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稻种初成,邻县求援
刘御史灰溜溜地离开后,河东县暂时没了京城来的压力。,d,a′w~e+n^x`u¨e~t_x¨t-.\c^o`m^李阳趁机将精力全投入到农桑建设上,系统奖励的“基础建设图纸”派上了大用场——改良的曲辕犁比旧犁省力一半,水车的设计让水渠灌溉效率提升数倍,连储存粮食的粮仓都用上了防潮防虫的新法子。
最让李阳上心的,还是新稻种的培育。他根据前世的记忆,结合系统商城兑换的“稻种优化液”,选出颗粒饱满的稻穗进行杂交培育。苏清月则带着药农,在田边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记录稻种的生长周期和抗虫性。
这日清晨,李阳刚走进试验田,就看到苏清月蹲在田埂上,对着稻穗笑得眉眼弯弯。\w¢z-s`x.s¢._c-o/m!
“有好消息?”李阳凑过去,只见试验田里的稻穗比普通稻穗饱满许多,颗粒也更紧实,“成了?”
“成了!”苏清月拿起一株稻穗,轻轻一捻,谷粒滚落掌心,“你看,这穗粒数比普通稻子多三成,而且经过测试,抗蝗灾的能力也强,用草木灰拌过种子后,蝗虫根本不啃食。”
李阳心中一喜,这意味着秋收时,产量至少能翻一倍。他立刻让人去通知各村的里正,三天后在县城外的晒谷场集合,分发新稻种,并传授培育方法。
消息传开,河东县的百姓都沸腾了。晒谷场上挤满了人,连邻县的几个老农都闻讯赶来,踮着脚往场里张望。
“大家看好了,”李阳站在高台上,举着新稻种,“这稻种下种后,要浅埋、勤浇水,苗期用苦艾水喷洒一次,能防虫害……”他一边讲解,一边让农技师在旁边演示,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点头记在心里。_4?3~k-a′n_s_h!u′._c\o¨m^
分发稻种时,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农突然跪在李阳面前,老泪纵横:“李县尉,求求您,也救救我们河西县吧!”
李阳连忙扶起他:“老丈,起来说。河西县怎么了?”
老农哽咽道:“我们县也闹了蝗灾,县令不管事,粮食早就吃完了,现在连树皮都快被扒光了……听说您有法子治蝗灾,还有新稻种,求您发发慈悲,帮帮我们吧!”
跟着老农来的几个河西县村民也纷纷跪下,哭声一片。
李阳看向苏清月和周校尉,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河西县与河东县相邻,若灾情蔓延,很可能波及这边;而且,见死不救,也非他们的本意。
“老丈,你们起来。”李阳朗声道,“蝗灾无情人有情,河西县的事,我们管!”
他当即决定:由周校尉带五十名民壮,押送一批苦艾、灭蝗粉和新稻种前往河西县,指导当地百姓防治蝗灾、播种新粮;苏清月则带着药农,去河西县诊治病患,防止瘟疫发生。
“只是河西县的县令……”周校尉有些担忧,“要是他从中作梗怎么办?”
“那就先斩后奏。”李阳眼神坚定,“百姓的性命要紧。若他敢阻拦,我就上书杨总管,弹劾他渎职!”
三日后,周校尉和苏清月的队伍出发了。李阳站在城门口送行,看着马车消失在路的尽头,心中默默盘算——河西县的事,或许不只是救灾那么简单。他总觉得,那个不作为的县令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问题。
【检测到宿主主动援助邻县,触发“区域联动”任务:三个月内,帮助河西县控制灾情,建立互助机制。任务奖励:“跨县商路图纸”(可打通河东、河西及朔州的贸易路线)、“百工图谱”(含纺织、冶铁等基础工艺)。】
系统的任务印证了李阳的猜测。他望着河西县的方向,握紧了手中的图纸。治理一方,从来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只有周边县乡都安定了,河东县才能真正安稳。
此时的晒谷场上,剩下的村民正忙着播种新稻种,田地里一片忙碌景象。李阳转身走向农具坊,那里的工匠们正在赶制新一批曲辕犁,叮当的打铁声和村民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属于新生的乐章。
而远在河西县的土地上,一场新的挑战,正等着周校尉和苏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