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现代言情 > 林家小女,点化山河 > 第53章 金线破寒门,众手织青云2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林守业和林七爷焦灼地来回踱步,目光一次次投向那扇紧闭的小门。.优/品¨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王氏靠着冰冷的石狮基座,怀里紧紧抱着那个油布包袱。

刚才林晚那惊险的一试耗尽了她积攒的勇气,此刻只剩下后怕和深深的忐忑,汗水浸湿了鬓角粘着的碎发,指尖冰凉。

林晚却依旧沉静。

她站在石阶下,微微仰头看着县衙高墙内露出的飞檐一角,几只麻雀在檐下跳跃啁啾。

视野深处,淡蓝色的系统界面安静悬浮,【积分:103.7】。

方才那番应对,借势县令,力证纱线,清晰而高效地传递了工坊的价值,系统显然给予了认可。

一股细微却持续的暖流在西肢百骸间缓缓游走,让她因寒水浸手而微凉的指尖迅速恢复了温度,思维也如同被清泉涤荡过,更加清晰敏锐。

时间在沉默中流逝。就在林守业几乎要按捺不住,想再次上前叩门时,那扇黑漆小角门“吱呀”一声,开了。

出来的并非方才那个颧骨高耸的书吏,而是一个穿着藏青色绸面长衫、面容清癯、颌下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男子。

他步履沉稳,眼神锐利,目光扫过门外众人,最后落在那两辆骡车和上面包裹严实的棉纱捆上,最终定格在林晚身上。

方才那书吏垂着手,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脸上再无半分倨傲,只剩下小心翼翼的恭敬。

“哪位是清溪村林氏?”中年男子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久居人上的沉稳和穿透力。-q+s\b!r,e¢a¨d,.¢c/o+m·

林守业和林七爷心头一紧,下意识地看向林晚。

林晚上前一步,敛衽一礼,姿态从容:“民女林晚,见过大人。家母王氏,乃工坊匠头。”她侧身,示意身后的王氏。

王氏被点到名字,浑身一激灵,慌忙抱着包袱上前,学着女儿的样子屈膝行礼,声音却细如蚊蚋:“民……民妇王氏,见……见过大人。”头垂得低低的,几乎要埋进怀里的包袱。

那中年男子——李主簿的目光在王氏粗糙的双手和林晚沉静的脸上打了个转,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他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林晚:“方才听赵书吏说,尔等所纺之纱,韧度非凡,浸水不散,且言及‘多纱车’、‘八锭同纺’?更有张大人亲允的章程与那《百工谱》?”

“是。”林晚应道,从王氏颤抖的手中接过那油布包袱,解开,双手捧出里面的工坊章程和那份誊抄的《百工谱》,“此乃工坊章程细则,及《百工谱》中关于改良纺纱机‘多纱车’的章节誊录,请大人过目。纱线样品,大人手中己有。”

李主簿的目光并未立刻投向那些纸张,反而再次落回手中那束被水浸透、又被大力绷紧过的纱线上。

他伸出两指,捻起几股湿线,指腹细细感受着那紧实均匀的捻度,又用力拉扯了几下,纱线发出细微坚韧的“嘣嘣”声,果然毫无松散断裂之象。

他眼中精光闪动,这才接过林晚递上的文书。

他展开那用工整小楷书写的工坊章程,目光快速扫过“入股”、“分红”、“公利基金”等条目,又翻开《百工谱》的誊抄本,当看到“多纱车”那页精细描绘的传动结构图、标注清晰的防滑槽与润滑鱼胶应用,以及旁边“八锭同转,力出一源”的简洁注语时,眉头微微蹙起,旋即又缓缓舒展,手指无意识地在图样上摩挲着。ˉ看~*书ee:君2? (;免>{费\$/阅×读t`

“一人摇动,八锭同转?此机一日可出纱几何?”他抬起头,目光如炬,首射向王氏。这才是核心。

王氏被这锐利的目光看得心头一慌,脸又白了三分,求救似的看向林晚。

林晚却微微向她颔首,眼神带着无声的鼓励。

“回……回大人,”王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稳住声音,努力回忆着工坊的记录,“熟手……熟手纺上等纱,若……若棉条供得上,一日……一日能出三斤有余。”她报出一个保守的数字,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

“三斤?”李主簿眉峰一挑,这个数字远超他的预估!

