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溧洋素来是个不惧挑战的人,一旦看准目标便会全力以赴。!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
面对这个重塑国华牙膏市场地位的机会,他绝不会轻易错过。
如果能够成功收购,不仅能在日常快速消费品领域占据优势,还可在未来的投资中获得稳定收益。
口腔护理品、护发品、个人清洁用品、化妆品、纸巾、鞋护理品及剃须用品等均属快速消费品个人护理品范畴。
牙膏作为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其消耗量甚至超过洗衣粉。
即使没有洗衣粉也可以用其他替代品,但牙膏却是必需品。
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不容忽视。
当高溧洋决心进入化妆品行业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牙膏。
尽管遭到尚海牙膏工厂的拒绝,但他并未气馁,也未轻言放弃。
高溧洋的人生从不接受失败。
离开尚海的牙膏工厂后,高溧洋三人前往附近一家饭店用餐。
浅见纱央提议道:“老大,既然人家不愿意卖,那我们不如自己打造一个知名品牌。”
“‘雪花’这个名字也挺好。”
高溧洋说道:“‘国华’牙膏对我们内地人来说意义非凡,你可能无法理解。”
“尤其是以‘国华’二字命名的老牌企业,就像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三井。”
“是啊,我们应该怎么办?”
随着与高溧洋的接触,浅见纱央逐渐意识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高溧洋买下这座能源工厂时,起初她并未太在意,但仔细一想便明白,这一切并非偶然。
从最初的诱饵到后续的压榨,他最终以最低成本完成了收购。
对此,经验丰富的李嘉诚或许习以为常,但从高溧洋口中说出,却颇耐人寻味。
好不容易拿下能源工厂后,高溧洋又将目光投向了尚海的“牙膏工厂”。
如今他的处境,比当初“三六零”收购能源厂时更加艰难。
毕竟,“国华”牙膏的品牌价值远超能源厂,而联合利华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如果说买下能源厂只是宰了一只鸡,那么收购“国华”则更像是猎杀一头猛虎。
高溧洋究竟能否成功?
一间整洁明亮的餐厅内,高溧洋三人坐在大厅窗边的位置,浅见纱央对面便是高溧洋。
透过窗户能清晰看到他轮廓分明的脸庞,那张脸明亮如窗外洋光,令人倍感温暖。!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
剑眉、挺首的鼻梁、薄唇,越看越觉得英俊,加上他自然的中分发型,更显儒雅气质。
高溧洋神情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今晚会有两位重要人物来访。"
"一位是负责尚海市产业发展的领导,另一位是柏猫集团的董事长。"
"柏猫集团的老板?"
高溧洋继续解释:"你们作为岛国人,可能不了解国华牙膏工厂的情况。"
"它是柏猫制药集团旗下的一个分支,专门生产国华牙膏。
此外,柏猫公司还拥有美加净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
"其前身是内地化工合作社,由一位爱国商人于1912年创立,后来更名为‘尚海’牙膏工厂。"
"这家公司研发出了中国最早的牙粉和牙膏,奠定了国内牙膏行业的基础。"
"而柏猫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永鑫化工株式会社,后者是内地首家制造人造洗涤剂的企业,开创了人工洗涤行业。"
"国华、美加净、白雨、露蓝香等品牌都隶属于柏猫集团。"
"人们通常称其为柏猫公司,但该企业的正式名称是‘尚海合成洗衣粉’。
重组后,这个名字被改为‘柏猫’。"
"为了扩大业务,柏猫公司接受了联合利华的投资,并将中华商标长期租赁出去。"
高溧洋在与公司高层协商未果后,决定另寻途径向上发展,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为迂回救国。
浅见纱央通过高溧洋的介绍,终于明白了柏猫集团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小型工厂成长为今天的大型国企,柏猫集团对中国洗涤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溧洋明白,这家公司在表面看来很强大,但实际上未来可能被其他公司超越,例如立氏集团可能会被压制,国华牙膏则可能被国外企业收购,最终沦为舆论的焦点。
美加晶是西大企业同时使用的品牌,然而至今未能扭转颓势。
换句话说,柏猫公司握有王牌,却选择了最弱的一张。
这次高溧洋前来,能否说服上级和柏猫公司采取行动?
在尚海市,他计划拜访一位负责产业的副局长。
他向对方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助理似乎并未重视此事。\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美丽日化工厂虽然发展迅速,但终究是国内企业;星海国际集团也仅在粤东地区有一定知名度。
对尚海的高层来说,高溧洋并不算重要人物。
至少,他的影响力远不及宝洁或联合利华的代言人。
前台助理礼貌回应,称老板三天后才有空。
“老大,您不是在 成立了两家公司吗?”浅见纱央提醒道。
“要不试试用 公司的名义?”
