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特安达的战略 汉元792年4月25日,柳定郡柳都汗王阿巴亥的御书房,阿巴贡、特安达、阿巴开、暔翰、金卡、拉依姆等七八位平日最受汗王阿巴亥信赖的重臣汇集一起,商议一件大事。;?三t叶o屋?2¢ ?追¤?]最£新e=)章}节?§
首先,突忽礼部尚书度安力惭愧地向阿巴亥奏报:“陛下,臣无能,没有得到鲜卑人的准确答复。
他们只说此事还需再议,臣不能久留其国都等候消息,便匆匆赶回来禀报陛下以及众位大人知晓。
”
阿巴亥等人听闻此话大失所望,脸上流露出黯然之色。
虽说大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种不祥的预感经度安力口中证实之时,还是十分失望。
多数人都认为现在鲜卑国对突忽的态度举足轻重,几乎是决定突忽汗国今后是否继续坚持下去的主要因素。
如果鲜卑人真的拒绝了突忽提出的联盟建议,那么突忽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自3月份起,西部地区的汉军陆续开始调动。
大宛州和西海州北部的三万步军和一万骑军,向西海州中部地区开拔;乌孙州有三万汉步军和二万骑军,到了西部草原利西人的耷侗城周围驻扎;大月州的两万汉步军和一万骑军也进入了葱岭地区的柏寒城堡;南波斯州,由汉军副统帅刘炯率领的才调到此地的三万汉步军,正向北波斯州边境靠拢。
汉军本次集结出动四路大军,共计十一万步军和四万骑兵,气势汹汹。
种种迹象预示着,汉军准备在春季向突忽发动一场规模巨大的攻势。
一时间,紧张的空气紧紧包裹着突忽的朝廷上下。
阿巴亥下令新罗、度信、北波斯州三地的数十万部队全部调集到边境各处的城堡内驻扎,准备迎接汉军发起的进攻。
可是四路汉军到了上述地区后便停留下来,一连半个月没有行动。
使突忽君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韩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又不敢轻易将集中起来的部队分散,双方就这么对恃耗了快一个月。
数十万大军汇集前线,先别说每日要消耗掉多少粮食,单从南方运送军需物品,就需征集数十万劳役帮助运输。
征集的劳役多了,种田的人自然少了。
眼看着到了春播季节,却无法正常耕种,让一部分突忽大臣忧心忡忡,甚至心急如焚,阿巴贡就是其中之一。
阿巴贡是丞相,深知国内的实际情况。
去年年初的天灾和去年底为了营救多伊利的十万人发动的进攻北波斯州战役,耗尽了全国各地的余粮。
现在朝廷的用粮,有很大一部分是预征民众的一部分今年的赋额,这才勉强应付过去。
如今的突忽,朝廷和民众手中都没了余粮。
如果和汉军一直消耗下去,到了夏天之时,恐怕大多数人得靠挖野菜过活。
所以阿巴贡对前一阵子商议如何处置多伊利之事,也没多余力精力去管,只顾埋头寻找解决粮食的办法。
在南方靠海各地,阿巴贡颁布了捕鱼令。
在北部山区,下达了狩猎令。
往年捕鱼期是在五至七月,狩猎期是八至十月,在万物滋育生长的春季下达这样的政令,阿巴贡也是迫不得已,至于有没有与天意相违背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眼下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食物问题。′萝`拉/小~说, *追¨最!新*章·节¨
只有多渠道解决食物问题,才不至于大家都遭受饥荒。
但这些措施只能保证一方人的食物,大多数平民和军队还得靠粮食、小麦等主食品过活。
要这些人不挨饿,还得靠与外国交易换取食品。
北波斯州倒是顺利地拿到手,可是临近的数个中东小国,不仅不敢与突忽做生意,反而将自己国内的军队尽数派到边境地区,作出一副准备拼命抵抗突忽入侵的架势。
别说做生意,阿巴亥等人还要时刻提防着他们是否会与汉军同谋,共同向北波斯州出兵。
而之前一直与突忽有着紧密联系的鲜卑国,这时却是一副暧昧的姿态。
既想私下里继续与突忽交易,又怕惹怒汉帝国。
为了能说服鲜卑人继续交易甚至直接加入这场战争,阿巴亥在二月份派遣礼部尚书度安力去鲜卑国商谈此事,今日才返回柳都,不料鲜卑人委婉得地拒绝了。
阿巴贡没有绝望,问道:“度安力大人,鲜卑具体是怎么回话的。
”
“回德公殿下的话。
鲜卑人朝中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贺楼氏、尉迟氏、步六孤氏等大家族为代表的鲜卑朝廷重臣反对我们的建议。
他们对鲜卑王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汉帝国这条巨龙还未到死亡的地步。
一旦轻举妄动,汉帝国举兵反击,就是集合全国之力,也不定能取胜。
没有把握的事情,还是小心谨慎为妙。
