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玄幻 > 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 第43章 暗流涌动,土法破局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第四十三章 暗流涌动,土法破局

官仓强征种子的风波刚过,新的麻烦就找上门了。,p^f′x·s¨s¨..c*o¨m?

这次来的是几个穿着绸缎的商人,说是京城“丰裕号”的掌柜,想垄断李家村所有的土豆种和香稻种,开价极高,却要求签下“永不向西域、漠北供货”的契约。

“李兄,识时务者为俊杰。”为首的胖掌柜晃着算盘,“咱把种子卖到中原各州,利润分你三成,比你换那些西域的棉花、漠北的皮毛划算多了。外邦蛮夷,不配种这金贵玩意儿。”

李阳还没说话,旁边的黑脸汉子先红了眼:“你说啥?西域的商队拿葡萄换咱的种,漠北的兄弟用良马换咱的法,哪点对不起你?要不是他们传来耐旱豆种,去年的旱情咱能扛过去?”

胖掌柜冷笑:“生意归生意,情怀值几文钱?告诉你,这契约你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京里的大人可是打过招呼的,你们互助社的粮税,还攥在官府手里呢。”

这话戳中了痛处。互助社的粮税虽有周先生照拂,可真要被官府刁难,秋收的粮食运不出去,换不来农具和布料,冬天还是难捱。

【检测到商业垄断企图,触发连锁危机:种子流通渠道受阻,多地试种点断种。奖励“去中心化种子交换网络”方案。】

系统的提示带着寒意,李阳却盯着胖掌柜腰间的玉佩——那玉佩上刻着“丰”字,和上次来的农监使腰间的一模一样。+&第.?一`看-?书,>?网, D1¥免§费@&阅??~读-他心里透亮,这哪是商人垄断,分明是有人不想让种子传到外邦,借着商人的幌子掐断流通的路。

“种子不卖。”李阳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但可以换——用中原的铁器换西域的葡萄种,用江南的丝绸换漠北的荞麦种,规矩还按互助社的来,谁也别想搞特殊。”

胖掌柜脸色一沉:“李阳,别给脸不要脸!信不信我让官府给你扣个‘私通外邦’的罪名?”

“扣不着。”王大爷慢悠悠地掏出一沓文书,是之前西域商队、漠北部落送来的“互通文书”,上面盖着当地官府的印,“咱这是官府点头的互市,换的是种子,养的是百姓,哪条律法说不行?”

正僵持着,村里的信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拿着南疆发来的急信:“不好了!那边试种的土豆苗全蔫了,说是……说是种子被人动了手脚!”

李阳心里一咯噔。拆开信一看,南疆老稻农的字迹歪歪扭扭:“新换的土豆种,芽眼发黑,种下去烂在地里,怕是……怕是有人换了陈种冒充……”

胖掌柜在一旁阴阳怪气:“看吧,外邦人哪懂种这金贵玩意儿,纯属浪费!还是交给咱来打理,保准万无一失。^齐`盛¢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你闭嘴!”李稷突然喊了一声,举着手里的小陶罐,“俺们有法子辨真假!这是俺娘教的,把种子泡在盐水里,好种沉底,坏种浮起来!”

苏婉儿确实教过各村试种点辨种的土法:盐水选种、芽眼掐验、沙土催芽,简单易行,比官仓的“验种册”还管用。李阳立刻让人备车:“我去南疆看看,你们守好村里的种子库,按老法子验种,凡来历不明的,一概不换。”

【连锁危机升级,建议启用“种子溯源土法”:每批种子附“试种手札”,记录培育人、特性、验种法。】

系统的方案正合李阳的心思。他让苏婉儿把各村试种的手札整理成册,每批种子都附上一小段:“耐旱三号,李阳培育,芽眼三枚以上为优,盐水选种沉底者可用……”手札末尾盖着互助社的红印,简单却踏实。

赶到南疆时,稻田边果然堆着不少烂种,村民们急得直跺脚。老稻农见了李阳,眼泪直流:“俺就说不对劲,那种子看着饱满,摸着手感不对,可商队说这是‘改良新种’,俺们就信了……”

李阳蹲下身,拿起烂种一看,果然是陈种冒充,芽眼早已坏死。他让人按苏婉儿的法子,取来盐水,把剩下的种子倒进去——浮起来的全是劣质种,沉底的只有寥寥数粒。

“别慌。”李阳从带来的布包里掏出新种子,“咱带了备份,这才是真的耐旱三号。今晚就补种,按手札上说的,先催芽再下种,还赶得上时节。”

补种时,李阳发现送来假种的商队,车辙竟和京城丰裕号的一样。他心里更清楚了,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欺诈,是有人故意破坏外邦试种,想让“种子的旅程”断在南疆。

【检测到幕后黑手线索,奖励“跨区域商户黑名单”机制。】

李阳没等系统说透,就已着手布置。他让南疆的村民把假种商队的模样、车辙、口音记下来,画成图,分送各互助社。“只要见着这样的人,一概不交易,还要通报邻村,让他们无缝可钻。”

回程的路上,李阳又绕去漠北。那里的土豆种虽没被动手脚,却被当地的劣绅加价倒卖,原本一斗种子换半匹布,硬生生被炒到三斗换一匹。

“这些人的心是黑的!”漠北部落首领气得拍桌子,“他们说这是‘中原特供种’,不买就没得种!”

李阳想了个土法子:让互助社直接派马车送种,绕开中间商,按原价和部落交换皮毛、药材。“咱自己的种子,自己送,自己换,谁也别想赚黑心钱。”他还让部落里的年轻人跟着学赶车、记账,以后自己就能跑运输。

首领看着李阳带来的种子,又看了看跟着学记账的年轻人,眼里燃起了光:“这样一来,种子的路就宽了,谁也堵不住了!”

回到李家村时,已是初冬。苏婉儿正带着婆娘们在种子库外挖地窖,窖里铺着干草,藏着各地换来的新种:北疆的耐寒麦、东海的海蓬子、西域的鹰嘴豆……每样种子旁都放着对应的手札,记录着来处和特性。

“丰裕号的人又来了两趟,见咱不搭理,骂骂咧咧地走了。”苏婉儿擦了擦汗,“周先生说,京里有人参了他们一本,说他们哄抬物价,怕是暂时不敢作祟了。”

李阳看着满窖的种子,忽然觉得这些小颗粒比任何金银都有力量。它们或许会遇到假种、垄断、加价,但只要种地人护着它们,用土法辨真假,用手札记来历,用马车跑运输,就总能找到出路——就像田埂上的野草,就算被踩、被烧,春雨一淋,照样能从石缝里钻出来。

夜里,李阳坐在灯下,给下一批要送西域的种子写手札。苏婉儿凑过来,在末尾添了一行小字:“种子如人,需真心待之,方得回报。”

窗外的风呜呜地刮,种子库的木门被吹得轻响,像在应和着什么。李阳知道,麻烦或许还会再来,暗处的眼睛或许还没移开,但只要这手札还在写,地窖里的种子还在呼吸,田埂上的脚印还在延续,那些关于丰收的约定,就永远不会被打断。

因为土地记得,种子记得,每双握着锄头的手,都记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