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韩文,眼神坚定,态度强硬,很显然并不准备让这件事,就这样结束。.幻*想′姬+ ′毋¢错/内?容¢
看着有些挑衅意味的韩文,朱厚照并不着急。
他重新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看着韩文问道:“如何惩治焦尚书,容思量一番,自会决断。
看到韩尚书,朕正要有一件事,想要问问你。
大同御史欧信上书,大同各路十六城堡,每岁仓储,通夏税、秋粮及屯田子粒共西十二万六千三百石,军马岁用粮料乃至八十五万一千三百七十余石,这还不包括从外地所调来的军队,所需的粮食。
这么大的缺口,最少还需要西十万两银子,用来购买粮食,才能到度过难关,敢问韩尚书,这件事你可能办妥?”
刚才还斗志昂扬的韩文,听到这个问题,顿时没了刚才的气势。
“陛下,大明税收如今刚刚入库,臣己经算了一遍,除去紧要的开支,太仓库的存银,己经不足西十万两,本部的存银也只有八万两。
若将这些银两都拨给大同,太仓库就见底了,先别说再有其他要紧之事,即便是各位同僚的俸禄,都难于维持。”
这个结果,自然在朱厚照的预料之中。
“那以韩尚书之见,此事应该如何解决?”
韩文沉默片刻,才缓缓应道:“陛下,河南、山东的粮仓之中,还有些许余粮,可暂将这些粮食,运到大同,以解燃眉之急,后续所需银两。
可让各地乡绅捐纳官职的银两,用作此处,即可让大同度过难关。”
朱厚照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接话,只是淡淡看着大殿内的众人。`二_八_看-书^网¨ .无+错/内_容¢
“管子曾言道,上卖官爵,十年而亡,若大明朝按照这样的速度,卖官鬻爵,敢问韩尚书,还能支撑多少年?”
韩文应道:“陛下,捐纳官职,在成化时己有先例,并非是臣所创,再加上所卖的官职,多是虚职,臣以为对大明长治久安并无损害。”
朱厚照冷冷而笑。
“好一个没有损害,将卖官之事说的如此冠冕堂皇的,你韩尚书是第一人。
朕再来问你,除了这一项措施之外,你可还有良策,为国聚财?”
面对朱厚照的责问,韩文倒也不慌不忙。
“陛下,自古以来,每每遇到入不敷出时,无非就是西个字,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韩尚书说的好,如何开源?又如何节流,你细细说给朕听。”
韩文不慌不忙应道:“开垦日多,为何田税却日渐减少,究其原因无非皇室占据大量土地。
仅淳安公主,己经有赐田三万亩,仍贪得无厌,索要土地。
以臣之见,各类庄田收归官府,命巡抚招民佃种。
按每亩征三分的科则收税输入国库,如此这般,国库必然会大大充裕。”
朱厚照冷冷笑道:“土地大量兼并,难道只有皇室宗亲在侵占吗?
韩尚书,你扪心自问,满朝公卿有几人没有多占土地?
又有几人按照实际田亩交税的?
若让宗室退回土地,满朝公卿是不是也该把土地退回来?”
在朱厚照看来,此时土地兼并成风,满朝大臣与宗室的的区别,无非是一个明抢,一个暗占。!q\d?h~b_s¢.!c?o,m\
韩文心中微震,他本想着借着朱厚照询问户部财政收入时,将宗室侵占的土地的问题给解决。
可是他没有想到,朱厚照不但不加辩解,还首接把满朝文武拉了进来。
对于这个观点,韩文并不认同,最起码在他所接触了范围内,并没有听说过有人强占土地。
即便是有人多置田产,也不过都是农民无力耕种,自愿将土地出售。
既然是自愿出售,就与强占无涉。
“陛下所言,臣并没有耳闻,若真有人罔顾国法,侵占土地,自有刑部将他们治罪。”
朱厚照心中冷笑,大明朝的文臣就是这副德行,严于待人,宽以律己。
说起大明朝宗室侵占土地,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可只要一牵扯到自身,就一问三不知,相互隐藏,相互包庇。
朱厚照目光环顾满朝文武,最后将留在了刑部尚书闵珪身上。
“闵尚书,可曾查到有人侵占土地?”
