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游戏 > 1981军工仿真器 > 第27章 火箭滑轨科研项目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正当陈羽打算回去的时候,他不得不改变行程。*x-i,n_x¨s¨c+m,s^.¢c\o′m\

因为涡喷-13,将在试飞院展开地面试车。

陈羽估计回京待不了两天,又得赶来试飞院,那还不如待在试飞院。

陈羽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前弹射试验,给他很大的触动。

别看这一次郭振东没有伤,但是这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一来郭振东技术好,有充足的准备;二来则是因为这一次是平导弹射试验。

在实战之中,逼不得已进行弹射逃生,其实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往往时间非常紧迫,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准备,飞行员以往也没有经验,只不过是有学习而已,因此哪怕弹射成功,往往也会受伤,这种受伤很大程度上使得飞行员再也无法执行飞行任务。

这里面除了因为飞行员操作不规范,还有一个缘故就是弹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力在飞行员的脊椎,从而使得脊椎遭到创伤。

“若是能够研制出弹射仿真,那么不但可以减少弹射试验成本,还可以让更多飞行员进行训练,减少飞行员的受创。”陈羽心中不由得想到。

再看看霹雳-3空空导弹改进科研项目,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开始第二阶段的科研仿真。?咸·鱼·看-书¨ .更^新^最,快`

陈羽心中愈加强烈,研制弹射仿真器。

“火箭滑轨,或者是弹射训练仿真器?”陈羽琢磨着,“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的世界全都要!”

陈羽眼神一下子变得犀利起来。

这两样,都是蕴含着非常高的科技。

最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都得他独自摸索。

之前研制歼-7改、歼-82、霹雳-3导弹改进型迅速,那是因为他有完整的歼-7、歼-8、霹雳-3设计资料,超级科技仿真器进行科研仿真就要快得多。

现在没有任何资料,那速度就会很慢。

“新建科技仿真项目,火箭滑轨!”陈羽默念。。。

至少,足以用于国产战机弹射座椅研发,而不是象现在,用人命去冒险。

要不是陈羽对于超级科技仿真器有充足的信心,又在测试前专门检查一遍,恐怕就这么一个战机弹射座椅研发,得搭好几个试飞院的性命。

就这么一个火箭滑轨项目,涉及到了大量的高科技。,完!本.神¨站· \最`新^章′节~更.新_快/

比如轨道材料,轨道需承受高温、高压和激烈摩擦,滑车车轮温度可达1000c,这远不是铁路的铁轨所能相比。

再比如,高速环境下需通过光纤或无线遥测实时传输数据,便涉及到通信、无线遥测技术。

当然这里面,绕不开的便是火箭发动机,这也是需要攻克的。

陈羽看了一下超级科技仿真器:“竟然需要三年时间,这要是真的组建团队去攻克,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陈羽咋舌不已。

超级科技仿真器,都得三年时间,才能模拟出他所需要的火箭轨道。

可想而知,这火箭轨道蕴含着多么重要的技术,从零开始,是多么困难。

“要是能够去美国霍洛漫空军基地见识一下火箭轨道,那就好了!”陈羽忍不住感慨。

陈羽不得不承认,美国二战之后,和苏联真的迎来了科技大爆发,搞出了一大堆黑科技。

这种雄厚的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在科技方面真的是引领着此时人类,创造了无数第一。

现在中国,相差美国和苏联,还很远很远。

想要追赶美国、苏联,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等霹雳-3空空导弹改进项目好了之后,我看看能不能通过老师,申请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陈羽略微沉吟。

他现在是读博,博士生是没有资格单独申请科研项目的,更不要说获得科研经费。

博士生,只能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使用该科研项目经费。

火箭滑轨,现在对于中国而言,完全是一片空白。

陈羽并不满足于依靠超级科技仿真器,毕竟超级科技仿真器再强,也只是他一个人能用。

一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

中国的复兴之路,只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不断夯实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就象霹雳-3空空导弹中途下马,未能大批量生产列装,但是通过研制‘霹雳-3’导弹,大大提高了中国科技人员的设计水平与能力,培养了一批导弹设计能手,为中国空空导弹的研制积累了经验,才有了现在霹雳-4导弹、霹雳-5空空导弹、霹雳-6空空导弹的研制。

“火箭滑轨,需要三年时间,甚至更多,我有充足的时间!”陈羽略微沉吟着。

火箭滑轨,很难,他用超级科技仿真器都得用时三年时间,才能搞出符合他预期的火箭滑轨。要是提高标准的话,用时必然更多。

而且哪怕他攻克火箭滑轨技术,国家愿不愿意投入巨资建设火箭滑轨,那也是未知之数。

陈羽觉得,自己还得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比如如果是钱永强,那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一次,陈羽有些明白,为何那么多人想要进步,追逐着成为学阀之路。

因为只有地位高了,能够获得的资源才多,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

一个院士,不仅仅院士头衔这个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更在于院士所能够调集的资源。

陈羽不知道一个学部委员能够调集多少资源,但是他了解钱永强所能调集的资源,甚至比北航校长能够调集的资源还要多。

这是一点都不夸张。

就象歼-7改项目,钱永强轻易就调集了那么多人,用于推进歼-7改项目,更是直接跳过一些程序性,直接打破规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