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有位姓陈的秀才,家境贫寒却一心渴望考取功名。\求·书-帮, .更?薪~最.全′长久以来,他被科举不顺的阴霾笼罩,内心焦虑又迷茫。听闻肃愍庙颇为灵验,能在梦中给予人启示,便抱着一丝希望,虔诚地前往肃愍庙求梦,盼望着能在梦中寻得命运的指引。
当夜,疲倦的陈秀才沉沉睡去,竟真的进入了梦境。梦中,肃愍公竟亲自打开庙宇正门,微笑着邀请他入内。陈秀才又惊又喜,却因敬畏对方的身份,迟迟不敢迈步。肃愍公和蔼地说道:“日后你便是我的门生,按礼应当从正门进。”陈秀才这才小心翼翼地踏入庙中,还没等他坐稳,侍者前来禀报:“汤溪县城隍前来拜见。”只见一位头戴巍峨高冠、身着威严官服的神灵阔步而入。肃愍公示意陈秀才与城隍神行平等之礼,还解释道:“他是我的下属,你是我的门生,理应你坐上座。”陈秀才满心惶恐,在众人的注视下,硬着头皮坐了上去。
接下来,城隍神与肃愍公交谈起来,声音极轻,陈秀才侧耳倾听,也只能断断续续听到“死在广西,中在汤溪,南山顽石,一活万年”这十六个字。*s¨i¨l/u?x_s?w·./c?o\m~不一会儿,城隍神告辞,肃愍公让陈秀才前去相送。到了庙门口,城隍神突然停下脚步,问道:“方才我和于公的谈话,你听到了些什么?”陈秀才如实回答:“只听清了那十六个字。”城隍神神色郑重地叮嘱道:“牢牢记住,日后自会应验。”陈秀才返回向肃愍公复命时,得到的也是同样的回应。随后,他猛然从梦中惊醒,将这离奇的梦境讲给身边人听,可众人皆摸不着头脑,无人能参透其中玄机。
不久后,陈秀才的表弟被选为广西某府的通判,因念及亲戚情分,便邀请他一同前往,想着路上能相互照应,也能给陈秀才谋个差事。陈秀才却满心抗拒,连连摇头:“梦中神灵说‘死在广西’,我要是去了,恐怕凶多吉少。”表弟却不以为然,笑着劝解道:“神说的应该是‘始在广西’,是‘始终’的‘始’,不是‘生死’的‘死’。要是真会死在广西,那后面又怎么会有‘中在汤溪’呢?”陈秀才觉得这话有理,再加上家中贫困,实在没有更好的出路,便咬咬牙,跟着表弟踏上了前往广西的路途。`墈`书·屋+ -免!废+岳′犊/
到了广西,表弟任职的通判衙门里,西厢房常年紧锁,气氛阴森,无人敢靠近。陈秀才生性好奇,不顾众人劝阻,硬是打开了厢房。推开门的瞬间,眼前豁然开朗,里面竟是一处精致的园亭,假山嶙峋,花木扶疏。陈秀才大喜过望,当下便把床铺搬了进去。起初的一个多月,倒也平安无事。
八月十五中秋夜,皓月当空,陈秀才在园中饮酒赏月,醉意朦胧间,高声吟道:“月明如水照楼台。”话音刚落,只听空中传来一阵拍手大笑:“‘月明如水浸楼台’,把‘照’字换成‘浸’字才妙,你这一改,意境全无!”陈秀才大惊失色,抬头望去,只见梧桐树枝上坐着一位老翁,头戴白藤帽,身着葛布衣,正似笑非笑地望着他。陈秀才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往卧室跑。老翁却轻轻一跃,飘然落地,伸手拦住他:“莫怕,这世上哪有我这般风雅的鬼?”陈秀才战战兢兢地问:“您究竟是何方神圣?”老翁神秘一笑:“先别问,咱们且来论诗。”陈秀才见老翁神态和蔼,与常人无异,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两人走进屋内,你一言我一语地吟诗作对起来。老翁写下的字,皆是奇形怪状的蝌蚪文,陈秀才大多不认识。询问之下,老翁感慨道:“我年少时,世间流行这种笔画,如今想改用楷书,可写顺手了,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而他口中的“年少时”,竟然远在女娲时代!
从那以后,老翁每到夜晚就会现身,与陈秀才谈诗论文,关系愈发亲密。通判家的仆人常看见陈秀才对着空气举杯对饮,觉得十分诡异,赶忙告知通判。通判见陈秀才整日神情恍惚,目光呆滞,心中一紧,忍不住责备道:“你怕是沾染了邪气,‘死在广西’的预言恐怕要应验了!”陈秀才这才如梦初醒,急忙与表弟商量,决定立刻启程回家躲避。
两人刚登上船,那老翁竟己端坐在船上,可旁人却都看不见他。船行至江西,老翁叹息道:“明日就要进入浙江地界,我与你的缘分也尽了。实不相瞒,我修道万年,却始终未能修成正果,只因还差三千斤檀香,用来雕刻一尊玄女像。今日向你讨要,若你不答应,我便只能取你心肺!”陈秀才惊恐万分,忙问:“您修的是什么道?”老翁答:“斤车大道。”陈秀才心中一惊,“斤”“车”二字合起来正是个“斩”字,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他强作镇定道:“等我回家再想办法。”
回到海昌后,陈秀才将此事告知亲友。众人纷纷猜测:“肃愍公所说的‘南山顽石’,难不成就是这个妖怪?”第二天,老翁果然又找上门来。陈秀才壮着胆子问:“您住在南山?”老翁脸色骤变,怒喝道:“这话岂是你能问的?定是有人教你!”陈秀才把这话转述给朋友,朋友灵机一动:“既然如此,咱们把这妖怪拉到肃愍庙,看他还敢不敢放肆!”
众人依计而行,拉着老翁往肃愍庙走去。快到庙门时,老翁脸色惨白,拼命挣扎着想要逃跑。陈秀才和朋友们齐心协力,死死拽住他,硬是把他拖进庙中。就在这时,老翁仰天长啸,化作一道白光冲天而去。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怪事。
后来,陈秀才冒用汤溪的籍贯参加科举,竟然高中进士。而他在会试时的主考官,正是状元于振,这才明白当初肃愍公说他是“门生”的深意。至此,“死在广西,中在汤溪,南山顽石,一活万年”这十六字预言,一一应验,陈秀才的离奇经历,也在当地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