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天子脚下,又是第一时间收到地震警报的地方。+墈,书¨君? .最¨芯*璋*结-庚,鑫.快,京城的受灾程度并不算太严重,可怜的是其他的城池, 房屋倒坍大半, 以霸州受灾最为严重。
房子塌了,百姓没有地方住,眼下可是冬天!
冬天是会冻死人的!
萧靖熬了好几个夜晚, 命人加急将砖瓦、木板、木柴等物资送到河北多地。好多年前先帝命京军到京郊采柴薪, 万岁看不上眼先帝的做派,如今他也让军队去干这活儿。先帝爱让军队去建房子,万岁现在也让京军去建房。
砍柴好啊,砍柴能烧火,烧火能取暖。建房好啊,京军里头好多人都是盖房能手,能帮百姓把倒坍的房子重新建起来。
“我看京营里面好多人, 盖房子比练武杀敌还要娴熟。”萧靖私下跟张嫣说,“先帝这般爱好,他要是去干房地产,早发了。”
“帮人建房子怎么能发财呢?”小张睁大眼睛, 她很不理解, 她没有见证过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以先帝的性格,指不定他把房子盖好,张家的一分。-晓?税¢C\M-S¢ ^已+发+布¨罪·新¨章/节?他带着建筑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顶多混个温饱。”
萧靖:“……”
说得好像有些道理,先帝的房地产干得再漂亮,耐不住他是个耙耳朵啊。
先帝被张娘娘牢牢管住,家里挣的钱也不知道花哪儿去了。以他这样每年问户部伸手要钱的行为……搞不好先帝这样的人才在后世,如果他贷不到款,连建筑队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不说他了。”萧靖摇了摇头,“这次受灾之大,我想让丰洲滩的人出点力。”
准确来说,是丰洲滩的白莲教出点力。
丰洲滩在宋辽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兴旺的地方,但是在明朝,由于北方时常打仗,开始变得渐渐衰落。先帝把河套之地丢了,现在萧靖想要重新捡回来。他派兵驻守河套,军费花费很多,朝廷一时间看不到成效,肯定有些大臣认为万岁在瞎折腾。
有些人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认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可以做,无利可图的事情没必要做。
万岁喃喃道:“怎么会没必要呢?”
“虽然丰洲滩收不上来许多赋税,但是那里能搞畜牧业,还能种植荞麦、小麦和小米。¨微?趣-小?税, `哽·薪,醉\全*”
他以某萧姓教徒的身份开了个头,指示丰洲滩的白莲教徒参与捐款。他在信上是这样说的:“吾到京畿一观,地龙翻身,百姓受苦。无生老母不忍生灵受难,我们应该彼此帮扶……”
丰洲滩今年秋天打下来很多粮食,牛羊长得肥美。当地的白莲教徒是很好的劳动力,他们开垦荒地,比当地的蒙古人更擅长种植。根据探子来报,丰洲滩城外的土地种满了荞麦和小米,颗粒饱满,估计能出好多粮食。
白莲教根植于佛教,有教化人行善的那一面。丰洲滩有白莲教徒得知地震的惨状,有人愿意捐赠粮食和家畜,帮助受灾群众,萧靖在这部分人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圈。万岁认为这些人好像迷途的羔羊,只要能正确引导过来,他们是能成为一个好人的。
另一些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京师地震,分明是上天示警,皇帝德行有亏!”有狂热分子高呼,“天降大难,白莲出世。推翻昏君,还我乾坤——”
“天降大难,白莲出世——”
“出——不好啦,朝廷的走狗来啦!”
这帮人的嗓子还没有喊哑,很快被锦衣卫的人捉走。皇帝愿意放过一批能改造的教徒,却不想放过想要推翻朝廷的人。
“他们既然那么闲,去沙漠边上种梭梭树好了。既改造了自己,又改造了沙漠。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是鞑靼把他们捉走了。”
万岁下了密旨。
==
留在丰洲滩的白莲教徒凑集到上千石粮食,送到河北、山东的灾区。地方的百姓们吃到粮食熬的热粥,“丰洲滩”在当地打响了名声。
“这是丰洲滩送来的荞麦?瞧着跟麦子不一样!”
“荞麦怎么吃啊……”
“丰洲滩还送了小米过来?”
“丰洲滩的人多好啊!”
当然,除了丰洲滩有捐助粮食,京城的夫人们也捐了不少。京城一向富裕,它能拿出来那么多物资,百姓们不觉得奇怪。但是丰洲滩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也能拿出来粮食捐赠,好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民间许多人议论纷纷。
“丰洲滩到底是哪儿?”
“丰洲滩离我们这儿远吗?”
“丰洲滩的人是不是很富裕?”
“……我听说啊,丰洲滩是一个土地肥沃的地方。那里的郊外有着大片的麦田,还有草地和牛羊。”有一个穿着袍子的男人说着,“嘿,丰洲滩自古以来就是大明的地盘!丰洲滩那边的河套之地,可是永乐皇帝带兵打下来的!”
倒是绝口不提孝宗丢失河套一事。
皇帝苦于丰洲滩地多人少,即使多了数千白莲教徒,丰洲滩里面的汉人还是太少了。想要一个城市发展起来,人才是最关键的力量。经他这么一煽动,好多穷人拖家带女地前往丰洲滩,希望能在丰洲滩发财。
跟后世人们在美丽国的淘金热差不多。
等皇帝处理好地震的灾情,眨眼睛已经是正德七年。他在正德七年混成了白莲教的六品顶行,距离九品的莲台教主只差了三个品阶。教内的高层知道有这么一个萧富贵,为人最是乐善好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14看书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