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这番评价,相当于给陈羽的评级定下基调,上上等!
李至刚余光不经意瞅了一眼朱棣,发现自家这位陛下十分满意的笑意,心中开始了揣测。.白*马`书,院? +庚?薪*嶵~全*
看陛下这架势,明显是对陈羽这名考生的答卷极为满意。
毕竟评价词,都特么上升到了国运、皇帝、万民级别。
若是不出意外,这名叫做陈羽的考生,将来步入朝廷之后,前途不可限量。
李至刚为官多年,深深明白一个道理。
在朝为官,为皇帝办事,体现一个官员在朝廷中的份量,并不单单靠官职,而是皇帝的态度。
没错,
在古代这个皇权大如天的时代,皇帝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所以,皇帝喜欢的臣子,只要不作死,将来注定能飞黄腾达!
而李至刚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他凭借着礼部尚书的位置,靠着送拟录取的考生答卷,就获得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将来等到这位叫陈羽的学子步入朝廷,他定要好好与其打交道。
这在他看来,叫做投资!
毕竟,趁着对方还没有在朝中崛起,提前熟路,绝对要比对方崛起之后贴上去,要好很多!
朱棣看完了之后,喝了一口茶,问道:
“不知是否还有能与这份答卷相提并论的?若是有,一同拿过来朕看看。?零~点^墈*书, _追!嶵^辛¨蟑_洁?”
皇帝复审答卷,当然不可能几百份一份一份的看,往往是组织的复审官员简单批阅一遍。
而朱棣只需要看一些优异的答卷,从而定级。
没错,前面所有人的拟录取只是暂定,皇帝点头之后才是定榜!
李至刚迟疑片刻,说道:
“回禀陛下,与之相提并论的……倒是没有,不过还有两份与之同级,都是上上等!”
上上等一般由初审官员调出几份,供皇帝选择,经皇帝审议之后,最终定下会元的名额。
陈羽虽是第一波阅卷官的公认第一,但作为臣子,要给皇帝选择的权力才行。
所以黄淮又从成百上千的答卷中,挑出来了两份上上等!
朱棣点了点头,将其余两份上上等的答卷接过来,看了一遍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叹息一声。_3\3*k~s¢w·.\c¢o¨m_
果然,
陈兄弟能在恩科会试中取得上上等,是因为会试的最高评级只有上上等!
而他在观看其余两份与陈羽评级的答卷后,能够明显感知到双方的差距!
这也导致朱棣看完了这两份之后,兴致明显没有方才高。
朱棣淡淡的问道:
“陈羽的答卷堪称完美,这两位上上等的答卷虽也不错,但还是略有瑕疵,不知还有没有别的?”
李至刚摇了摇头,躬身道:
“陛下,这一次恩科阅卷下来,就只有三份被评为上上等,除此之外的答卷,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陛下可以先定夺会元归属,当然若待会夏大人那再审阅出更好的文章来,陛下可以再进行更改。”
会试并非不取排名,而是其排名机制与殿试存在本质差异。
毕竟只要通过会试,就可以获得贡士头衔参加殿试。
有了贡士头衔参加殿试,无论会试成绩如何,均需重新考试并排名。但不管怎么排名,都相当于一只脚迈入了官场一行。
而且会试只定会元,也可以避免名次争议。
毕竟,
会试由礼部主持,若明确公布所有名次,可能引发对判卷公平性的质疑。
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名次由皇权裁定,更具权威性。
因此,
会试仅保留会元这一象征性第一名,其余名次模糊处理,可减少争议。
朱棣闻言站起身来,在房间内来回踱步片刻之后,淡淡的说道:
“不用那么麻烦了,此次恩科会试会元头衔,朕决定就是这名叫做陈羽的考生。”
“陈羽的实力有目共睹,至于其他贡士名单,就劳烦各位多费些功夫了,等到贡士名单最终确定下来,交给朕看看就行。”
“这里有户部尚书与礼部尚书在,朕就不多过问了。”
朱棣首截了当的将会元的位置定了下来,给到了陈羽。
他可是知道,这一场恩科考试,陈羽所展现出来的,只是那妖孽天赋的冰山一角。
所以将会元给到如此牛逼的陈兄弟,实至名归。
至于剩下的几百名贡士名单,交给夏原吉朱棣很放心。
而且朱棣还有许多国事需要处理,当然不可能几百份答卷一份一份的审阅。
再者,
朱棣最近几天一首都会思考,陈羽步入朝廷之后,该如何妥善安排。
上次冬至朱棣本来想要问一下陈羽的规划,可没有得到结果。
那就只能留给朱棣去思考陈羽入朝后的规划了。
朱棣在确定了会元归属,将所有的事情交给夏原吉主导之后,他也不打算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了。
吩咐几句后,便离开了。
…………
第二次复审,以夏原吉为首的一众官员,在乾清宫足足讨论了一天一夜,才得出最终的贡士名单。
这个速度可谓相当的快。
毕竟,每年会试中最难的当属会元的归属,可是此次恩科却完全不需要为会元争吵不休。
只因永乐帝己经定了下来,而且所有人对此都没有争议。
而剩下的人不需要进行排名,只考察是否具有贡士的资格即可。
此次会试贡士名单,一共有西百七十一人。
朱棣看过名单后的第二天一早,这一份贡士名单,就被张贴在了京师的告示栏。
一时间,京师再次喧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