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棉田初绽,百业渐兴
解决了玄甲卫的隐患,河东县的商路彻底畅通。¨h¨u_a,n_x*i~a*n-g.j·i+.~n+e¨t¨每月初一的集市成了三地百姓最期盼的日子,货棚从最初的几十家扩展到上百家,不仅有粮食、盐铁,还多了绸缎、瓷器等稀罕物,连朔州的酒楼都派人来采购河东县的新米。
李阳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农业和手工业上。系统奖励的“水力磨坊”效率极高,一天能磨出以前三天的面粉,他索性在县城外又建了两座,一座磨面粉,一座磨豆粉,还雇了十几个村民负责看管,按月发工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更让人期待的是试验田里的棉花。在苏清月的精心照料下,棉苗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枝叶间已冒出星星点点的白色棉桃。几个老农每天都去田边转悠,啧啧称奇:“长了一辈子庄稼,还是头回见这‘会开花的果子’,真能织布?”
“不仅能织布,还比麻布暖和轻便。>-卡?卡?ˉ3小%?说פ网D? `]追¨\·最±新?章¨?节ˉ”李阳笑着说,他正按照“百工图谱”里的样式,让工匠打造纺纱机和织布机,“等棉花收了,咱们就建个织布坊,让村里的妇女都来做工,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银子。”
消息传开,村里的妇女们都动了心,纷纷来打听开工的日子。苏清月趁机教她们识字、算数,还编了本《织布入门》的小册子,图文并茂,连没读过书的妇女都能看懂。
这日,李阳正在织布坊查看机器进度,周校尉拿着一封密信匆匆赶来:“李阳,杨总管派人送来的,说京城有位大人物要来看咱们的商路和新作物。”
李阳心中一紧:“大人物?是谁?”
“信里没说,只说身份尊贵,让咱们好生准备,不得怠慢。”周校尉面色凝重,“会不会是……朝廷里反对咱们的人?”
李阳摇头:“不管是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查。?萝~拉(§?小e#说??/ |§更§新e?>最\~全#”他想了想,“让百姓们该干啥干啥,不用刻意讨好,真实的样子最好。”
半个月后,那位“大人物”终于到了。出乎意料的是,来的不是文官,而是一位身着银甲的年轻将军,身后跟着十几个侍卫,气势不凡。
“在下李靖,奉陛下之命,巡查北疆农事与商路。”年轻将军抱拳行礼,声音洪亮,眼神锐利如鹰,却没有丝毫傲慢。
李阳心中一惊。李靖?他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怎么会来这里?
“李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李阳连忙回礼,“请随我查看。”
李靖没有废话,直接让人去看商队、棉田和水力磨坊,自己则跟着李阳,详细询问河东县的治理方法——从灭蝗的法子到商路的规则,从农具改良到百姓的收入,问得十分细致。
李阳一一作答,没有隐瞒,连系统道具的作用也含糊地归为“民间巧技”。
傍晚时分,李靖看完了所有地方,站在棉田边,看着夕阳下洁白的棉桃,突然笑道:“李县尉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才略,实属难得。陛下常说,天下安定,在于农桑,你做到了。”
李阳心中一松,看来李靖是来考察而非找茬的。
“都是百姓们努力,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李靖点头:“你治下的百姓,眼神里有光,这是装不出来的。”他转向身后的侍卫,“把陛下赏赐的‘新农书’和‘炼钢法’给李县尉。”
侍卫递过来两个木盒。李阳打开一看,一本是手抄的农书,记载着各地的优良作物和种植技巧;另一本是炼钢的法子,比他们现在用的技术先进得多。
“陛下说,若你能将河东县的经验推广到北疆,可升为朔州司马,总领三地农事与商路。”李靖看着李阳,“你可愿意?”
李阳又惊又喜,刚想答应,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宿主即将获得更高权限,触发最终任务:五年内,将北疆五州建设为“粮仓”,实现“岁入百万石,路不拾遗”。任务奖励:系统完全解绑,可随宿主意愿留存或离开。】
完全解绑?李阳愣住了。他从未想过系统会离开,但此刻听到这个奖励,心中却异常平静——或许,到了该靠自己的时候了。
“臣,愿领命!”李阳抱拳行礼,声音坚定。
李靖满意地点头:“好。我在朔州停留三个月,你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
送走李靖,李阳站在棉田边,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五年时间,北疆五州……这目标虽远大,但他有信心做到。
苏清月和周校尉走过来,看到他手中的农书和炼钢法,都露出了笑容。
“看来,咱们的路还能走得更远。”苏清月轻声道。
李阳点头,握紧了手中的农书。远处的水力磨坊还在转动,发出规律的声响,像是在为他们的未来伴奏。属于他们的故事,将在更广阔的北疆大地上,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