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玄幻 > 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 第36章 渠通水至,希望滋长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第三十六章 渠通水至,希望滋长

入秋时,“连心渠”终于挖通了。?x¨x*i.a,n?g*s+h¢u`..c+o?m\

通水那天,李家村的男女老少都涌到渠边,连邻近村子的人也来了,黑压压站了一片。王大爷捧着一捧渠底的泥土,颤巍巍地撒进渠里:“这土盼水盼了半辈子,今儿个总算能喝上大河的水了!”

李阳站在水闸边,看着周先生和参军亲自摇动绞盘。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水闸缓缓升起,远处的河水奔涌而来,顺着三十里长的渠沟流淌,波光粼粼,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缠绕在干裂的土地上。

“来水啦!来水啦!”孩子们欢呼着跳进浅水区,溅起的水花映着秋阳,亮得晃眼。男人们则扛起锄头,跟着水流往地里跑,准备引水灌溉那些幸存的庄稼。

李阳蹲在渠边,看着清水漫过干裂的土地,滋滋地渗下去,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这水,是用三个月的血汗换来的——村民们磨破的手掌,士兵们晒脱的皮,匠人们熬红的眼,还有那些在抗蝗时死去的鸡鸭,都融在这水里,流进了地里。

【“连心渠”工程完成,支线任务“跨区域调水”超额完成,奖励“高效灌溉系统”图纸一份,附加“抗灾互助模式”全国推广权限。*天<=(禧?¥小%$说*1ˉ网·^ ?*最\a-新^_章′`节¤?更μ新??¨快,¨ˉ】

系统的提示弹出时,苏婉儿提着篮子走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土豆。这些土豆是耐涝作物田里收的,个头不大,却饱满结实。“尝尝,”她递给他一个,“沾点盐,比去年的还面。”

李阳咬了一口,温热的土豆混着盐粒,在嘴里化开,带着股清甜。他忽然想起灾年刚开始时,大家以为要饿肚子,可现在,靠着互助社的存粮,靠着幸存的庄稼,靠着这渠里的水,日子竟慢慢缓过来了。

“周先生说,朝廷要把咱这互助社和‘连心渠’的法子写进农书,让全国都学着做。”苏婉儿擦了擦他脸上的泥点,“还说要给你升官,让你去京城的农桑司当差呢。”

李阳笑了笑,把剩下的土豆递给旁边的李稷:“升官就算了,我离了这地就活不成。你看这渠,得有人看着水闸,得有人教新来的人种地,这些事比京城的官好当。”

他想起系统的“全国推广权限”,或许它说的“推广”,不是靠他去京城发号施令,而是靠那些从李家村学了法子回去的人,靠周先生编的农书,靠这渠里的水——它会自己流到该去的地方,就像种子会自己发芽一样。¢6¨1!看`书?网· .更?新,最^全/

秋收时,尽管经历了旱蝗之灾,李家村的收成却比预想的好。耐涝作物收了两千多斤,土豆和玉米也各有收获,加上互助社换来的粮食,足够全村人过冬。西域商队留下的人学会了种植技术,临走时拉走了满满一驼队的种子,说要让西域的沙漠也长出土豆。

“李兄弟,俺们村按你的法子挖了渠,今年的冬小麦都种上了!”黑脸汉子带着十里铺的人来送谢礼,是一整车新磨的面粉,“这面给娃子们做馒头,比啥都强。”

李阳收下面粉,让村民们蒸了一大锅馒头,分给帮忙挖渠的士兵和匠人。参军啃着馒头,拍着李阳的肩:“我已上书朝廷,让边关的军屯都学着挖渠种土豆。等明年,咱边关的粮仓也能堆得满满的,再也不用怕敌人来抢粮!”

看着参军眼里的光,李阳忽然觉得,这“天下粮仓”的根基,原是在这一碗面、一个馒头、一渠水里。它不用刻意去建,只要让种地的人有法子,让缺水的地有渠,让远方的人能学到来路,它自然就成了。

【主线任务“天下粮仓”进度70%,检测到抗灾经验形成体系,解锁“灾害预警机制”建设方案。】

系统的提示弹出时,李阳正在给互助社的人讲明年的种植计划。他把系统给的“灾害预警机制”记在心里,打算开春后在各村设个“观天站”,让有经验的老农负责看云、测风、记录墒情,把灾兆掐灭在苗头里。

“爷,周先生派人送新印的农书来了!”王大爷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进来,封面上写着《救荒农书》,里面印着土豆种植、堆肥、挖渠、抗蝗的法子,还有不少插图,画着村民们干活的样子。

李阳翻开一看,其中一页画着他和苏婉儿在地里种土豆,旁边写着:“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地以水为命,水以人为引。李家村之法,不在奇技,在同心也。”

他看着“同心”两个字,忽然明白,系统从不是什么神秘的存在。它就像这农书里的字,是从无数次失败和成功里总结出来的;它就像这渠里的水,是靠无数人的手挖出来的;它就像这地里的庄稼,是靠日头、雨水和人心养出来的。

入冬后,“观天站”建起来了。王大爷成了第一个“观天员”,每天坐在高高的木台上,看着日头,听着风声,在本子上记下“今日风大,恐有雪”“土壤墒情尚可,不需浇水”。村民们路过时,总会问一句:“王大爷,明天能下地不?”

李阳看着这一幕,觉得比梦里的农展馆更有意义。这木台不高,却能看到很远;这本子不厚,却记着日子的盼头;这“观天员”不是官,却比谁都重要——因为他守着的,是地里的庄稼,是村里的饭锅,是人心的安稳。

【检测到宿主已形成自循环抗灾体系,主线任务“天下粮仓”进入收尾阶段。】

系统的提示弹出时,李阳正和苏婉儿在温室里照看新培育的耐旱土豆苗。温室是按系统给的图纸建的,用玻璃和木头搭成,阳光照进来,暖洋洋的,苗儿长得绿油油的。

“明年把这耐旱土豆种到西北去,那边的百姓就不用再走西口逃荒了。”苏婉儿摸着叶片说,眼里满是憧憬。

李阳点点头,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天下粮仓”的收尾,不是哪一天,哪一件事,而是像这雪一样,慢慢落,慢慢化,慢慢滋润土地,等着明年开春,长出新的希望。

或许有一天,系统会发布最后的任务,会给出最终的奖励,但李阳已经不在乎了。他守着这地,这水,这书,这同心的人,就够了。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田埂,覆盖了“同心碑”,却盖不住温室里的绿意,盖不住村民们家里的炊烟,盖不住渠水在冰层下流淌的声音——那是希望在生长的声音,细微,却坚定,像他刚穿越过来时,埋下的第一颗土豆种发出的芽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