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晴
晨钟刚敲过卯时,薛环己经穿戴整齐。′微*趣/晓.说- ,哽?薪\最-全.
铜镜中的少年郎君剑眉星目,青色圆领袍衬得身形挺拔,蹀躞带上悬着的鎏金鱼袋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少爷,堂少爷己经在院外等您了。"薛展捧着鎏金手炉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堂少爷说今日弘文馆要行'释菜礼',得赶在辰时前到。"
薛环闻言加快动作,临出门时又折返,从书案上取过一方青玉镇纸,那是祖父送的年礼,玉上刻着"守静笃"三个字。
指腹摩挲着冰凉的玉面,他深吸一口气,今日是他入弘文馆的第一日,虽说是恩赏入学,但祖父和父亲都特意叮嘱过,弘文馆乃国子监六学之首。
馆内学子要么是世家子弟,身份尊贵,要么才学出众,聪慧过人,万万不可轻慢。
"环弟!磨蹭什么呢?"
院外传来一声爽朗的呼唤,薛环抬头,只见二哥薛启正倚在马车旁冲他招手。
"二哥。"薛环快步上前,笑道,"父亲和三叔又让你看着我?"
薛启哈哈大笑,一把揽住他的肩膀:"那当然!你可是二伯的宝贝疙瘩,万一在弘文馆被人欺负了,我爹非得打断我的腿不可!"
薛环无奈摇头:"我又不是小孩子。"
嘴上虽然抱怨了两句,心中却是止不住的欢喜,谁不喜欢被偏爱呢。
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c*h*a`n/g~k`a¨n`s~h-u·.?c¨o,m,
薛启一路上滔滔不绝地给薛环介绍弘文馆的情况:"馆内分三堂——明伦堂、崇文堂、修德堂。
明伦堂是咱们这些世家子弟的,崇文堂是进士科的学生,修德堂则是寒门学子。"
"对了,"薛启突然压低声音,"待会儿见到韦琮那小子,别搭理他。他爹是礼部侍郎,仗着家世在弘文馆横行霸道,专爱欺负新来的。"
薛环挑眉:"他敢欺负二哥的弟弟吗?"
薛启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他要是敢,我就让他知道知道,薛家的拳头有多硬!"
弘文馆门前,石经巍峨,松柏森然。
薛环刚下马车,就听见杜明远的声音远远传来:"环弟!"
转头一看,杜明远正与几位学子在牌楼下寒暄,见薛环来了,连忙招手:"快来!我给你介绍几位同学兄。"
"明远兄!"薛环笑着拱手,随即侧身让出半步,向杜明远介绍道:"这位是我三叔家的二哥,薛启,去年就在弘文馆进修了。今日怕我第一日入学不适应,特地陪着我一起来的。"
杜明远和身旁的几位学子闻言,连忙拱手问好:"薛二哥!久仰久仰!"
薛启爽朗一笑,回礼道:"诸位客气了。"
薛环又转向自家二哥,介绍道:"二哥,这位是杜明远,雍州长史杜伯父的儿子,与我一同玩大的朋友。"
“常听三弟提起,说你们从小玩到大,今日总算见着了。/x.i~a\o′s?h`u′o\z/h~a+i+.¢c¢o,m^”
薛启上下打量杜明远一番,忽然笑道:"杜兄这身袍子不错啊,靛蓝底绣银纹,是长安'锦绣坊'的新样式吧?"
杜明远眼睛一亮:"薛二哥好眼力!正是锦绣坊的,上月母亲特地给我订的。"
薛启挑眉:"巧了,我上月也去订了一件,不过选了墨竹纹的。"
杜明远笑道:"那改日咱们可以穿出来比比,看看谁更风雅!"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顿时热络起来。
薛环看着杜明远身边的几位学子,不由得出声询问:"明远兄,你身边这几位是?"
