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若淙苦笑,道:“我如今自身难保,又有什么地方能帮你们?”
齐思元摇头,从怀中取出竹筒:“既是帮我们,也是帮娘娘。!x\4~5!z?w...c′o¢m/”
竹筒入手,高若淙拨开银盖,顿时满屋清香。
高若淙不用提出其中纸卷,也能知道,这不是俗物。
齐思元道:“这些日子,娘娘请务必将此物递给太子,八月十五,中秋家宴,可作贺礼,献给陛下。”
高若淙一顿,望向齐思元。
齐思元回答她没说出口的疑问:“凌太虚的真迹,娘娘为国祈福,献上此物,再合适不过了。”
提出纸张。
“事在人为”四字跃然其上。
高若淙沉眉,道:“真迹不假,只是如今这个关口,我借太子献上这么四个字,只怕陛下又要疑心我左右太子。”
齐思元低头,从怀中取出一张信纸,递给高若淙:“请娘娘阅后即焚。”
纸张入手,其上笔如刀锋,高若淙扬眉:“这是那个晋昭的字?”
齐思元颔首:“是。,w?d-s-h,u`c^h·e.n·g,.\c¢o/m~”
待高若淙阅过其上内容,璀然一笑,道:“有机会我可真是要见见这位晋大人。”
齐思元没有应声,只接过信纸,替高若淙将其燃成灰烬。
高若淙道:“此事,我应下了。”
“民妇代官人,多谢娘娘。”
齐思元谢恩退去。
门被关上,高若淙望着烛火,轻轻扫去桌面灰烬,显然心情不错。
而此刻,紫方观另一侧,妙清跪坐在竹席上,望着对面人提壶浸茶。
开水淋在碗盖上,一时室内叮当作响。
妙清道:“阿珩,你心不静了。”
晋昭双眼微弯,没有抬头,只笑道:“高人在前,我这俗人诚惶诚恐,哪敢心静?”
妙清无奈,道:“当初应你三诺,如今也还了两个了,快些说第三个吧,我也好去远游。*l¨u,o,l-a¢x¢s-w,.?c*o?m*”
“都说这紫方观没了香火可以,没你妙清元君不行。”晋昭放下茶壶,道,“你去远游了,这偌大的道观,还有一众徒子徒孙可怎么办?”
第54章 人各有命
妙清鼻尖一声轻哼:“人各有命……”
晋昭但笑不语, 只侧首望了望窗外的山景。
分明已至秋日,这凌燕山上的枫树却依旧翠绿茂盛。
妙清顺着她的视线往外望去,轻声叹道:“今岁确实不如往常。”
稍许, 她又转过头, 看着晋昭道:“你也与当年大不相同。”
晋昭颔首, 却没有接着她的话说下去, 反而嘱咐道:“高妃方出月, 住这山上恐多有不便, 你多担待些。”
妙清不满道:“我照顾人你还不放心?你瞧瞧乐安,被我带的多好……”
晋昭又想起周宴来, 皮笑肉不笑道:“确实带的好。”
妙清听出她话里的讽刺,道:“你可别觉着他被我带歪了, 就冲你把他栓裤腰上护着那两年, 你那桓哥哥没弄死他就不错了,还敢让他正经……”
“咚!”
茶杯被重重摔在桌上,吓得妙清一激灵,连忙止住话头。
晋昭抽出一边的棉帕,缓缓擦去手背茶渍, 道:“手滑了。”
妙清自是不信。
她咽了口唾沫,换了个坐姿, 装作无事道:“那可得小心些,我这茶具可是去东海开过光的, 你这俗人喝一口,至少延三年寿。”
晋昭无声冷笑。
妙清连忙岔开话题,道:“那高妃娘娘, 前呼后拥的,还有太子牵肠挂肚, 你何必忧心?就算我不管她,人家也照样能活得滋润。”
“这正是我要嘱咐的。”晋昭抬头看向妙清,“不能让太子见高妃。”
妙清为难道:“你这是要我当王母娘娘啊……”
“你放心,高妃娘娘不是织女。”晋昭把玩茶盏道,“太子殿下也做不成董永。”
……
午后,日头西移。
回风亭外,徐文颠坐在马车边上往西张望。
待到看见妻子的身影显现在落阳金光下时,徐文颠连忙跳下马车,前去迎接。
“怎么样?”
徐文颠几步快跑上前,搀住齐思元。
齐思元喘着粗气,点头道:“娘娘答应了。”
心里的石头落地,徐文颠释然笑道:“好啊……这就再看晋平之的了。”
齐思元也道:“想不到这小晋大人看着不声不响,竟能在紫方观内有朋友,从前真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了。”
齐思元一语点醒徐文颠。
晋昭一个齐州孤儿出身,入京不过三年,平日也少见他沾染道法。
紫方观素有天子观之称,平日连皇室宗亲都得给几分薄面,晋昭如何能使得动里边的人?
“驾——”
远方马蹄声响,徐文颠抬头便看见了一列黑骑。
玄鹰司归京了。
徐文颠来不及细想紫方观的事,匆忙将夫人扶回马车内,低头嘱咐车夫道:“快走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