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图南捏捏闻满的脸蛋:“有啊,中国什么都有。*k~a¢n^s_h^u^j`u~n·.?c^c\”
小满又问:“姨姨你也回去吗?”
舒图南没有回答。
闻郁是宁城人,回国后肯定会在宁城,那里有她的家人,她的朋友,她从小长大的街道和熟悉的方言。
那里是她的家。
那她呢?
哪里才是她的家呢?
米兰的这间公寓算不算家?有她亲手挑选的沙发,养了三年的绿萝,墙上贴着小满的涂鸦,可如果闻郁带着小满离开,这里会不会变成一个只是用来睡觉的陌生房子?
又或者,她的家在集仁村?
那个她拼命逃离的乡村,有她父母的坟茔,有她童年奔跑过的田埂,有她发誓再也不要回去的旧日子。
再或者,她的家根本不存在于任何具体的地方?
它是姜予乐笑着递来的热奶茶,是闻郁留在客厅的灯,是小满搂住她脖子时呼出的热气。`n`e′w!t?i.a¨n,x_i-.^c*o′m!
舒图南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回去。
闻郁还在等她回答,目光平静而了然,仿佛早已看透她所有的犹豫。
哄睡小满,舒图南开了瓶香槟,金色的气泡在玻璃杯中轻盈跃动,像两年前庆祝自己入职时那样。
这次闻郁喝得很快,气泡还没完全升腾,她就仰头灌下一整杯,像是要把什么哽住的东西一并咽下去。
“VCA总部可以给内推信,直接空降到宁城分店做店长。”
“你要去吗?”
闻郁摇了摇头,唇角勾起一抹笑,却不是平日里那种温和的笑,而是带着点野心的、明亮的弧度。
“我不想去。”她转过脸,直视舒图南的眼睛,“我想做个自己的品牌。”
舒图南微微一怔。她从未听闻郁提过这个想法,可此刻从她口中说出来,却莫名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j\i~n¢j^i?a`n,g`b~o`o/k,.\c!o+m¢
闻郁在VCA做了四五年,对客户需求、市场风向了如指掌,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样的珠宝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
“名字想好了吗?”舒图南问。
“没有。”
“需要设计师吗?”舒图南半开玩笑地问,却见闻郁眼睛一亮。
“真的?我正愁怎么说服你呢,你要是愿意加入,直接当我的合伙人,我们利润五五开——如果能挣钱的话。”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笑出声,闻郁把剩下的香槟倒进两人的杯子。
舒图南举杯:“敬合伙人。”
闻郁的杯子轻轻碰上来,“敬新未来。”
第85章 一株盛放的白玫瑰
VCA的设计师离职流程远比销售人员复杂。
闻郁作为门店店长,潇洒递上辞呈后只需两周就能完成客户交接,顺利离职。
舒图南却不行,她的名字还印在即将上市的「枫叶」系列设计稿上。提出离职的当天,集团律师就准备好厚厚一叠竞业协议,条款密密麻麻地列了三页纸:至少得等「枫叶」系列上市满三个月,她才能继续从事珠宝设计工作,同时,她在VCA任职期间设计的每款作品版权都归VCA所有。
「枫叶」系列上市时,闻郁已经回到国内,并且成功与伍梧桐和罗然会面。
大学毕业后,伍梧桐和罗然就去了海城,两人创办了一家独立设计工作室,专接珠宝设计类工作,主要客户为江浙一带的饰品加工厂。
起初接的都是些小单子,给义乌的饰品商设计925银的吊坠,或是帮诸暨的珍珠商开发新款式。渐渐地,她们的客户名单上出现了不少知名代工厂,连深城水贝的几家大厂也开始找她们设计。
她们精耕国内珠宝行业,早已摸透了市场的脾性,这也是舒图南和闻郁拉她们合伙的原因。
视频会议里,伍梧桐的脸突然凑近镜头,刚染的紫灰色头发在屏幕里格外扎眼,“听姐姐一句劝,别砸钱开实体店,否则三个月后咱们都得去天桥底下流浪。”
开实体店的成本太高,光是宁城核心商圈商铺的月租金就要8-15万,再加上装修、铺货、人员,前期投入至少200万起。
这段时间舒图南也做了不少功课,她往群里发了个PDF,是一份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我也认为我们应该从线上渠道切入,这是三年里国内几个新兴珠宝品牌的成长轨迹,线上起家的'饰语'只用18个月就实现了盈利,而同期开实体店的'珠光'至今还在亏损。”
“那就做线上。”闻郁在镜头外道,背景里还有小满咿咿呀呀的声音:“线上客户多是年轻人,我们可以用人工宝石,走轻奢路线。”
这几年宝石合成工艺已经稳定,人造钻石也屡见不鲜。合成宝石的成本只有同品质天然宝石的二十分之一,她们也没必要为了几颗石头,就把创业资金都搭进去。
舒图南点头:“就这么定了,等线上累积一定客户资源和名气后,我们再考虑线下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