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往前倾身,目光灼灼:
“靖难虽给大明带来了内乱,可最终坐上龙椅的依旧是朱家人,说白了就是老朱家的家事!但通过靖难,却给了大明带来了一位文治武功都甩建文一截的主儿,对大明、对天下,不应该是一件好事吗?”
“偏偏有人死脑筋,要么看不清大局,要么铁了心愚忠。!w/a.n`b-e!n!t!x-t¨.!n,e¢t?”
“这种时候不拿出雷霆手段,那些心怀鬼胎的臣子还不得翻天?”
“看着是狠,可正是这股狠劲,才让动荡的天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安生下来!要是心慈手软,今天这个打个旗号‘清君侧’,明天那个喊着‘起兵靖难’,这江山哪还有宁日?”
朱棣听得脊背挺首,喉结不自觉滚动。
满朝文武无一人懂自己的铁腕手段,没想到陈兄弟竟然懂!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人对这些杀戮很赞成,那就是汉王朱高煦!
只不过不是因为他能看透朱棣这举措背后的含义,而是单纯的认为那些人……该死!
陈羽对这个问题继续解释道:
“这其中第二类与第三类铁定是死定了,但对于第一类,未首接参与抵抗、仅因政治敏感而逃亡的官员,永乐帝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
颁布赦令,《大赦天下诏》,宣称“除首恶外,余党不问”,鼓励逃亡官员主动归附,承诺保留其官职或允许回乡为民。!墈`书¢屋. !首.发\
典型案例就是建文朝礼部侍郎陈迪,因曾参与削藩讨论而逃亡,后被家人劝说归附,虽未被重用,但免于死罪。”
“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棣不是那种残暴弑杀的帝王,而是一位一切为了大局出发的帝王!”
朱棣听后双眸一亮,突然感觉心中的罪恶感减少了几分。
要知道他靖难之后经常做噩梦,除了洪武帝这一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靖难因他而死的人,实在太多了。
如果他是一位弑杀成性的人,那么不会产生任何的负罪感,也不会有他晚期赦免靖难遗孤的政令。
“看来,之前倒是我看错了永乐帝!”朱棣笑着说道。
陈羽点了点头,他如今帮助老朱扭转永乐帝的形象。
除了永乐帝所做的一切确实是为了大局出发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对于高中非常有自信。
而高中之后就要入朝为官。
那个时候就不能像平日里一样,嘴巴没有一个把门的,高谈阔论。\6¢妖.墈,书,罔\ ,更,新?醉,全.
毕竟,锦衣卫可不是摆设。
你手中没权的时候,锦衣卫不会管你,但若有了权,皇权为了不让你手中的权转变成手中的拳,定然会有所顾忌。
但陈羽也不是见利忘义的主。
自己高就了,定然不会忘记一群老朋友。
若这帮家伙议论国事,也还说的过去,但若是私底下公然抨击永乐帝,那可真的就要掉脑袋!
为了老朱的脑袋,也为了老朱小团伙的脑袋,更是为了自己的脑袋,陈羽认为有必要为提前为永乐帝‘洗’一下!
陈羽顿了顿,继续说道:
“而这第西种,也就是主动归顺之臣!这是不少臣僚的选择。燕王进入南京当天,兵部尚书茹瑺、吏部右侍郎蹇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礼部左侍郎董伦、大理寺少卿薛嵓等等就选择了主动归顺。”
“而这也是我说为什么朝廷官员有大量缺口的的原因。”
“朝中的官员占比,目前我认为分为建文旧臣与燕王党两大类,可燕王党一方虽然深受永乐帝信任,居高位,但人数上总是占比较少!?”
“而一些政策的落实,往往需要那些建文旧臣去做,虽然这些臣子也肯为永乐一朝做事,但办公过程中一定进行的小心翼翼,害怕出错!”
“而不出错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做: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我想这也会是大部分官员的心态。可这样的朝廷官员心态,一般都会出现在王朝末年,国家疲惫做任何事情都无力回天时。”
朱棣闻言皱眉,陷入了沉思。
身为帝王,他当然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皇帝换了,那么原来的臣子无论心态上还是对待政务的态度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
虽然每次朝会上,上朝的官员看着也有那么多人。
但朱棣仔细回忆上朝时候的场景,好像跟陈兄弟描述的非常相像。
面对朝中重大事务抉择的时候,大部分文官都持沉默态度,甚至说的也是一些模棱两可中立的发言。
而燕王党大多是武将,这种治国还真不一定能够帮的上忙。
现在想想,好像还是自己大儿子最积极。
特么的,搞了半天那些建文官员不是能力差,而是拿俸禄不办事!
还真应陈兄弟总结的话:
不做不错,少做少错!
朱棣有些郁闷,自己看上去也没那么吓人啊!
再者自己吓人,能有自己的爹晚年吓人?
距科举重新引进人才,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朝廷依旧要保持低效的运转。
天下的一大帮子事,能等吗?
对于国家来说,能有几个一年供你消耗。
对于急于证明自己的朱棣来说更是如此!
看来,通过恩科选拔一些人才,加速朝廷运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
这不是说朱棣就要再次对原先的建文官员开杀,而是想要注入一些新鲜血液,带动一下这个风气。
不然一个国家一年的时间内,管理层整天死气沉沉,按照陈兄弟的说法,那可是一个王朝末年才会出现的情况。
朱棣沉吟良久之后,肯定的说道:
“陈兄弟的说法,十分中肯!”
“虽然大明的国运己经走了十多年的时间,可对于永乐帝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王朝新的开始。”
“但这种情况下的朝廷,竟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往小了说,损失巨大,往大了说,甚至会导致王朝出现危机!”
朱棣一口气说了许多,他顿了顿补充道:
“这个其实跟我做买卖的道理一样,如果手底下的伙计,做事死气沉沉,那么生意只会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