杜明远一拍脑袋,“瞧我,一高兴就失了分寸,”
他说着连忙介绍起来:"这位是博陵崔氏的崔颢,专攻《礼记》。"
杜明远指着身旁一位面容白皙的少年说道。
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年纪,头戴青玉簪,腰间悬着枚羊脂玉佩,举止间自带世家子弟的矜贵。
崔九郎拱手行礼时,袖口露出半截绣着缠枝纹的里衣:"之前听二郎提起过三郎的风采,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薛启闻言挑眉,凑到薛环耳边低语:"崔家嫡系,他祖父是礼部崔尚书。"
温热的气息吹在薛环耳朵上,感觉痒痒的,"这小子在崇文堂有个绰号叫'小礼经',背起《礼记》来连褚博士都挑不出错。"
薛环心中震撼,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两行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位就是仅凭一首诗让初出茅庐的李白产生心理阴影的大神吗?
薛环热切回礼,正想要说些什么,崔颢身旁一个圆脸少年突然插话:"我是范阳卢氏的卢承钧,在家行十七,大家都叫我卢十七!"
他说话时眼睛弯成月牙,腰间蹀躞带上挂满各式小物件,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卢十七?"薛启突然笑出声,"莫不是去年在重阳宴上,用九连环赢了韦琮三斛明珠的那位?"
卢十七得意地晃晃脑袋,腰间一串金铃跟着叮咚作响:"正是小爷!"说着从袖中掏出个精巧的鎏金九连环,"薛二哥要不要也试试?"
杜明远连忙打断:"十七,今日是释菜礼,莫要胡闹。"
转头对薛环解释道,"卢兄最善机关之术,就是性子跳脱了些。"
最后一位是个身形瘦削的青年,一袭素色襕衫洗得发白,却浆洗得一丝不苟。
他安静地站在众人身后,见薛环目光投来,才上前半步行礼:"在下虔州钟绍京,修德堂学子。
薛启闻言眼前一亮:"可是写《灵飞经》的钟郎君?"
钟绍京有些惊讶:"薛兄竟认得?"
薛启笑道:"何止认得!我那日还特意临摹了一份,可惜笔力不及张兄万分之一。"
钟绍京被夸得耳根微红,连连摆手:"薛兄谬赞了。"
薛环见状,忍不住打趣:"二哥,你何时对书法这么上心了?我记得你前两天还说'练字不如练剑'呢。"
薛启"啧"了一声,伸手揉乱薛环的头发:"臭小子,揭你哥的短是吧?"
众人哄笑,连钟绍京也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
“薛兄!今日怎么来的这么早?”身后传来清亮的声音。
众人回头见一人大步走来,身形修长,浓眉大眼,腰间配着一把横刀,一看便是将门子弟,浑身透着一股英气。
"这位是郭子仪,陇右军来的,善骑射,在军中可是数一数二的!"
薛启话音未落,郭子仪己经爽朗地大笑起来,一把拍在薛环的肩膀上,热情地说:“你就是薛环吧,早就听二郎说你剑术了得?改日咱们可得好好比试比试,我这手早就痒痒了,看看咱俩谁更厉害!”
薛启一巴掌拍开郭子仪的手,没好气道:“起开,不许欺负我弟弟。”
薛环倒是很喜欢郭子仪这首爽的劲头,正欲回应,身后却传来一声冷哼:"弘文馆何时成了武夫聚集之地?"
回头一看,是位锦衣少年,面容白皙,眉眼间带着几分傲气,身后跟着两名书童。薛启低声道:"这就是我同你说的京兆韦氏的韦琮,字子玉,韦家嫡子。"
薛环不以为意,笑着拱手:"韦兄。"
韦琮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薛家三郎?听闻你自幼流落民间,如今能入弘文馆,倒是造化。"
这话说得刺耳,薛启眉头一皱,正要发作,薛环却按住他的手臂,依旧笑道:"韦兄说得是,能入弘文馆,确是我的福气。"
韦琮见他如此,反倒一时语塞,冷哼一声,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