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考题,他的回答让记梁颇为赏识,这道考题是问考生对君臣之道有什么见解。·兰\兰~文^学* ¨已?发¢布_最.新?章/节?
当时柳青然听到这个学子叫季云山后,表情似笑非笑,让记梁觉得非常不对劲。
在下面跪着的记梁,心里有一些没底,又在心里暗骂柳青然真是个大嘴巴,怎么什么都和陛下说!
这个学子的回答太过直白了些,万一陛下看后发怒,他还要冒着被打板子的风险为这个学子求情,虽然他还未和这名学子见过,但这名学子好歹也中了会试,即将进入国子监就读,怎么说也算是他半个学生了。
更重要的是,季云山能说出这番言论,确实让他非常赞赏与刮目相看,大轩不仅需要英才学士,国之栋梁,更需要这样敢于谏言之人。
江锦洲看了一眼跪在下面的记梁,放下季云山的卷纸,身体漫不经心的往龙椅上一靠,启唇不轻不重的说道:“他倒是敢写。¢6+1^看/书·网! +最·新?章_节!更-新^快_”
只见卷纸上面,季云山在这道问题下面写道:“所谓君,应需近贤臣,远小人。文修武备,审时度势,心系黎明百姓,有道是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是以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谓臣,应忠心耿耿为君分忧,帮君理之,尽心辅佐,勇于向君谏良言……”
看到这里并没有什么不妥,江锦洲记得,这还是他教给季云山的。
只是下面又紧接着写道:“但学子以为,为君者,应胸怀宽广,善用贤能,体察民情,与民同进,才能国强民富,社稷可保,天下太平。
若为君者,刚愎自用,昏庸无道,沉迷酒色,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那么必会国破家亡,江山易主。”
季云山写到这里还觉得不够,于是又写了几句:“所谓君臣,君若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若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若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幻′想-姬? .更/新!最-快.”
记梁听后,以为这是江锦洲发作的前兆,他立即磕了几个响头,说道:还请陛下息怒!此子虽然说话过于直白了一些,但老臣以为,此子勇于谏言,不像其他人一样只会说些恭围之话,想来必是个正直有担当之人,而且他的话……”
“老臣觉得非常有道理。”
记梁语气微顿,还是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他不知道他说出这句话后陛下会作何反应,只不过这个叫季云山的学子,写在卷纸上的这段话,字字句句也都是他为官多年,不敢轻易说出的肺腑之言。
他已经做好了承受陛下雷霆之怒的准备。
只是,江锦洲许久没有说话,最后,只是笑了一下,对记梁说道:“朕又没说要把他怎样,你这么替他求情干什么?”
而且,朕怎么舍得罚他凶他,疼他还来不及。
江锦洲又继续说道:“起来说话吧,别跪着了。”
记梁:???
他感觉还是跪着心里比较踏实。
但还是说了一声多谢陛下,缓缓站了起来。
第172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
只是记梁依然弯着腰身, 不敢直视龙颜。
江锦洲却突然又说了一句让记梁听不明白的话:“你和他又不认识,就说他有正直担当,他还真是长能耐了, 既然能让你为他跪地求情。”
江锦洲语气中带着愉悦
记梁:???
陛下的语气,怎么说的好像陛下和这个学子认识似的?
难道陛下今天心情好,看谁都顺眼, 所以不想惩罚人?此想法一出,记梁心底暗自松了一口气, 又在心里拜了拜各路菩萨大发慈悲,让他和这名学子躲过一劫。
在心底自动忽略了陛下和这个学子认识的疑点,因为他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这是无稽之谈!尊贵的皇帝陛下, 怎么可能认识一个普通的学子!
正当他暗自庆幸的时候,江锦洲又突然说道:“记大人在朝中为官多年, 尽心尽职,我大轩有您这样的朝臣, 实乃幸事。”
“传旨,赏记大人黄金千两, 锦缎百匹, 夜明珠一对, 碧玉翡翠一对, 千年古画一幅。”
这是自江锦洲上位以来, 第一次夸赞与大赏朝臣。
这突如其来的赏赐,并没有让记梁开心,而是变的更加胆战心惊, 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惊恐的说道:“陛下,正所谓无功不受禄 , 微臣惶恐!”
而且是如此大的赏赐。
江锦洲从龙椅上站起身,从玉石台阶上走了下来,看着跪在地上的记梁,他语气平淡,不带一丝起伏:“记爱卿不必如此紧张,给你你便拿着,不要推脱让朕不高兴。”
意思是这赏赐才不管你慌恐不慌恐,竟然朕说给你,你就是吓死,也要给朕拿着。
记梁听后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