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玄幻 > 大唐:速请太子监国 > 第36章 再施巧计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东宫,崇教殿。?w_e*n_x^u-e,b~o·o?k′.,c.o¢m¢

冯孝约步至殿內,面露喜意,手捧绢帛包裹之物,见李承乾於宝座上,速上前行礼。

“殿下,成了!”

李承乾一喜,急忙示意其呈上来。

冯孝约小心翼翼打开绢帛,儼然是两本书。

李承乾翻看几页,甚是满意,问道:“可有校对?”

“臣与数人亲自多番校对,並无错漏!”

“叔俭,此事办得甚合孤心意,雕板於何处?”

“臣使人封存於箱中,现於殿外。彼匠人,臣均禁於一处院內,由察事司负责看守,其家眷均安排妥当,定不会走漏风声,坏殿下大事。”

李承乾轻拍冯孝约肩膀,人总是会成长的。现已不需多加嘱咐,便能办事滴水不漏,孤便喜欢这般天选打工人。

隨手召来內侍,道:“速请李詹事,孤有要事相商!”

內侍离去,冯孝约道:“殿下,北张村已建造纸坊,臣令察事司两人於附近执守,但恐需数月方能献上纸。”

李承乾闻言,微頷首,造纸过程太漫长,这也是无奈之处。

“殿下,还有一事。御史大夫那日回府之后,便闭门不出,有工部韦郎中与御史刘洎拜访。”

“孤知晓,有异常之处,需即刻告知孤。·新′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那日韦挺於朝廷失尽顏面,只能怪李百药其战斗力太凶残,杀人诛心。

此举基本断绝韦挺於贞观一朝上进之路,除非另换新君,否则去大唐各州旅游之计应提上日程。即便韦挺再大度亦不能咽下此等窝囊气,故不得不防。

“诺!”

李承乾思虑片刻,突想起一事,道:“另需替孤需一处酒楼,大一些,地段稍好,將其买下,不可逞凶,需以理服人。”

察事司无品无级,总不能让一眾僚属为爱发电,儘管不少人是乐意至极,但总归是没钱干活不得劲,也是时候添加一些进项了。

“诺!”

冯孝约领令,隨之颇为迟疑,似乎欲言又止。

好在李承乾注意其举动,问道:“有难处?”

“无难处,臣定能办妥。”冯孝约瞬息之间便下定决心,让其阿耶献上家財。

阿耶,你也不想断了儿上进之路吧?

李承乾反应过来,道:“少顷,你再持孤之令,取五百贯,切记以理服人,不可妄为。若是被状告府衙,你自行领罚。”

……

李百药得知太子急召,问內侍问不出个所以然,以为东宫出大事,匆忙而至。

一入殿,便见诡异一幕,几只箱子並排於殿內,李承乾翻看书籍,冯孝约似木雕於身旁,一动不动。?s/s¨x¢i~a,o^s/h·u!o\._c′o~m¢

李百药正欲行礼。

李承乾合上书籍,速上前阻止,隨之將手中之书递予李百药,道:“李师傅,无需多礼,请观此书。”

李百药接过,顿感莫名,莫不是太子急召只为观书,断不可能。迟疑片刻,便看向手中之书,名曰《贞观农书,分为上下两册,一册百余页。

大殿只有些许翻书之声,李百药眼神渐闪现几分神异,书中上册乃以往农书梳理而成,下册著重介绍农具製作及使用之法,並图文並茂般描绘贞观犁与筒车。

许久,李百药方略显不舍放下,道:“殿下,此举大善!段尚书尚在为贞观犁与筒车撰文,不料殿下已然成书。”

李承乾心头大乐,杨思齐此人自那日见李承乾之后,隨之开窍,谨记李承乾一月之期。

明明数日便可功成,但其总能挑出些许瑕疵,工部诸臣对杨思齐既烦又钦佩之至,无他,其乃匠人天才尔,总能点出寻常人不能及之处。至於其为何不能一下子指出,就不得而知。

工部诸臣本欲呵斥,奈何东宫属官於其旁,实属没辙。

“叔俭,开封箱子,让李师傅过目。”

李百药甚喜,一入殿门,早已对这几箱子燃起浓郁兴致,此时欲一观是何物。

隨之上前,见一块块木板整齐叠放於箱內,颇为疑惑拿起一块木板,渐发现其不同寻常,上面有雕刻字样,此乃雕刻之术。其字样反向,细看几字,颇感熟悉,急翻书,一一印证,脸上狂喜。

左手持书,右手持板,一张一合,道:“殿下,此书可是这般刊印而来?”

李承乾不由感慨,好睿智的老头,一看便通。

“然也,李师傅可曾见过此物?”

李百药摇头,再细细抚摸起来,感受那柔美触感。

“不曾,秘书省倒是有刀刻於竹简之上案牘。此物殿下何处寻得,此物若是让秘书省得知,定会欣喜若狂,彼校书郎再亦不用抄书至天明。”

李承乾清晰记得雕版印刷术便是在初唐开始出现,莫非不是在贞观年间,那群和尚还没捣鼓出来?罢了,多思无用,且再坑工部一笔。

“寺院僧人所创,其用此法刊印佛经,孤偶尔得之,觉此法甚好,便召匠人试用之,不料一举功成。”

“李师傅,若是將此书交由段尚书,其欲出价几何?”

李百药一愣,隨之竟露出诡异一笑,太子莫不是忘了某兼工部尚书,如此计赚工部,当真无丝毫愧疚吗?

隨之,神色一敛,心中默念自己是个临时工,道:“哦,殿下有何计议?”

“此书,孤可使匠人一日可刊印两百本。”

李承乾心中盘算,以目前匠人,预估两百本较为保守,刊印虽是技术活,但其上手不难,大不了培养一些匠人上岗,一人持一块板,拼命刊印。

雕刻匠人才是稀缺资源,长安善於雕刻匠人,冯孝约都將其请来了,且用了贴身服务。

“多少?两百本。”李百药伸出两根手指,满脸不可置信,惊喝一声,“殿下,此言当真?”

“孤岂会妄言。”

李百药沉吟片刻,心中急算,道:“此书欲作价两贯注1,不知可否?”

此价格倒是適中,李承乾頷首,以示同意。

“殿下,欲送段尚书几本?”李百药问道,“送”字显得尤为有灵性。

李承乾略作思考,缓缓道:“大唐三百余州,一千五百余县,各州府一本,各县一本,孤约莫估计段尚书至少亦需两千本。”

李百药眼神一亮,望李承乾一眼,莫非太子亦有范蠡之才。此乃一举两得,钱名均有,利於大唐,功在千秋。

不由惊嘆道:“妙,妙,妙!”

少顷,李百药脑中灵光乍现,颇为神秘道:“殿下,何不亦施恩於勛贵士族,便作价三贯,彼田地甚多,三贯如九牛一毛尔,其必不会吝嗇,乐意之至。”

终究是薑还是老的辣,瞧瞧这想法,这语言艺术。施恩,两字,孤便甚喜。

“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相见恨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