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凝雪走上前去,轻声问道:“大哥,您怎么不去排队领物资呀?是有什么困难吗?”中年男子叹了口气,说道:“太子妃娘娘,我家里人口多,这点物资根本不够用啊。^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而且我那老母亲卧病在床,需要吃药调养,可我实在没钱买药。”
李承乾听后,立刻说道:“大哥,你先别着急。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决这些问题的。你先去领一份物资应急,之后我们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去你家里看看,给你母亲送些药品过去。”中年男子听后,眼眶泛红,连忙跪地磕头:“谢谢太子殿下,谢谢太子妃娘娘,你们真是活菩萨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和房凝雪在灾区成功控制瘟疫以及积极开展救援工作的事迹,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唐。消息首先从灾区周边的城镇开始传播,那里的百姓听闻后,无不竖起大拇指,对这对太子夫妇赞誉有加。′鸿¨特?晓-税`惘′ ~罪′薪_漳·结?埂¨新?快-
“听说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亲自深入灾区,不畏艰险,不仅发放物资救济灾民,还研制出了解药控制住了瘟疫,这等贤德之举,真是千古少有啊。”一位茶馆老板对着客人们说道。客人们纷纷点头称是,其中一位年轻人激动地说道:“是啊,有这样心系百姓的太子和太子妃,咱们大唐何愁不繁荣昌盛啊。”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长安城中。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地谈论着李承乾和房凝雪的英勇事迹。在热闹的集市上,一群妇女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你们知道吗?太子妃娘娘不仅长得美若天仙,而且医术还那么高超,简直就是仙女下凡来拯救咱们大唐百姓的。”一位妇女满脸羡慕地说道。另一位妇女接着说:“可不是嘛,太子殿下也是忧国忧民,一心只为百姓着想。′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有他们在,咱们老百姓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就连皇宫之中,也时常能听到宫女和太监们在私下里谈论此事。“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这次在灾区立了大功,他们的名声恐怕要传遍天下了。”一个小太监小声地对同伴说道。同伴点点头,回应道:“是啊,他们这么做,可是赢得了天下百姓的心啊。”
各地的文人墨客们也纷纷有感而发,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赞美李承乾和房凝雪的诗词文章。这些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有的诗词中写道:“太子贤明心系民,妃嫔聪慧药除瘟。大唐幸有此佳偶,四海升平气象新。”
在偏远的乡村,村民们聚在村口的大树下,听着从外面回来的人讲述太子夫妇的事迹。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慨地说道:“自古以来,能像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这样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灾区救助百姓的皇室成员可不多见啊。他们是咱们大唐的福气啊。”孩子们则睁着大大的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对李承乾和房凝雪充满了崇敬之情。
随着赞誉声越来越高,李承乾和房凝雪的名声一时间响彻大唐。各地百姓都以崇敬之情谈论着他们的善举,他们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大唐子民的心中。
然而,在这一片赞誉声中,也并非所有人都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一些世家大族,看到李承乾和房凝雪通过救灾赢得了如此高的声誉,心中不免泛起了嫉妒和不安的涟漪。
在一座豪华的府邸中,一位世家老爷坐在书房里,脸色阴沉地听着手下的汇报。“老爷,现在外面到处都在传颂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的贤德,百姓们对他们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手下小心翼翼地说道。世家老爷冷哼一声,说道:“哼,不过是做了点表面功夫罢了,他们这么做,无非是想收买人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另一位世家子弟在一旁附和道:“父亲说得对,他们的行为已经威胁到了我们世家的利益。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得想个办法打压他们一下。”世家老爷沉思片刻,说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要从长计议。先看看他们接下来还有什么动作,再做打算。”
与此同时,房凝雪和李承乾并没有因为外界的赞誉而沾沾自喜。他们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灾区的后续重建工作当中。他们组织灾民清理废墟,修缮房屋,规划农田的耕种,力图让灾区尽快恢复往日的生机。
在一片废墟之上,李承乾和房凝雪带领着一群青壮年劳力,正热火朝天地搬运着建筑材料。房凝雪虽然是女儿身,但干起活来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双手抱着几块砖头,脚步稳健地来回穿梭。李承乾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心疼,劝道:“凝雪,你歇一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