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筑寨聚民,暗流初涌
接下来的几日,李阳成了村里最忙的人。*秒\章`节+小¨说-网~ \免,费^阅!读\
他先是带着后生们在村子四周挖壕沟,沟宽两丈,深一丈,挖出来的土堆在里侧,夯实了做寨墙。王大叔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些世面,帮着画出箭楼的样式,几个会木工的村民凑出锯子斧头,在四个角落搭起简易的木楼,站在上面能望到半里外的动静。
二丫则带着妇人们清点粮食,把各家藏在炕洞、地窖里的存粮集中到祠堂,按人头定量分配。她还找出村里仅有的几味草药,熬成大锅汤分给大家,预防中暑。
李阳白天指挥干活,晚上就坐在油灯下,凭着梦里的记忆画些东西。他画的不是阵法,而是简单的守城器械——比如用竹子和麻绳做的投石机,用原木削成的拒马,甚至还有改进过的弓箭,箭头磨得更尖,射程能远出十几步。¨c¨m/s^x′s′.¢n_e*t~
“阳小子,你这脑子是咋长的?”王大叔看着图纸,啧啧称奇,“这投石机看着简单,真能把石头扔出几十步?”
“试试就知道了。”李阳卷起图纸,“关键不在机器,在人。得把力气大的后生编在一起,练熟了投石的节奏,才能准。”
他没说的是,这些东西都是梦里见过的守城器械,只是简化了无数倍,用村里现有的材料就能做出来。没有灵力,没有灵脉,那就用最笨的法子,靠人力和土办法守住这方天地。
这天傍晚,一个背着包袱的汉子跌跌撞撞跑到寨门前,说是邻村的,兵丁把他们村的壮丁都抓走了,他拼死才逃出来,想求个活路。
李阳让人打开寨门,给了他两个窝头,问清邻村的情况——果然是那天逃走的兵丁带了一队人去报复,没抓到人,就把能抢走的粮食都掠走了。
“周围的村子怕是都要遭殃。;3卡o\ˉ卡+?小?,>说%×?网o? !??无%[错¢)e内%¨§容|]?”李阳看着汉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有了计较,“二丫,你去通知各家,今晚轮流守夜,箭楼上不能离人。”
他自己则揣上那把环首刀,又带上两个会打猎的后生,趁着夜色往邻村方向去了。
“阳哥,咱们去干啥?”后生紧张地握紧手里的猎弓。
“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李阳低声道,“兵丁抢了粮食,肯定会在附近宿营,咱们去‘借’点回来。”
这是他从梦里学的——对付强敌,不能硬拼,得用巧劲。
果然,在离邻村三里地的破庙里,他们找到了那队兵丁。三十多个人,正围着篝火喝酒,抢来的粮食堆在角落里,几个哨兵歪歪扭扭地靠在庙门口,早就打起了瞌睡。
李阳示意后生们在庙外埋伏,自己则像狸猫一样潜到庙后,找到通风的窗口。他没学过踏影步,可梦里无数次潜行的本能还在,脚步轻得像一片叶子。
他从怀里摸出火折子,又找了些干燥的艾草,借着风势往庙里吹烟。艾草的烟又呛又辣,庙里很快传来咳嗽声和骂骂咧咧的声音。
“妈的,哪来的烟?”
“快看看是不是走水了!”
兵丁们乱作一团,跑出庙门透气的瞬间,李阳低喝一声:“动手!”
两支冷箭精准地射中哨兵的腿,后生们趁乱冲上去,把堆在角落的粮食扛起来就跑。李阳则捡起地上的长矛,对着庙门虚晃几下,逼得兵丁们不敢追出来,自己才转身跟上。
等兵丁们反应过来,他们早就消失在夜色里了。
回到村子,看着卸下来的粮食,二丫眼睛都亮了:“阳哥,你太厉害了!”
李阳擦了擦额头的汗,心里却没多少轻松。这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他摸了摸怀里的黑色令牌,令牌依旧冰凉,没什么异常,可他总觉得,这东西不该只是个普通的信物。
第二天一早,村口来了个意外的客人——是邻村的里正,带着几个村民,推着半车土豆,说是听说李阳他们守住了村子,想带着村民来投靠。
“阳小子,我们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老里正叹着气,“与其被兵丁抓去,不如跟着你拼一把,就算死,也死在自家土地上。”
李阳看着他们身后跟着的老弱妇孺,又看了看自己村里新筑的寨墙,突然明白了什么。
梦里他守护的是皇城,是天下,可现在,他守护的是一个个村庄,一个个想活下去的人。
这些人,或许就是乱世里的星火。
他让二丫安排住处,又让王大叔领着新来的村民加固寨墙。阳光照在人来人往的村口,夯土的号子声、孩子们的嬉笑声混在一起,竟有了几分生气。
只有李阳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远处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一支更庞大的队伍,正在向这边靠近。
而他怀里的黑色令牌,在这时,轻轻震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