先去看看‘夜影藤’保护区的最新情况。”
对方略显惊讶,但很快点头答应。
一行人乘坐悬浮车驶向生态园区,沿途风景如画,游客们在透明步道上漫步,欣赏着奇异的植物和飞舞的光虫。然而,房凝雪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地图界面上,那个能量场的信号越来越强。
当他们抵达园区核心地带时,她终于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岚光代表:“你们是否曾在地下建设过什么设施?”
对方的笑容略微僵硬了一瞬,随即恢复平静:“这片区域一直是我们重点保护的自然生态区,从未进行过任何地下开发。_比!奇*中?雯^枉* _耕?新·蕞?哙/”
“是吗?”房凝雪轻轻一笑,抬手示意身后的技术人员启动探测仪,“那么,这个信号是怎么回事?”
空气中仿佛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悄然绷紧。
第261章 文化交融新火花
房凝雪站在展览馆的中央,看着外星艺术家们的作品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有的仿佛是液态金属凝固而成的雕塑,有的则是悬浮在空中的光影交织体。大唐民众围在展品前,神情复杂,有人惊叹,也有人困惑。
“他们似乎还没完全理解。”李承乾低声说道。
“艺术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接受的。”房凝雪目光沉静,“但我们可以引导。”
她示意身旁的文化官员安排讲解员上场,为观众解读这些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与文化背景。,x.i^a,n¢y¢u?b+o¢o·k+.·c\o?m·随着讲解的深入,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开始专注地聆听,眼神中多了一分理解和兴趣。
“看,他们在思考了。”李承乾微微一笑。
与此同时,另一组大唐艺术家正在准备前往岚光联邦的行程。他们将带着大唐的传统乐器、绘画技法和舞蹈表演,在外星文明的土地上展示属于大唐的艺术魅力。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表演,而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文化的温度。”一位年长的琴师对年轻弟子说道。
房凝雪亲自送行时,叮嘱道:“你们不仅是使者,更是桥梁。用你们的才艺,去连接两个世界的灵魂。”
抵达岚光联邦后,大唐艺术家们的首场演出便引起了轰动。他们以古琴演奏开场,随后舞者身披轻纱,踏着鼓点起舞,最后画师现场挥毫泼墨,一幅《星河夜宴图》缓缓展开,描绘的是大唐盛世与星际风光交融的奇景。
岚光的观众起初有些迟疑,但当琴声响起,他们的表情逐渐变得专注,甚至有几位长老闭目聆听,似有所悟。
“这是……一种新的共鸣。”一位岚光学者低声说。
文化交流并非单向传播,而是在碰撞中激发灵感。在一次茶会上,一位外星画家指着一幅唐画说道:“这种留白的手法,让我想到宇宙中的暗物质——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房凝雪闻言,若有所思。她意识到,文化的交流远不止于表层的欣赏,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互动。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合作。”她在茶会结束前提出建议。
几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联合创作活动正式启动。大唐画师与外星艺术家共同绘制一幅跨越文明的巨作。他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甚至语言不通,但在一次次尝试与磨合中,彼此找到了默契。
画面中,既有大唐山水的婉约,也有外星文明的几何美感;既有星辰流转的浩瀚,也有烟火人间的温情。这幅作品最终成为本次文化交流的象征,被命名为《交汇》。
然而,交流过程中也不乏摩擦。有一次,一名大唐诗人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却被一位岚光评论家批评“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诗歌的意义,不在于听懂,而在于感受。”那名诗人回应道。
“可如果没人能感受呢?”评论家反问。
这场争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双方文化界的大讨论。房凝雪没有直接干预,而是组织了一场辩论会,邀请双方代表公开交流观点。
“文化差异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理解。”她在辩论会上总结道,“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共通的语言,而不是强调各自的壁垒。”
这场辩论最终促成了一个新项目:由大唐诗人与岚光语言学家合作,开发一套跨文明诗歌翻译系统,试图将情感与意境转化为不同文明都能理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