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凝雪淡淡道:“那就让他们尝尝,什么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一*看~书+枉~ ′哽+新!蕞·快¨”
她提笔写下几行字,递给赵子昂:“照此行事。”
赵子昂接过一看,脸色微变:“太子妃,您这是要……”
房凝雪打断他的话:“你以为他们在试探我们,其实,是我们给他们设了个局。”
赵子昂沉默片刻,抱拳领命而去。
---
夜深,房凝雪独自回到东宫书房。
她翻开最新一批反馈报告,发现许多问题仍未解决:部分地区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百姓不知如何申请救助;个别惠民医馆药品短缺,医生人手不足;更有甚者,有官员借机贪污,挪用救济银两。
她将这些问题一一标注,准备在下一次会议上提出调整方案。
忽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赵子昂匆匆而入,脸色凝重:“太子妃,成都那边出了状况。~x/w+b!b′o¢o?k_..c/o`m,”
房凝雪抬头:“说。”
赵子昂沉声道:“成都赈济所发生骚乱,有人煽动百姓冲击仓库,抢夺粮草。据查,幕后主使竟是裴元青本人。”
房凝雪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眼神冷冽如霜。
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长安城。
“看来,他们终于按捺不住了。”
下一刻,她猛然转身,声音清冷果断:“通知所有监察使,即刻奔赴各地,严查贪腐渎职。另外——”
她顿了顿,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让天子诏书连夜送往成都,宣布对煽动暴乱者格杀勿论。”
第192章 保障制度推广
夜色如墨,东宫书房内烛火未熄。
房凝雪站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刚送达的密报,目光冷峻。成都赈济所骚乱的消息仍在发酵,裴元青现身幕后,仿佛在向她宣战。`第′一_看+书¨罔~ ¢庚`薪¢最·全′然而,她没有丝毫迟疑,连夜下令调动监察使、调拨粮草,并命户部严查各地世家动向。
赵子昂立于一旁,低声问道:“太子妃,是否要将此事禀告天子?”
房凝雪轻轻摇头:“暂且不必。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试点三地的局势,不能让这场风波影响到制度推广。”
赵子昂点头,不再多言。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李承乾端坐高位,神色沉稳。他扫视群臣,缓缓开口:“昨日成都发生骚乱,朕已知悉。但今日,我们议的不是如何镇压,而是如何推进新政。”
众臣面面相觑。
房凝雪缓步上殿,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奏折,声音清亮:“长安、洛阳、成都三地试点已初见成效,安老院收容孤寡老人共计一千二百人,惠民医馆接诊病患逾三千人次,赈济所发放救济银两与粮草总计二十余万石。这些数字,便是我们推行全国的底气。”
她顿了顿,环视众人:“有人担心财政难以支撑,可试运行期间,地方乡绅商贾共捐资七万余贯,占总支出近三成。若继续推行‘官民共担’之策,辅以义商令激励,何愁财源不广?”
一名老臣皱眉道:“太子妃所言虽有理,然天下州府众多,情况各异,贸然推广,恐难兼顾。”
“正因州府各异,才需分阶段、按轻重缓急逐步施行。”房凝雪语气坚定,“本宫提议,首推关中、河南、剑南三道,再依成效依次扩至江淮、岭南等地。每地设监察使一人,专责监督执行,若有贪腐渎职者,格杀勿论!”
李承乾点头:“准奏。”
朝堂顿时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响起一片应诺之声。
制度推广之议,就此敲定。
---
几日后,长安街头再次张灯结彩,宣讲团走街串巷,百姓们围聚听讲。
“诸位乡亲,从今往后,凡年满六十、无依无靠者,皆可入安老院;凡贫苦之家患病者,皆可在惠民医馆免费诊治;凡因灾失业者,亦可领取救济金,直至重新谋生!”宣讲员声情并茂,引来阵阵欢呼。
而在偏远山村,情况却并不乐观。
某地县衙外,宣讲团成员被一群村民拦下,有人怒斥:“朝廷又要来收我们的地了是不是?你们那些话,我听得多了,哪次不是先甜言蜜语,后变着法儿刮钱?”
宣讲员连忙解释:“乡亲们误会了,这制度是为了解决大家的困难,不是要夺地敛财……”
“谁信?”人群中有人冷笑,“你们看看,连我们这里都没几个识字的,谁能看得懂你们那纸条?”
宣讲员一时语塞。
这一幕,很快传回东宫。
房凝雪听完汇报,眉头微蹙:“信息不通,是当前最大障碍。”
赵子昂道:“属下已派人绘制简易宣传图册,配以图画解说,正在赶制中。”
“还不够。”房凝雪沉声道,“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让百姓知道政策,更要让他们信任政策。从今日起,派遣文官下乡,设立临时咨询点,面对面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