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岁月沉淀,传奇生根
又是一个开春,李家村的“观天站”里,王大爷正眯着眼看云。′z¨h′a~o-x^s·.?n\e/t`木台上新添了个铜制的测雨器,是州府按系统图纸送来的,刻度清晰,能精准量出降雨量。
“今儿这云看着匀,是好雨。”王大爷在本子上记下“三月初五,多云转小雨,宜播种”,字迹比去年工整了不少。台下,李阳带着互助社的人在地里忙碌,新培育的耐旱土豆种正被小心地埋进土里,覆上一层薄肥——那肥是用去年的玉米秸秆和蝗虫尸体堆成的,黑油油的,透着股劲。
苏婉儿领着婆娘们在温室里移栽番茄苗,这是西域商队用葡萄换来的新作物。“你看这苗儿,嫩得能掐出水。”她笑着给李稷递了颗刚熟的草莓,是温室里试种的,“等秋天结了果,酿成果酱给互助社的娃子们抹馒头。”
李稷舔着草莓汁,手里攥着本《救荒农书》,正照着上面的图学画水渠:“爹,我画的渠比‘连心渠’还长,能流到漠北去!”
李阳笑着揉了揉他的头。远处,“同心碑”前的迎春花又开了,嫩黄的花串顶着春雨,像一串串小灯笼。,卡|&卡>.小μ,说;{网× ,首±发;e碑上的名字又添了不少,有西域来学技术的匠人,有边关军屯的士兵,甚至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海外商人——他们是来换玉米种的,说要把这“黄金谷物”种到他们的土地上。
【主线任务“天下粮仓”进度90%,检测到作物技术已跨区域传播,奖励“农耕文明交流图谱”一份。】
系统的提示弹出时,周先生带着一群穿着官服的人来了。为首的是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是朝中的户部尚书,特意来考察互助社和“连心渠”。
“李教头,老夫走遍南北,从未见过如此生机勃勃的景象。”尚书看着地里的庄稼和渠边的桑田,感慨道,“去年旱蝗交迫,老夫还以为这里要饿殍遍野,没想到……”
“不是我厉害,是百姓自己肯下力气。”李阳指着正在修水渠的村民,“您看他们,修渠是为自己浇地,堆肥是为自己多收粮,不用官府催,自个儿就把日子过起来了。”
尚书拿起一本《救荒农书》,翻到“同心”那段,连连点头:“说得好!民心齐,泰山移。,2¢c+y+x*s′w¨.′c?o`m~老夫这就上书,把‘李家村模式’推行全国,让各州都设互助社,修水渠,建农桑学堂!”
他的话刚说完,远处传来一阵欢腾。原来是西域商队带着好消息回来了——他们在沙漠边缘种出了土豆,虽然产量不如中原,却足以让当地牧民不再挨饿。商队首领捧着一袋西域产的土豆,红着眼眶说:“李兄,那边的人都说,这不是土豆,是中原送来的活命粮!”
李阳接过那袋土豆,上面还沾着沙漠的细沙。他忽然觉得,这“天下粮仓”的“天下”,早已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它不是地图上的疆界,而是人心的疆域——只要种子能落地,只要法子能传开,只要有人肯为一碗热饭弯腰,哪里都是“天下”。
【检测到农耕文明形成跨地域影响,主线任务“天下粮仓”进入最终阶段:见证丰收。】
系统的提示变得温和了许多,像一位老友在旁边提醒。李阳知道,最终的“见证”不是哪一年的丰收,而是这日复一日的日子——是王大爷在观天站记的每一笔,是苏婉儿在温室里浇的每一滴水,是李稷画的每一张渠图,是互助社石碑上添的每一个名字。
秋收时节,李家村迎来了灾年后的第一个大丰收。耐旱土豆亩产比往年还高,玉米穗长得饱满沉实,连西域传来的番茄都挂满了枝头,红得像小灯笼。“连心渠”引来的河水浇灌着千亩良田,田埂上的“观天站”里,新培养的年轻观天员正在记录丰收数据,脸上满是自豪。
周先生和参军带着各州的农官来参观,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无不惊叹。参军指着军屯送来的账本:“按李兄的法子,今年边关军粮自给自足,还能接济邻近的部落。那些部落首领说,要跟咱永结盟好,不再打仗了!”
李阳笑着摇头:“不是我的法子好,是粮食好。有饭吃,谁还愿意打仗?”他想起梦里的金狼旗和西域宝石,那时觉得战功赫赫才是荣耀,此刻却觉得,让远方的人放下刀,拿起锄头,才是真正的功业。
丰收宴上,村民们抬出自己酿的土豆酒,烤着新收的玉米,炖着番茄土豆汤。西域商人跳起了他们的民族舞,边关的士兵哼起了军歌,孩子们则围着“同心碑”追逐打闹,手里攥着甜甜的草莓。
李阳坐在田埂上,看着这热闹的景象,苏婉儿递给他一块烤土豆,还是当年的味道。他咬了一口,忽然听见系统久违的声音,不再是冰冷的机械音,而是像风吹过麦田的轻响:
【主线任务“天下粮仓”完成。奖励:见证权延续——与这片土地共存,直至岁月尽头。】
李阳笑了。这奖励,他早就得到了——从他埋下第一颗土豆种开始,从苏婉儿递来第一碗姜汤开始,从王大爷喊出第一声“互助”开始,从无数双手一起挖通“连心渠”开始。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丰收的田野上,也洒在李阳的白发上。他想起刚穿越时那个慌乱的午后,想起那场关于帝王的梦,想起系统最初的提示音。原来所有的传奇,都起于一颗种子,成于千万双手,终于日复一日的寻常。
远处,李稷正领着孩子们在地里埋下新的土豆种,小小的手掌捧着种子,像捧着整个世界。李阳知道,这土地上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就像这土豆,一季又一季,生根,发芽,结果,把希望埋进土里,也把传奇种进人心。
而他,会一直在这里,看着,笑着,像无数个普通的老农一样,守着田埂,守着日子,守着种子落地的声音,直到岁月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