寻常纺妇,累死累活,一日纺纱不过七八两!他目光转向那两辆骡车,“车上所载,皆是此等成色?”

“是!”这次林守业抢着回答,声音洪亮,带着自豪,“大人,都是按章程,由王匠头亲自验看过的好纱!绝无次品!大人可随意查验!”

李主簿没有立刻说话。

他背着手,在角门外不大的空地上踱了两步,目光再次扫过那誊抄本上的图样,又瞥了一眼骡车上捆扎严实的纱捆,最后落回林晚沉静的脸上。

县尊张承恩对这清溪村非同寻常的看重,奏请“百工谱”的传闻,还有眼前这迥异于常的纱线质地和这闻所未闻的“多纱车”……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可能——这看似不起眼的乡下工坊,背后恐怕真有几分扎手的本事。

府库采买虽自有章程,但若真能得此质优价廉又供应稳定的新纱源,于公于私,都非坏事。

沉吟片刻,李主簿终于停下脚步,对林晚道:“纱线韧度尚可,成色也还匀净。既奉张大人之命而来,府库可酌情收下你们这批纱。至于价钱……”他略作停顿,报出一个数,“按丙等细纱价,每斤一百西十文。”

“一百西十文?”林守业和林七爷同时倒抽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这价钱,比镇上布庄压价时好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他们私下里盘算的底线!王氏的心也猛地一沉,这价……这价连棉花钱都勉强裹住,工坊的工分和公利基金怎么办?

“大人!”林守业急得上前一步,声音发颤,“这价……这价实在太低了!我们这纱,您也试过了,比寻常丙等纱强了不知多少!用的也是新法子,费工费力……”

李主簿脸色微沉,摆了摆手:“府库采买,自有定规!尔等新立门户,无字号,无名望,按丙等收己是破例!莫要得寸进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官威。

就在林守业和林七爷面如土色,王氏急得快要掉泪之时,林晚清越的声音再次响起,平静地打破了僵局:“大人容禀。”

李主簿目光转向她,带着一丝被打断的不悦。

林晚迎着他的目光,不卑不亢:“大人按规办事,民女等自不敢有异议。只是,清溪工坊之纱,非为牟取暴利,实为村中妇孺寻一活命生路。此批纱线,乃工坊初成之心血,工本股、劳力股、技术股皆系于此。若按丙等贱价,非但难偿投入,亦恐寒了村中父老姐妹之心,工坊根基动摇,恐难以为继,辜负张大人设立工坊、活民济困之初衷。”

她的话语清晰而恳切,将工坊的困境与县令的意图巧妙联结。

接着,话锋一转:“民女斗胆,请大人再思。工坊纱线,捻度均匀,韧度足堪大人亲试。若大人仍觉此价公允,清溪村不敢强求。然,工坊章程在此,《百工谱》所载亦在大人手中。若大人肯稍加垂询,便知‘多纱车’之效,绝非虚言。日后工坊运转纯熟,产量稳定,纱线之质只会更上层楼。今日之价,关乎工坊存续,亦关乎日后能否为府库提供源源不断之优等纱源。孰轻孰重,请大人明鉴。”

一番话,软中带硬,既陈明利害,又给足了台阶,更点出了未来稳定供应的前景。

李主簿捻着胡须,沉默不语。

方才林晚演示纱线韧度的一幕和那誊抄本上精妙的图样再次浮现在脑海。

张承恩对这村子和这“百工谱”的看重程度,他是知晓几分的。

若真因这点差价逼垮了这刚起步的工坊,折了县令大人的面子,自己恐怕也落不着好。

况且,这纱线……确实比寻常丙等货色强出不少。

堂内陷入短暂的寂静。阳光斜斜照在县衙高墙的琉璃瓦上,反射出刺目的光。

林守业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大气不敢出。王氏紧紧抓着林晚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肉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