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折腾人了。+b¢o+o_k′z¨u¢n¨._c+o?m~”看着林慕禾再次沉沉入睡,常焕依喃喃,“这死老天,有什么招数都往这些可怜孩子身上作弄!”
睡梦中,林慕禾睡得很浅,哆嗦了一声,揪住顾云篱的衣角,嘴中含混地呓语了几声。
常焕依赶紧噤声,拉着清霜出了马车。
天冷得要命,雨水落在身上,寒气好似要沁入骨髓,这个时候甚至连火都烧不起来,只能多裹上几层衣服,身上又潮又冷,清霜打了个哆嗦,暗骂了一句老天爷,又祈求赶紧放晴吧。
京畿路的兵力一大部分都抽调至京西路,滞留的辎重将由当地属兵代为运送,一路泥泞,官道都险些被冲毁,行进速度大大减弱,李繁漪不再等候,带了一批人要从汴水入京,今夜船只修好,就要出发。
驶入汴河,水流便不似先前湍急,夜晚,一切完备,林慕禾也被带上行船,一路顺水流而行。
后日清晨,顾云篱终于被一束阳光照射而苏醒。_看′书?君* ,埂¨辛¨罪¨全,
多日未见晴,积累许久的云层终于被风吹开,湿冷的气息还未褪去,但出了太阳,照在身上,将寒气逼退了许多。
林慕禾昏昏沉沉地苏醒,身下的船还在快速顺水流而行,顾云篱搭上她的额头试探温度,这会儿倒是不太烫,林慕禾看着也比先前清醒了不少。
“好冷。”听着耳边潺潺的水声,林慕禾忍不住朝有阳光的地方蹭了蹭,真情实感地说了一句。
一趟路程瘦得让顾云篱这小半年的精心照料功亏一篑,她心里难受得发疼,扯了张毯子再次裹住林慕禾,塞进去一个手炉,问:“这样呢?”
要是她留下和随枝一起照看栖风堂的生意,还会弄成这个样子吗?
沉思间,林慕禾注意到她落寞的情绪,手轻轻搭上她的手背,有些凉的掌心激得顾云篱一个激灵。
“我没事,快要到东京了,很快就能没事了。\w?e\i?q~u\b,o^o-k!.?c,o·m_”这点安慰不过杯水车薪,离东京越近,顾云篱心中那股焦虑就愈加浓重,重到她快要觉得这东西实质化了。
午时时分,终于遥遥看见了戒严的东京城。
以往的城外,贩夫走卒络绎不绝,热闹不输城内,但眼看着吐蕃人跟叛军打到了西京,也没人有心情做生意了,生怕哪一天就被波及,都将自己锁进了家中。
萧条的城外,水道戒严,只能瞧见驻守在两侧的士兵,出去一趟,回来都变了样,林慕禾心情说不上差,只是有些微妙。
说到底,东京只是个临时而不得已的居所,若自己身上的蛊虫真的去除,再没有后顾之忧,旧案彻底有了交待,她是真的想离开这里,去哪里都好,回江宁也好,回临云镇更好,小叶还葬在那里,这样也让她有了几分归属感般的慰藉。
顾云篱不知道她心底想得是什么,满脑子只是赶紧解决她身上蛊虫的事情。
第248章 “打不赢也要打”
甫一进城,早就等候着的中书使臣慌里慌张地便将李繁漪请进宫去,这一回大不同于从前,李繁漪不再是身无功勋,中书里面想指着弹劾两句就能弹劾的了,有军功在身,就连平常最爱挑刺的几个台谏御史都安静了几分,时不时还得看着李繁漪的脸色说话。
去往襄阳这一来二去,仿佛世界都清净了几分。
这群人也并非拎不清,关键时刻一致对外,也看不见从前那股吹毛求疵的劲儿,先前那样不拿笔墨当东西参本弹劾的架势也看不见了,在政事堂内的李淮仪感觉尤其明显,自李繁漪回来,从前群臣以他为中心的刻意趋势也在逐渐边倒过来,没有李繁漪点头首肯,没人敢揭过话题。
从午时商讨至夜晚,李繁漪终于认清一个悲哀的现实:颓废了数十年的大豊军政在应对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还是显得太羸弱了,二十万守备军,也才堪堪比对方的人数高出几万。
州府调兵,其余地方的军防又松弛,实在捉襟见肘。
李准以宫变杀了挡了自己称帝路的几位亲王,徒留一个最小的商王,想以儆效尤,极尽羞辱,而多年后,这把回旋镖擦过他的脸颊,狠狠打在了他的子女,他苦心经营了半辈子的江山之上。
他算不得明君也算不得昏君,无功无过,却在死后几个月里,成功给自己后代留下了一大片烂摊子。
李淮仪没见过李繁漪这么疲惫的模样,连眼圈都黑了几分,着宫人熬了一碗大补汤,喝得李繁漪直呛鼻子。
这一遭回来,两人之间那种微妙而冷淡的关系终于缓和了不少,李淮仪叹气:“若我腿还健全,再领兵一次,也许不会这么吃紧了。”
“吃紧是因为先帝这近二十年执政松弛军政,和你有什么关系?”淡淡瞥他一眼,李繁漪弹了弹衣裳的灰尘,“只是此番领水军迎击,我也琢磨出来,军政再不能这般了,上一次全国募兵甚至都是五年前的事情了……仗着太上皇功业,太平安宁了十余年,如今真碰上事情,这么多人都快忘了仗该怎么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