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普惠之种,乡音渐暖
签了合同的第三个月,李阳的改良稻种终于有了正式名字——“晋北1号”。/x~t,i¨a~n\l*a`i/.`c/o,m·种子公司的技术员带着烫金的证书赶来那天,李家村的晒谷场挤满了人,二婶子踮着脚扒着前排的肩膀,嘴里念叨着:“这名儿听着就结实,准能多打粮。”
技术员本想按公司流程办场正式的发布会,被李阳拦住了。他搬来张长条木桌,铺上块洗得发白的蓝布,把证书往桌上一放,拿起两株稻穗就开讲:“左边是咱老品种,穗子稀,粒儿瘪;右边这‘晋北1号’,大家数数,光这一穗就多结二十来粒,饱满得能压弯秆子。”
村民们凑得更近了,有人伸手想摸,又怕碰坏了,指尖悬在半空直痒痒。三叔公拄着拐杖挤到前面,老花镜滑到鼻尖上,眯着眼瞅了半晌:“阳娃,这稻子看着是精神,可咱这晋北的土,能养得活?”
“叔您放心。”李阳笑着把稻穗递给他,“我在试验田试种了两年,耐旱耐冷,就跟咱村里的娃似的,皮实。”
这话逗得众人笑起来。/k\a/y?e¨-¨g\e`.·c+o+m`笑声里,李阳把技术员带来的资料全拆开,按户分发:“别瞧这些纸片子复杂,我给大伙总结了三句实在话——田埂筑高半尺防涝,苗期多撒两把农家肥,抽穗时勤薅草。记住这三条,保准能丰收。”
培训班就开在村头的旧祠堂里。李阳没用技术员准备的ppt,直接在黑板上画水田的模样,用粉笔画出稻苗的间距:“就像咱村里摆宴席,桌与桌得留够走道,稻子也一样,太挤了长不壮。”他蹲在地上,用树枝演示薅草的手势,“草根要掐断,不然像地里的贼,偷偷抢肥。”
二婶子来得最勤,每天挎着针线笸箩,边纳鞋底边听课。有回讲到施肥,她突然举手:“阳娃,我家那三亩地是沙瓤土,是不是得多下点粪?”李阳眼睛一亮:“婶子问到点子上了!沙土地保肥差,得比黏土地多撒三成,分三次撒,就像给娃喂饭,少吃多餐才长肉。”
祠堂外的老槐树下,总围着些没报上名的邻村人。李阳瞧见了,干脆把课堂挪到树下,自带板凳的、蹲在石头上的,黑压压挤了一片。+1_8+0~t·x-t~..c_o\m,他讲得口干舌燥,王秀就提着水壶在人群里穿梭,给大伙倒水:“别急,一个个问,阳娃今天讲不完,明天接着来。”
种子公司送来第一批稻种时,副总特意跟车来的。看着村民们排队领种,他拉着李阳到一边:“李大哥,成本价已经够低了,你还让公司送农具,这单生意真要亏了。”
李阳指着远处正在翻地的王二:“你看他那三亩地,去年收的粮食够吃八个月,今年种上‘晋北1号’,保底多收两石,够他娃上学的学费了。”他拍了拍副总的肩膀,“咱做生意,得先让种粮的人尝到甜头。你信不信,等秋收时,不用咱跑,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求着买种子。”
副总将信将疑,可当看到二婶子领完种子,又折回来塞给他一篮子刚蒸的玉米面窝头:“尝尝婶的手艺,等秋收了,用新米给你做年糕!”他咬着热乎乎的窝头,突然觉得这生意亏得值。
消息传到县里,县长带着农业局的人来了三趟。第三次来的时候,正赶上试验田的稻子抽穗,金灿灿的稻浪在风里起伏,像铺了满地的碎金子。县长蹲在田埂上,抓了把土在手里捻着:“李阳啊,你这不是在种稻子,是在给咱晋北的农民种希望啊!”
没过多久,县里的批文就下来了——给李家村拨专款,建育苗基地。奠基那天,挖掘机开进村子,孩子们追着车跑,喊着“盖大棚喽”。李阳特意请了村里的老人们来铲第一锹土。三叔公握着铁锹,手直抖,土撒在地基上,扬起细小的尘埃,在阳光下亮闪闪的。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金贵的苗。”老人感慨着,眼眶红了,“想当年闹饥荒,村里多少人饿肚子……现在好了,有阳娃在,咱再也不用怕了。”
育苗基地的温室大棚建起来时,王秀在旁边开了家小饭馆。她蒸米饭只用“晋北1号”,开锅时香气能飘出半条街。有回邻村的人来买稻种,闻到香味,非要进店尝一碗,吃着吃着就抹眼泪:“活了大半辈子,从没吃过这么香的米。”
李阳常坐在饭馆门口的石凳上,看着村民们扛着稻种来来往往。有人骑着三轮车,车斗里装满了育好的秧苗,车把上绑着红绸子,像娶媳妇似的喜庆。二婶子路过时,总会塞给他个刚出锅的米糕:“尝尝,用你那稻子做的,甜着呢。”
这天傍晚,夕阳把稻田染成金红色。李阳的儿子放学回来,书包都没放就冲进饭馆,捧着饭碗大喊:“爸,我们老师说,您种的稻子要推广到全县了!”
王秀笑着给他盛饭:“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她擦了擦手,走到李阳身边,“你还记得刚回来那年不?你说要种新稻子,村里人都说你疯了。”
李阳望着远处的稻浪,风拂过禾苗,沙沙声像无数人在低语。他想起梦里的华国,想起那些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再看看眼前这方天地——没有繁华盛景,却有炊烟袅袅,有稻穗沉甸甸的分量,有村民们脸上实实在在的笑。
“其实啊,”李阳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米糕,“不管是梦里还是现实,好日子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就像这稻子,得有人肯弯腰播种,肯流汗浇灌,才能有收获。”
暮色渐浓,饭馆里的灯亮起来,映着墙上“晋北1号”的奖状。窗外,几个孩子在稻田边追逐,笑声清脆,惊起几只晚归的麻雀,掠过金浪翻滚的田野,飞向远处的星空。
李阳知道,这粒叫“希望”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深深的根。而更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