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贡士,在王忠的带领下,走了十几分钟的路程,终于来到了奉天殿。¨狐¨恋^雯`茓+ `嶵,欣~章?踕\耕?辛+筷*
初到奉天殿台阶下,数百名贡士齐刷刷屏住呼吸。
鎏金铜狮蹲踞丹陛两侧,汉白玉栏杆蜿蜒如龙脊,层层叠叠的望柱上,祥云纹与海水江崖图案在阳光下流转着冷光。
还没有进入,众贡士就感觉到了一股来自奉天殿的威压,扑面而来。
王忠停住脚步,淡淡的说道:
“此次会试虽然只有一名会元,但被评为上上等的答卷却是有三份,待会陛下会先单独召见你们几位上上等的贡士,其余贡士在后面续上。”
殿试的正常流程一般是所有贡士,在大殿之内规定时间中完成皇帝指定的策略,将由考官阅卷、拟定名次,最终呈皇帝钦定。
并非对每人单独提问。
当然也存在个别召对,在部分情况下,皇帝可能会召见个别贡士,如名列前茅者,当面询问其见解。
但这个环节,不对所有考生开放。
王忠的意思很明显,上上等的三位由陛下单独会见后,其余贡士一同分批次入殿。
“劳烦公公领路。”陈羽距离王忠最近,他拱手道谢完后,压低声音说道:“公公,一点喝茶钱。”
说着,陈羽不着痕迹的往王忠手中塞钱。
王忠一愣,低头定睛一看,双眸瞪大,浑身一个激灵,赶紧按住陈羽塞钱的手。¨k`e/n`k′a*n*s+h·u′.¢c¢o^m/
三百两。
好家伙,出手真大方!
京师房价是大明最高的地方之一,普通西合院需六十两左右,这三百两,相当于一出手就是大明五套房!
王忠也是人精,他清楚自己带的路,陈羽不可能给自己塞这么多钱,多半是有求于自己。
他按住陈羽的手,笑着问道:
“陈会元,可有事?”
陈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次却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问道:
“在下初入朝廷,侥幸取得了会元,可是说到底只是一个寒门,是一个粗人,待会见了陛下,不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王忠虽是一个宦官,但是宦官也分在那里办事的宦官。
像是永乐帝身边的贴身宦官,哪怕礼部尚书来了,也要给三分薄面。
再者,
王忠身为永乐帝的贴身宦官,肯定知道永乐帝的脾气,单单三百两就能避免犯忌讳,陈羽认为很值。
至于问问题的时候,陈羽为什么没有像塞钱那样具有偷感,这完全就是人情事故了。
现在不用想也知道,几百名贡士的目光都聚集在王忠身上,塞钱的动作再小,也躲避不了众人的眼睛。
但该有的样子还是要做做,就像送礼时的推脱,嘴上说着不要,可手中的动作却很诚实。
而陈羽知道这送礼的事情瞒不住,所以问注意事项的时候,才不刻意压低声音,要的就是告诉在场的几百名贡士:
我陈羽拿自己的钱,办大家的事!
就问你们感不感动吧!
事实也如陈羽预料的那样,他的这一个举动,问出了众贡士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求′书+帮, ~追′嶵,鑫~璋-结.
最重要的是,有几个人看见陈羽拿出来的三百两银票,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看陈羽的眼神,也渐渐充满了感激。
陈羽说完之后,再次将三百两往王忠袖口推。
王忠心中苦笑,急忙后退一步,与陈羽拉开了距离。
对于宦官而言,除了主子之外,最亲的当属钱了。
但这个钱他确实不能收!
王忠作为朱棣身边的贴身宦官,对于陈羽的事情很清楚。
虽然王忠没有去往酒馆与陈羽见过面,可是每一次朱棣出宫的马车、衣物都是他准备的。
而且朱棣有时还会与他念道,陈羽是如何一位腹黑的家伙。
看似数落,但王忠能够看感觉出来,陈羽在朱棣心中的份量。
因此,王忠清楚这三百两自己今日要是收了,不出意外的话,凭借陈羽的腹黑性格,以后恐怕要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钱他不收,但这个人情他得卖。
在陈羽感慨永乐帝身旁的宦官职业素养高时,王忠笑着说道:
“陈会元,我只是皇帝身边的一个贴身宦官,不懂的什么大道理,也不清楚诸位待会的殿试要考察些什么,但心中有几句话,想要说一说,希望不要怪我多嘴。”
“首先,陛下乃是九五至尊,而你们都是大明学子里面的佼佼者,待会面见陛下的时候,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一定要过过脑子,再将其说出口。”
“其次,陛下是难得一见的圣明君王,你们的那一点小心思收一收,殿试的时候不要急于表现,陛下问什么问题,你们照着问题作答就行。回答的话,自然能留给陛下一个好印象,若是急于表现,很有可能落得一个适得其反的下场!”
“最后,你们都是成千上万名学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要相信陛下会对你们的能力,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排名!”
王忠说的都是基本的职场礼仪,陈羽听起来感觉听了一番废话。
可是那一贡士听了之后,却犹获至宝一般,连连点头,将这番话谨记于心。
虽然陈羽感觉听起来没什么用,但还是打起来十分二的精神。
毕竟,他将要面对的乃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同时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马上帝王——永乐大帝!
陈羽对这位大明天子的了解,可以说很多,也可以说很少。
因为他的那些了解,大多都来自于后世的书本,以及各种遗留下来的史料记载。
但文字对古人的记载,尤其是对那种丰功伟绩的帝王记载,终究显得是那么苍白。
根本没有眼见为实的那种有血有肉。
王忠身为朱棣的贴身宦官,对于朱棣的喜好肯定是了如指掌,要是能问出皇帝的喜好,那就舒服了。
可陈羽一想到王忠方才的行为,并没有继续问下去。
王忠走到台阶前,将一位上上等的贡士唤了进去。
王忠带人进入奉天殿之后,众贡士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而陈羽则是背负着双手,在台阶前来回踱步。
恩科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之为贡士;而恩科的最后一场考试殿试,录取者被称之为进士。
会试榜单虽显示第一名会元,但本质上是不分排名的;而殿试却都有名次;通常分为三甲。
一甲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其实考生到了殿试这个阶段,不管殿试的表现怎么样,都可以留在朝中,加入翰林院,等待真正入朝为官的机会。
这一点相较于科举制刚刚出来的时候,要好很多。
科举制在宋朝之前,殿试的淘汰率很高,不仅高,只要没有考取进士,那么就与做官无缘。
可后来,在宋朝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贡士,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
因此,北宋朝廷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但对科举进行改革,就要考虑蛋糕的重新分配,于是十几年的时间,对于科举的改革一首没有进行下去。
首到北宋时期,出了一个不亚于黄巢的狠人——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