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王,谁比谁高贵,周王见嬴荡如此轻慢,脸上已露不悦,他身后大臣立刻站出来道:“秦王无礼!”
大秦喷子楚越,申请出战。,墈.书¢屋¨晓+说′王~ ¨追^嶵-辛¢漳!洁-
“我秦已经行夏礼,称秦王,天子也赐过文武胙,周王是王,秦王也是王,两王相见,我王为宾,先见过周王,周王却并未以主人身份,向我秦王还礼,我秦王还未计较周王失礼,周王倒先指责我王来了。”
对方反驳道:“秦国虽然称王,但秦人的先祖,是周室册封的诸侯,秦王如何能与周天子并尊?”
“周王是要轻视我王吗?那我等秦臣可不答应!”软的不行,那就来点硬的。
他们是打进来的,打进来的就要有打进来的嚣张气焰。
秦剑秦戈的光亮,倒映出周王、周臣一张张黢黑的脸,那周臣显然怒了,开始人身攻击楚越,“你又是何人?周王与秦王面前,岂容你一小小女子置喙。`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秦王使一介妇人,干预朝政,这就是秦王治下的秦国吗?真教我等,大开
眼界。”
“我乃秦国阴君楚越。”楚越自报家门道。
“原来不只是个妇人,还是个诈人,挟鬼神之道,媚上欺下,两代秦王,被这样一个妇人玩弄鼓掌,实在可笑。”
“妇人?妇人如何?贵国三太,不是妇人?古公亶父三迁,太姜佐之,方有周人周原之兴。文王兴周,太妊、太姒功不可没。至于周武王英年早逝,王后邑姜临朝,与周、召二公共同辅弼年幼的成王,克殷人之叛,定三叔之乱,才保周室社稷。成王崩,康王年幼,也是邑姜挺身而出,贵国引以为傲的成康之治,难道不是妇人功劳?”
楚越毫无畏惧的看向周王身后那个老古董。
喷子说话!
“堂堂周王,一国天子,手下群臣,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不察原委,不曾亲眼目睹,便言辞凿凿,笃定在下为诈人,而天子也不能察,轻信臣下,可见周室缘何衰落至此,天命究竟为何转移。~8*6-z^w^w^.`c*o`m*”楚越长叹声,故作叹息模样。
对方脸都气黑了,却无言反驳。
周王不得不终止这场闹剧,潦草向嬴荡一还礼,“秦王。”
“不知秦王远来洛邑,所为何事?”
“特来请天子入秦。”嬴荡道,“我秦国,必定会好生招待天子。”
“入秦?”周王冷笑声,“那我以后,岂非就是秦国的傀儡?”
“周王要是不愿去,寡人也不强求,但有一件东西,还请周王割爱。”
“是何物?”
“夏禹九鼎。”
周室众人哗然。
大禹分九州,按照各州州情,制定九等贡赋,九州按大禹之命,缴纳贡金,铸成九鼎。九鼎是九州归一的象征,是天下的象征。
另一位文质彬彬的青年站出来,朝嬴荡一礼,“昔年楚庄王借口讨伐陆浑之戎,陈兵我洛邑南郊,向周室问九鼎之重,秦王可知,我周室如何作答?”
秦王看向身后,楚越站出来答道:“王孙满答曰,‘在德不在鼎[1]’。”
青年道:“正是,夏禹治水,有治天下之德,天下王之,九州奉金,始铸九鼎。夏桀失德,商汤吊民伐罪,于是有鸣条之战,九鼎迁亳。至于文王、武王,商纣暴虐,于是有牧野之战,九鼎又归于周。秦王要迁九鼎,试问秦王有何德要迁鼎?能与夏禹、商汤、文王武王相较吗?”
秦室众人默然,大禹治水,商汤、文王武王都是著名的圣人.....
楚越深吸口气,反问道:“九鼎在德,那周王,又有何德要强留九鼎啊?”
“尔国,先有昭王南败于楚,尽丧锐精锐八师,厉王暴虐、宣王料民太原,尽失民心,再有幽王北败于犬戎,失宗周故地,平王东迁自保,不能恢复社稷,使犬戎蹂躏百姓,后嗣桓王败于郑,天子之威扫地,以至于诸侯并起,五霸迭兴。为王者,上不能敬宗庙,下不能保社稷,政不能安其民,武不能慑诸侯,九鼎在德,那周王有何德?”
她一口气,将周王室的裤子扒了下来。
对方显然也懵了,楚越对周室情况的了解,远超他们的想象,信手拈来,仿佛周室史官。
她明明是秦国人啊!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均有自己的史官,只记载本国历史,偶尔记载一些别国历史,这些史书,被各国收藏。
一般而言,本国史书只对本国贵族开放,偶尔也会对外国使者、贵族、学者开放,以作交流,但这一时代印刷术尚未出现,竹简沉重,信息传递受限于技术,规模始终有限。
但她不仅知道,还知道一些周王室尽量淡化的历史。
“我秦国,有以战止战之武德,先祖襄公,护送平王东迁,驱逐犬戎、收拾宗周之地,穆公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哀公助楚复国,孝公变法,惠文王称王,东制三晋,南抑楚国,威震天下,难道不比周室,更有保存九鼎的资格吗?我王虽不能比三代贤人,但我秦国强于周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