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晋末芳华 > 第九十三章 分别相逢未有期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见王劭铁了心要和自己和离,何氏尖叫道:“你不能休我!”

“你不怕影响官声吗?”

王劭淡淡道:“我已经提请辞官了。?纨, · ·鰰*占, ′哽?新`最\全,”

何氏陡然睁大眼睛,她没想到王劭竟如此决绝,忍不住叫道:“我,我不甘心,我要去找皇后!”

王劭大喝道:“蠢妇!”

“你难道还没看出来,我是在保护你?”

“谋害妾室且不论,你用的是巫蛊之术!”

“你知道朝廷对此多么忌讳吗?”

“先帝崩殂,要是被朝野得知,前皇后族人竟通巫蛊,她和何氏全族,都有大麻烦!”

“你还敢去宫里?”

何氏听了,脸色惨白,瘫软在地。

王劭转身走了出去,“这事情的真相,我不会对恢儿说。”

“但如果你还执迷不悟,恢儿将来必遭牵连。”

“好自为之吧。”

何氏瘫坐在地上,颤抖着伸出手,想要去抓王劭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大哭起来,她搞不明白,当初偶然的泄愤之举,事情怎么会成了这般样子?

兴宁三年寒露这天,清溪巷发生的看似极其偶然的案件,其导致的余波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未来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带着些许偶然,又夹杂着必然的人为因素影响下,某些齿轮缓缓转动起来,带动天下大势的车轮开始加速。

建康令诸葛和数名官员,亲自提审了王谧张彤云,但当便将两人放出,令其各自归家。

然而对于朱亮来说,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诸葛将其收押,并会同六曹有司,派出城巡卫查抄朱氏宅邸,尤其是对那名自杀的仆人所遗留物品和人际关系,进行了极为严密的搜检调查。

随着搜查的进行,诸葛能从中发现了一道极为敏感的麻烦线索,他捏着巡卫司报回的情报,手指微微颤抖起来。′/D小[说)`C′Mμ¢S, ??最¢|?新1??章;=:节-更+??新¨快?{μ

与此同时,朝堂上发生了另外一件震动不小的事情。

尚书台副官,当朝尚书仆射王劭请辞。

尚书台在东汉曹魏时期起,便权力极大,同时掌管政务军务,主官是尚书令,副官为尚书仆射,相当于宰相。

到了晋朝,则是设立中书台,主官为中书令,主管军务,尚书台则是专管政务,下设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便是后世六部的雏形。

除中书令掌管军务外,还有太尉,大司马,大将军,但这三者多是荣誉而非实权。

真正有实权掌兵的军职之首,名都督中外军事,相当于后世的全军总司令,如今这个职位,是大司马桓温所兼,其坐管北地七州军事,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之下第一人。

所以说,都督中外军事,尚书令,中书令是东晋朝廷实际上权位最高的三人。

而且虽是王述学尚书令,因其多病,实际上还是大部分时候由王劭主管朝事,是如今事实上的宰相。

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劭突然向朝廷请辞,等于是撂挑子。

而另外一件传言,则是自昙死后,四年间一直拒绝朝廷征召的郗氏家主郗?,准备接受朝廷任命,出任中书令。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不下于王劭辞官,甚至犹有过之,因为氏作为和司马氏皇族深度绑定的家族,在沉寂四年之后,终于是再度现于庙堂,其和桓温分庭抗礼之意,不言而喻。

而这此时被桓温推举为尚书仆射的王劭辞官,更是显得意味深长。

联想到前几年里,谢氏家主谢安从桓温麾下辞官,辗转从吴兴太守,回到建康做了中护军,重新回到朝堂核心,一众士族官员心中更是惊疑不定,新帝登基不到半年,就准备正面和桓温摊牌吗?

众人打定主意,先观望一段时间,看清形势再决定如何站队,于是郗?门前固然还有些到访的,但王劭门前,就堪称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王劭这几日里面,见的都是王氏族人,向他们表明自己主意已定后,族人们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王氏确实有这个底气。

琅琊王氏王导这支,子弟虽然并不多,但都是在朝廷和桓温手下为官,地位超然,王与马共天下不是随便说说,这是其他任何家族都无法相比的。?d+i!n¢g·d*i′a?n^t¢x′t\.′c!o!m-

且王氏自王敦之乱后远离军职,多为清贵闲职,所以王劭的去职,在王氏内部只是微有波澜而已。

王劭府上,到访的郗夫人面露惊讶之色,“小郎真的和娣妇和离了?”

“难道是因过继之事牵连?”

“小郎真觉得那孩子有仇必报,才会如此做?”

王劭摇头道:“你想多了。

“我身为阿父,难道还有怕儿子的道理,即使他过继了,也是一样。”

“我自有考量而已。”

郗夫人语带歉意,“小郎辞官不管为何,但是脱不了干系的,也没有想到情势会变成这样”

王劭淡然道:“我说了,和你无干,我只是单纯不想夹在中间罢了。”

“倒是郗氏重回台前,少不了一番纷争。”

郗夫人叹道:“想要得到些东西,总要付出些代价。”

“小郎今后有什么打算?”