’” 阿巴开大怒,骂道:“枉自鲜卑号称拥兵百万,是一方之大国,朝中大臣竟然如此胆小怕事,活该他们被汉人驱赶到荒蛮之地流离失所,至今也不能回到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
”
接着又对阿巴亥说道:“父汗,我们也不要再去求他们,这等人就是与我们联合,也成不了大事。
”
“你懂什么?再胡言乱语今后便不准你参与议事。
”
阿巴亥狠狠地瞪了阿巴开一眼。
阿巴开见父亲发怒,便不敢再言,只是还是摆出一副气愤之极的表情。
阿巴亥见之,暗自摇头,此子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如果不是亲生长子,哪能让他来参与如此重要的会议。
度安力为了缓解尴尬气氛,接着又说道:“另一派则是以左右贤王为代表,臣私下曾会晤过两位王爷,他们都对我国提出的条件十分感兴趣,有与我们联合意思。
据闻他们曾对鲜卑王说:‘汉帝国现在已被我国拖入战争近十年,国力、军力皆大损,一旦汉人彻底灭亡突忽,便会逐渐恢复过来。
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失去将永远不会再有。
’而鲜卑王则一直犹豫不决,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
众人听罢又是一阵叹息,为了与鲜卑合作,阿巴亥甚至答应西海、大宛、乌孙三州归鲜卑人所有,今后如果鲜卑人想抢汉人的其他土地,突忽也会尽全力相助。
这么优厚的条件,居然还不能打动鲜卑王的心,证明汉帝国在他的心目中是不可战胜的,就算条件再优厚,到头来也是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事物。+看*书?君` -无?错_内¨容*
阿巴贡突然问度安力道:“鲜卑王今年几何?”
度安力答曰:“六十八岁。
”
“我听说他的身子近些年一直不好,是否有此事?”
“此事不假,近五、六年来,鲜卑王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据说去年底鲜卑王又犯了病,差点就过世了,直到臣去之前他的身体才略有好转,不过至今不能下地,皆是在病榻上与臣子商议事务。
”
太尉暔翰问道:“依德公之见,我们与鲜卑国还是有合作的希望?”
阿巴贡点头说道:“鲜卑王一直没有子嗣,他一旦病逝左右贤王都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左贤王是鲜卑王的幼弟,两人关系平日就很密切,按说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就是左贤王。
但据闻右贤王自幼胸怀大志,一直想夺回汉帝国占领他们的土地。
为此他在朝中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数。
但无论是左右贤王哪位继承王位,合作之事或许便可成。
”
阿巴开又忍不住开口说道:“那岂不是看天意?如果上天保佑现任鲜卑王,我们岂不是要一直等下去?”
阿巴贡微微一笑,只说了一句:“天意有时也要靠人来决定。
”
阿巴开不明白他的意思,一脸茫然。
度安力则已领悟了阿巴贡话里的含义,点头说道:“经德公殿下这么一说,下官觉得右贤王近期的确有一些反常的举动。
下官在鲜卑国时,发现他频频出入各重臣的府邸,而且近卫军将领十之七八与他走得很近。
以下官揣测,或许他是在为我们的提议在联络众臣向鲜卑王陈情,现在看来或许有别的意思在里面。
”
阿巴贡道:“依我看,右贤王继承王位会对我们更有利。
他的领地挨着西海州,当初与我们做生意时,也是他领地的商队来得最多,和我们接触得也较为频繁,四弟为此还去专门拜访过他,和我们有一定的交情。
加之他的志向比左贤王远大,所以答应我们的可能性更大。
”
度安力犹豫地说道:“德公殿下的意思是不是我们现在要帮助一下右贤王?”
阿巴贡连忙摆手说道:“这种权利之争最好不要参与,虽说押对之后会有较大的利益,但如果押错了,今后我们便会多了一个死敌。
还是静观其变吧。
”
阿巴亥等人皆点头称是,无论左右贤王谁当政,都有合作的希望,虽然右贤王的希望更大一些,但也没有必要将宝都押在他一人身上。
阿巴开这才醒悟过来,兴奋地问道:“度安力大人,你看这事要多久才有结果?”
度安力摇摇头说:“此事不好说,快则数月,缓则年余,这就要看右贤王觉得自己的把握有多大。
”
“一年?唉”阿巴开连连叹息。
在他看来汉军如果发起进攻,凭借现在的军队和国力能不能挺过今年还成问题。
一年以后就是右贤王继任鲜卑王,突忽还不知是否存在。
特安达见他沮丧的样子,说道:“敬候殿下,你也不必失望。
汉军有三不利,我们有三利,所以汉军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将我们打败。
如果汉军坚持长期进攻,我们不依靠外力,也能打败汉军。
”
阿巴开见他说得这般有信心,奇怪地问道:“元帅,您此话怎讲?”