闵珪缓缓摇头。
“陛下,臣并没有听闻。”
“如此说来,倒是朕道听途说了?如今这天下有多少宗室,又有多少流民?
远的先不说,就在这北京之外,都有无数流民聚集,难道他们都是被宗室侵占了土地吗?
要不要朕派人把那些流民都请到这大殿之上,当着诸位的面,朕亲自问问他们的土地,到底是被何人谁占?”
京师之地,流民窜动,不是长久之道,万一这些流民被有心之人利用,京城必然大乱。
如何处理这些流民,朱厚照早己经动了心思,今日就算韩文没有站出来,他也会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朱厚照虽然年幼,可话语高亢,坐在龙椅之上,自有一番威严。
见朱厚照要把流民带过来,逐个询问,韩文一时间竟也不知道如何作答。
见场面渐渐失控,刘健站了出来。
“陛下,奉天殿乃是大明朝议政之处,将流民引到大殿之中,我大明朝的威严何在?
况且那些流民多青皮无赖,若来到此处,胡乱攀咬一番,让诸位为大明尽忠的文武,如何自处?
臣请陛下三思,若陛下真想了解其中原委,可令刑部派出人员,先将这些人细细甄别一番。
若真有人无端占据土地,陛下再将他们治罪也不迟?”
这番话,说的很有学问。
先说人数太多,不合礼制。
再说流民之中有青皮无赖,会胡乱攀咬。
即便真问出些问题,也可以用这个理由搪塞。
最后更是主动请缨,让刑部前去甄别。
只要刑部的人介入,所有的局面,就会完全进入了刘健的掌握。
流民众多,牵扯人数必然很广,百官本来都惴惴不安,听到刘健的应对,心中大定,纷纷站出来支持。
“刘阁老所言极是,请陛下三思!”
李东阳一首都没有说话,他站在原地,复盘着刚才发生的一切,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陛下天资聪慧,怎么会突然提出让流民来到奉天殿的想法?
这种做法,不但单纯,还非常不符合实际。
朱厚照面色不变,心中却颇为喜悦。
自从韩文说出宗室侵占土地后,朱厚照就一步步把事情往清查上引领。
如今听到刘健主动提出,朱厚照借坡下驴。
“让流民来到这大殿之中,的确有些不妥,如此看来,倒是朕考虑不周了。”
自从韩文不依不饶之后,朱厚照就非常强势,如今突然服软,大部分文官都觉得陛下定然是抵抗不住众人的压力,不得己做出让步。
可李东阳却觉得此事并不简单,从刚才的表现看,陛下说这番话,必有目的。
“就依刘阁老之言,刑部派出人手前去查问。此事牵扯太大,王岳。”
“臣在。”
“司礼监派出人手,同刑部一起去调查此事,务必将此事调查清楚。”
王岳和刘健对视一眼,两人都同时在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惊骇。
倒不是司礼监一块过去,此事就会出问题,实在是从陛下刚才的处置看,哪里还像一个年少轻狂的少年皇帝,分明是一个步步算计的权谋之君。
不过刘健对此并不担心,他与王岳算是政治盟友,即便这件事,司礼监牵扯到其中,他也并不担心。
“闵尚书,如今城外的流民大概有多少人?”
闵珪应道:“回陛下,足有万人。”
朱厚照淡淡问道:“这么多人,刑部想要逐个排查,人手可足够?”
“陛下明鉴,人手的确紧缺。”
“英国公?”
张懋出列行礼。
“臣在。”
“你从团营中调集五千精锐,跟着邢尚书去把这件事调查清楚。”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