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朱棣转头唤道:
“太子,上前取朕手书。¨0~0-晓¢说,惘- !已?发+布`罪\鑫.彰,劫^待众人传阅过后,便知朕为何执意对抗程朱理学,又为何敢言以微乎其微的代价取得胜利!”
朱高炽闻言,愣神几秒之后身形微顿,挣扎着撑起肥胖的身躯,缓步上前从案头接过那叠纸张。
随后在众人一脸好奇与疑惑的目光,回到座位上快速浏览起来。
张纸上面写的内容,正是陈羽所讲述的恩科要点。
其中包括了几条好处与针对程朱理学的办法。
朱高炽这边拿到几张纸阅览之后,脸上的神色由原先的疑惑到慢慢的惊诧,再到最后的浑身震撼,最终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仿佛这张纸上面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当然他的这番面部表情,早就被在场的数位大臣收入眼中。
众人心中更加好奇心,恨不得自己也快些拿起来,看看这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但朱棣就在上面坐着,他们也不好失了礼节,只能忍耐。
好在朱高炽看的速度很快,看完之后整个人思考几秒钟之后,就将纸张传递给了下一个人——夏元吉!
夏原吉看完之后只感觉头皮发麻,脑子中有些浆糊,但还是下意识将纸张传递下去。·8*1*y.u.e`s+h~u¢.\c?o,m-
待这几张纸在群臣手中轮转一圈,书房内骤然陷入死寂。
众臣子脸上的表情与心态变化,都与最开始朱高炽的大差不差。
等了好半晌,朱棣见没有人说话,于是他主动开口提道:
“诸位,朕的计划你们都看过了,不知看过之后有何想法,认为此计划是否可行?”
经过短暂沉寂之后,朱高炽率先发言说道:
“陛下圣明。以儿臣之见,此法乃为阳谋,无解的阳谋。”
“只要恩科正常进行,按照上面的方式慢慢提高山东士族,那么不待程朱理学那帮人反应,就可以完成计划!”
“哪怕等到后来他们反应过来,感觉到局势不对,可大势己定。他们也没了办法。”
夏原吉看了之后感觉有些不对劲,他迟疑了片刻,还是站出来说道:
“通过恩科,一点点将程朱理学在朝中有影响力的官员稀释掉,那么民间程朱理学那帮人再多,也不足为虑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动刀兵就将目的达成,陛下顾全大局的能力非常人所及,臣佩服。”
他这一声佩服,佩服的不仅仅是永乐帝,还有另外一个人,而另外一个人他心中己然有了猜测。?y^o?u!s,h/u/l\o^u`./c~o\m/
朱高炽与夏原吉的言论一出,其余人等全部出言附和。
表达的意思无外乎就是对皇帝的敬佩,与皇帝牛逼。
当然,这一次恭维的确实是发自内心。
他们这些人都未曾发现程朱理学的弊端,但永乐帝却发现了。
不仅发现了,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办法。
这在他们看来,陛下玩弄政治确实有一套。
同时他们心中对于皇帝的敬畏之心更甚。
但话又说回来,并不是这些臣子想不到程朱理学的弊端,而是根本不会去想。
恰似当年曹操挥师八十万南下,东吴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是投降大论调。
可满朝臣子若归降,不过换个主公,依旧能稳坐朝堂、安享富贵;但孙权身为帝王,一旦投降,唯有死路一条。
这般关乎王朝存亡、与皇权紧密捆绑的利益抉择,臣子们总会不自觉地减弱思考。
这几乎成了古往今来朝堂上,为人臣子难以摆脱的通病。
反观朱高煦与朱高燧两人,则是大眼瞪小眼的对视一眼。
什么情况?
现在的局势不用动刀兵就解决了?
那叫自己来干什么?
好像也没发挥多大的作用啊?!
这一方面朱棣当然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恩科需要有人去维持治安,包括后续的一些暗箱操作。
选他们两个去再适合不过。
坐在龙椅上的朱棣看着在场人的恭维与吃惊,心中窃喜不己。
陈兄弟果然还是牛啊!
几盏茶的功夫,说出来的一番话,就能够惊得满朝文武震惊不己。
见没有任何人反对,朱棣这才继续开口说道:
“既然你们都同意,那这件事情就这样敲定了,明日朝会的时候朕会当众宣布开启恩科。”
“你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推动这件事情;想必须在座的各位心中都有数。”
“但你们务必要切记一点,今晚所谈论的所有事情一定要守口如瓶,绝对不可以让外人知晓。”
“若是此事泄露,首先就是在座的各位一个也跑不了。朕会揪出告密者,交给锦衣卫……”
“那时,求饶的话就免了,别怪朕事先没说。”
朱棣之前一首以各位都是我最为信任的人为甜头。皇帝对臣子说出这一番话时,其实就是变相的画饼。
但现在却赤裸裸的给了一棒槌。让在座的各位,心都提了起来。
三位皇子与夏原吉心态变化并不大,但其余的臣子心中个个都是一凛!
要有人泄密,那么程朱理学那帮人绝对会首先调转过头,将他们摁死在地下,而不是去对抗皇权。
毕竟这张纸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皇帝参与的身影。
只有他们到处行动的踪迹。
也不能这么说,皇帝唯一参与的身影就是同意开启恩科。
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一个在朝中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
毕竟朝中的官位经此一轮洗礼,必然有大量空缺。
在这个过程中安排一些自己人进去,那都是常规操作。
但这个前提是安排的人,不能是程朱理学的支持者。
正应了那句话,每到朝廷出现重大变局,要变天的时候,其实也是一场机遇的展开。
眼下的情况正是如此。
于是乎,在场的各位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这种既帮助皇帝解决问题,而又能得好处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众人很快达成了一致。
接下来的时间,又商量了一些关于恩科开启与针对程朱理学的一些细节后,这才依次告退,离开了御书房。
但与其他人不同,夏原吉故意走得很慢。
最终与众人拉开距离后,他又返了回去。
…………………………
这两章质量上有可能差点,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头晕,休息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