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凝雪接过话头,用系统翻译功能传达大唐方面的意愿:“我们已组建专门团队,分别负责星际探索与新能源开发。.t?a-k/a`n*s*h?u~.?c′o.m′今日正式启动,意味着我们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台下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然而,就在此时,人群中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如此仓促便答应合作,是否太过轻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紫袍的老臣缓步走出,眉头紧锁。
“太常寺裴大人?”有人认出此人,低声议论起来。
房凝雪神色不变,微笑应对:“裴大人有何高见?”
老臣拱手道:“老夫并非反对合作,而是担忧后续执行中的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人员协调、技术对接等。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混乱。”
房凝雪点头:“裴大人所言极是。因此,我们已制定详细计划,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确保各项事务有序推进。_狐/恋,闻_血? ,无?错*内!容/”
“此外,”李承乾补充道,“所有参与人员皆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专业能力与忠诚度。任何不利于合作的行为,都将严惩不贷。”
裴大人沉默片刻,终是微微颔首,退回人群之中。
仪式圆满结束,合作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随后几日,房凝雪与李承乾亲自监督团队组建工作。
在人员选拔方面,大唐与外星文明各有考量。大唐更看重实战经验与学术背景,而外星文明则倾向于思维灵活性与创造力。
双方一度僵持不下,最终在房凝雪的协调下达成共识:每个项目均配备双方各自推荐的核心成员,并设立临时评审机制,以确保公平公正。
与此同时,房凝雪也开始着手分析那组神秘符号。她隐隐觉得,这些符号似乎隐藏着更深层的信息,甚至可能涉及外星文明的历史或某种禁忌知识。,二^8·看\书-网\ ′已?发`布/最*薪¨彰+截*
但她并未急于破解,而是将其暂时封存,转而专注于当前合作项目的推进。
夜晚,她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繁星点点,思绪万千。
李承乾推门而入,走到她身后,轻声道:“还在想那组符号的事?”
她轻轻点头:“总觉得它们不是随便留下的……也许,是一种考验。”
李承乾沉默片刻,忽然道:“你觉得,他们会给我们答案吗?”
房凝雪回眸看他,嘴角扬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或许,答案就在我们如何面对它。”
第226章 国内反响
阳光洒在长安城的街巷间,百姓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茶馆、市集和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大唐与外星文明正式合作的消息,如同春雷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继而扩散至四方州县。
起初,许多百姓难以置信,以为这不过是坊间传闻,甚至有人笑谈这是朝廷为了安抚民心而编造的故事。然而,当官方布告张贴于城门之下,由官员亲口宣读,并辅以研究院展示的合作影像时,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听说太子殿下亲自与那些‘天外来客’签订了合作协议!”一名书生站在茶楼二楼栏杆旁,声音激昂,“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连治病都比咱们太医署更快更准!”
“哎呀,你可别瞎说。”坐在一旁的老妇人连连摇头,“天上来的?那不是神仙吗?咱们凡人能跟神仙打交道?”
“可不是嘛!”旁边的小贩插嘴道,“我亲眼看见研究院那边建了个大水晶屏,晚上还能发光呢,照得半条街都亮堂堂的。”
消息越传越广,不仅民间沸腾,连书院里的学子也开始热议。年轻一代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不少人甚至萌生了投身科研、参与探索宇宙的想法。
李承乾与房凝雪早已预料到这一局面。他们在朝会上便已商议妥当,由工部牵头,联合礼部、兵部及研究院,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讲合作的意义与前景,确保百姓理解并支持这项前所未有的计划。
与此同时,房凝雪也安排了专门的宣传团队,制作图文并茂的册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外星科技带来的变化,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种种设想。她深知,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是任何改革成功的关键。
“若百姓不信任我们,再多的科技也无法落地。”她在一次私下会议上对李承乾说道。
他点头赞同:“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希望,而不是恐惧。”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各州府的集市广场,皆能看到朝廷设立的宣讲台。官员们身着官服,手持话筒,向百姓讲述大唐即将迎来的新时代。
“你们知道吗?”一位年轻的工部官员站在讲台上,语气热情,“外星文明带来了一种新型能源,它不像煤那样污染空气,也不像柴火那样容易引发火灾。只要研究成功,以后咱们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干净又方便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