过去她作为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时,在内地办事总是一路畅通,无人敢挡。
很多大公司高管会调整原有计划,努力吸引更多资金,只为能见到武田明夫。
高溧洋也有类似想法,他对助理解释道:“我们是 的企业,来内地是为了推动本地经济。”
“你们所在城市的领导确实没空见我们,我们可以去别的地方开展其他项目。”
听到是香江的公司,秘书的态度立刻转变:“为什么之前没告诉我?我们市正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我这就向上级汇报,让他们尽快安排你们见面。”
“可您之前不是说,老板三天后才有空吗?”高溧洋平静地回应。
秘书丝毫不觉尴尬,微微一笑:“事情总得有个轻重缓急,实在忙不过来也只能推迟。”
“大家都懂这个道理,商人尤甚。”
尽管心中不太乐意,但想到公司终于能落户香江,高溧洋还是有些喜悦。
自从上次赴岛国拜访李安和李碧华后,他在香江成立了两家公司:香江华艺集团,掌控大华集团多数股份;而大华集团则持有华富传媒集团的大部分股份,还收购了岛国华艺集团的部分股权。
这次回内地,他专程为了香江的一家公司而来。
秘书接着说:“我们对待每位投资者都一视同仁,尽量提前会面,以免耽误他们的内地事务。”
高溧洋宽容地笑了,他知道解释毫无意义。
在这个时代,外资企业确实比本土企业更受重视。
在秘书的帮助下,高溧洋在中午时分……
1929年,高溧洋与一位负责尚海市产业发展的高层领导会面。
俗话说得好,好见,小鬼难缠。
他穿着休闲的衣服,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完全不像个掌权者。
寒暄之后,高溧洋向公司高层解释了他来尚海的目的:
“原本不该发生的,如今却要随意放弃,非得追求所谓的创新。”
那位负责人思索片刻后问道:“高先生这话怎么理解?”
高溧洋答道:
“当今市场的竞争,己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比拼,而是认知上的较量。”
“如果我们忽视那些无形的东西,可能会错失许多机遇。”
负责人点头表示认同,但还是不太明白,于是追问:“那么,高老板您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高溧洋回答:
“我们这次在尚海的投资方向是化工产业。”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我国的化工产业走向国际舞台。”
“数十年前,就有位国人怀揣‘以商为本’的理念,创立了内地化工联营,逐渐发展成今日尚海日化的领军企业。”
“听说还有人想把国华这个品牌交给外商管理?”
“高老板所言属实。”
“联合利华打算和我们哈市的一家牙膏厂合作,在尚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但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永久租赁国华这个品牌。”
高溧洋说道:
“长期租赁意味着将品牌交给外商运营,所有国华牙膏包装上都会印上外商的名字。”
“这消息是真的吗?”
领导沉思了一会儿,确认道:
“确实如此。”
高溧洋继续说道:
“我们耗费数十年心血创立的知名品牌,本在国内广受欢迎,却决定将其出租。”
“实在难以理解,究竟为何如此?”
“首先,企业要发展需要资本;其次,同样需要投资。”
高溧洋首言道:
“坦白讲,外国人看重的不过是公司几十年积累的营销网络和经营模式,并非真正认可我们的品牌。”
“他们租赁此公司,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利用现有渠道取代‘国华’,继续拓展市场。”
听完这番话,那位老总频频点头,对高溧洋的话表示赞同。
高溧洋继续说道:
“外国企业在我国为何热衷并购?为何不自行建厂宣传?”
“因为这是快速成功的捷径,就像在股市上做一笔交易。”
老总神情严肃。
高溧洋又说:
“不仅在国外,在国内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是如此。”
“我不再绕弯子了,我对‘国华’牙膏很感兴趣。”
副总微微挑眉,略显疑惑,未置可否。
高溧洋提出:“希望贵公司放弃‘国华’,与我们合作。”
“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公正的机会,让‘国华’牙膏有更多选择。”
“我想与联合利华公平竞争,争夺‘国华’牙膏。”
“我不仅要获得商标所有权,还想将它买下。”
“有了这样的伙伴,就能增加谈判筹码。”
高溧洋坚定地说:
“我希望‘国华’这个名字能在国人手中延续下去。”
“不要让国华的牌子后面附着外国公司的名号。”
高溧洋的话令所有人动容。
这一消息振奋了全体国民。
尽管高溧洋声称不会借“国货”名义宣传,但并不妨碍他通过其他方式推广。
常言道,时移世易,商贾立足需有良好形象。
这时,负责人开口道:
“高先生,您能让国华牙膏有发展机会,我们也会助您发展。”
“您认为怎样才公平?”
高溧洋提议:“我们可以秘密竞拍,两家公司共同竞价,价高者得国华,这不是挺公平吗?”
这种竞拍方式被许多机构采用。
在选举中,这种方法也很常见。
高溧洋说完后,负责人立即点头:
“好。
至于是否出售还是出租品牌,我需向公司高层汇报。
确定后会告知您。”
“明白了,多谢。
想必您还有很多事务,我就不多打扰了。”
“好,我等您的回复。”高溧洋起身告辞几位领导。
浅见纱央全程静观,未发一言。
离开大厦时,她感叹道:
“老板,您谈判能力真强,抓住了对方最想要的,将其发挥到极致,以合理的方式为自己争取了机会。”
高溧洋笑了笑:
“这只是个机会,成败还未可知。”
“接下来,咱们去见柏猫集团的总裁。”
“这件事己经得到行政高管的认可,还需要跟柏猫公司的老板见面吗?”
高溧洋说道:“当然需要!我会说服他把牙膏工厂卖给我。”
“相比租赁,我更倾向于收购整个公司。”
“虽然会花更多钱,但之后就不会有麻烦了。”
相较于上一次会面,这次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