王劭失笑道:“你今天是过来探听风声的吧?”

“以郗氏的本事,早晚也会知道,我也不瞒你,之后我会外放,去吴兴做太守。”

郗夫人?大了眼睛,“这不是贬官了?”

王劭出声道:“这是我要求的,朝廷看在王氏的面子上,让我们虚领中领军一职。

郗夫人目光一凝,中领军和谢安的中护军,同为禁军官职,一内一外,代表了皇家的绝对信任,这代表…

王劭看出了郗夫人的心思,“没错,这代表其实我还是站队了。”

“只怕大司马那边,会很生气吧。”

“先有谢氏,后有氏王氏,新帝的威望,应该可以暂时和桓氏抗衡了,你们的压力,也会小一些吧。”

郗夫人走到堂下,对王劭深深一拜,“小郎的苦心,记下了。”

“那孩子过继之后,会想办法让他抛却前事,往前看的。”

王劭目光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之色,“姒妇心有玲珑,三兄可惜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复杂神情,随即同时移开。

王劭起身道:“你想让那孩子静心几年,想法固然不错,但我随时去官上任,在此之前,还是把事情办了吧。”

说完他躬身一拜,“这一别,不知何时才回,姒妇保重。”

郗夫人同样深深一拜,语带哽咽,“山高水长,小郎也保重。”

郗?府前,前来拜访的士族们,却是被告知府主身体不适,暂时无法接待外客,只得怀着遗憾离去。

然而实际上,郗?今日好的很,之所以将旁人挡在外面,是因为有人来拜访于他。

谢安。

两人正面对面坐在榻上对弈,后面分别待立着一男一女,不是奴婢婢女,却是都恢和谢道粲。

谢安随手落下一子,出声道:“恭喜方回了,这次升中书令,足见朝廷之信任。”

郗?却是呸了一口,“安石,别取笑我为了,就凭我的本事,也能当得了中书令?”

“左右不过是推我出来挡枪罢了,我到现在还没下定决心。”

“倒是你,不日便要升任尚书仆射,为之后尚书令铺路了吧?”

谢安摇头道:“不是我。”

郗?惊讶,“不是你?”

“怎么可能?”

谢安出声道:“宫里消息,代替敬(王劭)的,是叔虎(王彪之)。”

郗?更是惊讶,“这是什么意思?”

“这岂不是更加激化矛盾了?”

如今谢家已经开始竭力和桓氏划清界限,王劭去职,如果换上谢安,朝中几个重要职位都由郗谢这种亲近司马氏的家族把持,有可能导致桓温的猜忌。

所以郗?认为,朝廷应该会任命桓温一系的官员,以作平衡,但没有想到,接替王劭的人,竟然是王彪之!

王彪之同样出身琅琊王氏,还是王导堂侄,但和王劭不同的是,他和桓温关系极差,两人有多年仇怨。

尤其是今年晋哀帝驾崩,桓温趁机移府到离建康只有二百里的姑孰,大军在外,声威镇主,朝廷动荡,各郡都派了长史、司马、主簿等高级属官去向桓温表示敬意。

只有会稽内史王彪之认为向皇帝遣使和上贡都是派主簿,向桓温示好不可能同皇帝礼制,竟是没有派人道贺,桓温知道后,极为不快,于是借口会稽山阴县的军需没有按时到达,弹劾王彪之,逼朝廷免去了其会稽?史一职。

王彪之离任前,赦免了郡中获罪被贬的士人,桓温得知后再次弹劾,逼得朝廷槛车押送王彪之至法司治罪。

但幸运的是,恰逢新帝登基,朝廷大赦,王彪之仅被贬至尚书。

如今据谢安所言,王彪之竟然要升任尚书仆射,这不是朝廷明摆着给桓温难看吗?

郗?的惊讶,也在谢安料算之中,他出声道:“方回啊。”

“新帝要是不立威,只怕再也不起来了啊。”

“桓元子这些年威名日盛,甚至有凌驾朝廷之势,要是再不作出强硬表态,只怕人心就要散了。”

“他在姑孰开府,跟小朝廷一般,现在各大家族士子,很多不应朝廷征召,去做他的掾属幕僚,这不可笑吗?”

郗?沉默不语,良久才落下一子,“他的军功手段,我等加起来都比不上,还能怎么办?”

“你真觉得,就凭我们几个,能斗得过他吗?”

谢安冷哼一声,“怎么,斗不过就不斗了?”

“你难道不知道,先前朝廷的想法,是让康氏郗氏共掌徐兖州,都督徐青幽扬五州军事!”

“只因桓元子反对极为激烈,朝廷才给了你个中书令!”

郗?听后,出声道:“我又不懂打仗,他想北伐,自然是觉得我碍眼。”

“大不了,朝廷让他学二州军事,专心北伐好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