特安达侃侃而谈,说道:“汉军一不利:失去出其不意。
殿下应该知道,出其不意的进攻是最为有效的。
如我们进攻西海州和北波斯州都是如此,突然的进攻会让敌方来不及反应,自然容易成功。
而汉军这次的进攻,却搞得大张旗鼓地,使得我们早有防备,各要地、营垒都严阵以待,汉军要攻进我们的国土内地,需要花费极大的气力和时间。
”
“汉军二不利:战线长不利补给。
这好比是我们将拳头收回来,而汉军则将拳头打了出来。
只要我们避过锋芒,汉军的力量便会逐渐减弱。
长期对恃汉军的后勤压力会一天大过一天,半年后,汉军就会变成强弓之末,其进攻力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弱。
只可惜我们的在北部三州留下的部队,已在汉军前一阵的行动中损失惨重,不然这时便可命他们在汉军后方阻其粮道,扰其府县,而我们则可以伺机而动,歼其汉军一部。
”
“汉军三不利:汉军这次用的是多面进攻。
多面进攻看似我方需要左右招架,可是进攻的人数少了,险要的堡垒就不容易被攻克。
如乌河城堡之类的险要堡垒,在我边境之上,至少有四五处,每处如果汉军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攻破,这样也能耗他两年时间。
阿巴开听完特安达分析汉军的三不利,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暗自称赞,还是特安达精通兵略,照此看来汉军的确不容易在短期将我们击败。
特安达接着又分析道:“我方的一利:地利之利。
我们都知道防守永远比进攻容易,我们是占据着绝对的地利优势,还可以凭借优势组织起积极防御。
如我们可以在局部战场集中兵力反击,而其他地区只需要坚守即可。
”
“我方的二利:民众的支持。
汉军进攻到我方国土内,我们民众会仇视他们。
我们还可以将部分地区的预备役召集起来加入各地营垒中防守,也可以让他们去骚扰汉军的粮道,可以让他们到各处水源去下毒,可以让他们是暗杀汉军。
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他们的支持,我们就不会轻易失败。
”
“我方的三利:佛祖的保佑。
我国上至汗王,下至民众都信仰佛祖。
我们坚信佛祖会赐给我们力量,身体的和精神的,我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我们相信来生,如果为了信仰而死,我们就可以得到超度,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美好、快乐的生活。
所以我们的将士可以无谓而死,我们的民众可以从容而亡,这是那些靠着抢劫为信念的汉军永远无法比拟的优势。
”
“有此三利、三不利,我方的条件就是再艰苦,坚守两到三年还是有十分的把握。
我们缺少粮食,难道汉军就不缺少粮食了?他们如果要长期进攻,仅靠北部三州的粮草是绝对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汉帝国内地的支持。
你们也知道汉帝国国库空虚,现在已到了向民众募捐集款的地步。
我听说募捐司的横征暴敛之举,已闹得汉人民怨沸腾。
也许我们再坚持数年,不用我们赶,汉军也会撤离我们的国土回去镇压国内的暴乱。
到那时,我们的独立大业也就成功了。
”
特安达的话音未落,阿巴亥便激动地站起身来拥抱住他,说道:“嘠山,独立之日就是朕赐你亲王爵位之时。
突忽能独立成功,有大半功劳都是在你身上。
”
接着阿巴亥又对众人说道:“独立成功,朕会仿照汉圣祖设立凌烟阁。
众卿都会入内,让我们的后人也世世代代来缅怀给他们带来独立自由的先祖们,也让后代们永远牢记你们这些开国功勋们的丰功伟绩。
”
特安达敌我分析言论和阿巴亥煽动性的激励,让众人既喜悦又兴奋,对未来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纷纷发誓为了独立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可以为汗王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喜悦的气氛中,有人甚至劝说汗王阿巴亥放弃与鲜卑国的联盟计划,如金卡言道:“现在我们突忽依照元帅的战略,就可以独自抗拒汉军。
如果鲜卑国参与进来,以后就会将我们的国土割让予他们。
土地乃国之根本,放弃国土就如同失去根基。
放弃国土之事,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可做。
”
只有阿巴贡心里还是隐隐觉得不安,也不知何故。
按常理,特安达的策略是现在突忽最佳的选择,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阿巴贡也知道突忽再缺粮,大家吃着草根树皮也能支撑两年。
只是他觉得,汉军这次的行动不仅仅像是一次大规模进攻这么简单。
阿巴贡的猜测是正确的,在他们商议对策之时,汉军在风铃城也在召开一次军事会议。
这次会议,西部战区内的所有将军以上职务的将领都到会,他们等待着战区总部给各军团布置下一阶段行动,都希望自己的部队能被分配到一个较好的任务。
张锐也不例外,提前一天便进了风铃城。
通过近一个月的修整,游骑团人员、装备均已补充完毕,各营都调养到最佳状态。
他知道要捞到好任务,还得凭借刘武周这个老上级帮忙才行。
他兴冲冲地去找刘武周,没想到在刘武周处却遇到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