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子勋不由猜测这是白致清所授意,故意让他爹瞒着他,怕他抢功而不让他参与此事。¢欣/丸~ - ^神?占· .追*蕞*鑫\漳_节,
真是可惜啊,若今日由他来揭发此事,定能在皇帝面前留下深刻印象,说不得还能立一大功。
而如今却是他爹来揭发此事,众人的焦点更多会落在白致清身上,他想沾点功劳都沾不到边。
一次又一次,他爹就从来没想过为他在朝中铺路!他到底还是不是他爹的亲儿子!
白子勋心里委屈。
自从白子勋调到兵部之后,行事越发功利,这一切肃宁伯都看在了眼里。
肃宁伯确实是刻意在白子勋面前隐瞒此事,他怕自家儿子沉不住气会在兵部同僚面前泄露消息。
鬼知道黎州军的所作所为兵部之人是否早已知晓。
这种事不宜打莫惊蛇。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嘛,当朝面圣,众目睽睽之下甩出此事,炸得众人措手不及,这种效果就是肃宁伯想要的!
皇帝看过肃宁伯呈上的折子及证据后,气得把奏折狠狠一掷,怒道:“好啊!好你个赵成功!沈逸生!大庆是朕的天下!黎州是朕的土地!竟有人敢在黎州一手遮天,欺压朕的百姓!查!给朕一查到底!”
皇帝是真气,倒不是气赵都尉草菅人命欺压百姓,而是气赵都尉欺上瞒下,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飕¨搜*小-税?徃_ .罪¢歆.漳-截-庚?芯~快+
是可忍孰不可忍!
奏折上所述之事虽骇人听闻,但皇帝却是信了八分,兹事体大,他并不认为白致清胆敢在这种事上做假欺君。
但做皇帝的本就多疑,不会偏听偏信,虽然有证据在手,皇帝还是决定派出亲信再行查证。
有白致清上交的一堆书信为证,不管皇帝派出何人探查此事,都不敢罔顾事实,推翻此事。
皇帝虽没当场处置沈逸生与黎州军,但肃宁伯已然放下了心。
作为曾执掌镇北军的前镇北大将军,肃宁伯深知皇帝最忌讳武将拥兵自重,黎州军的行为触及皇帝的逆鳞,绝讨不了好。
而沈逸生这个助纣为虐的小人也不会有好果子吃。*3-y\e-w·u~./c_o-m¨
肃宁伯相信此事很快就会有所了结。
这件事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连一向不关心朝政的肖景云也很快得知了此事。
肖景云深受震撼。
白致清揭开的真相,完全推翻了他对黎州的了解!
上一世黎州蛮人爆发大叛乱,举州的蛮人全部参与,肖景云亲自带兵出征,战况尤为惨烈。
就算重活一世,他还能记得那一幕。
蛮人那一双双含恨的眼睛瞪着他,瞪着所有中原人,他们眼中的情绪是那般真实。
他知道蛮人恨中原人,可他却不知道这些恨不是因为文化不同、语言不通,而是因为黎州军一次又一次在蛮人脑袋上扣上造反的帽子。
一次又一次无情又无理的镇压屠戮,逼得蛮人失去了自由的生存空间,这才有了上一世的蛮人大叛乱。
可笑,真是可笑,没想到他自诩一世英明,却跟他父皇一样被黎州军所蒙蔽。
肖景云心中百感交集,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
第293章 店名《入黎州必买》
想到揭发此事的白致清,肖景云心中升起一丝钦佩,不是简单有能力有胆魄就能成功做成此事,这个白致清,真是不简单。
或许他真该去黎州走一走,逛一逛白致清治理下的黎州,看一看真正的蛮人是何模样。
想到去黎州,肖景云自然而然地想到丫丫,也不知这小丫头何时返回黎州。
他甚至考虑起与丫丫一同前往黎州,但这个念头刚升起就被他否决了。
这两年随着肖景云年纪渐长,就算他一直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模样,也还是被动地进入了不少人的视线,他的好哥哥们可不会任由他与朝中重臣接触。
黎州之事的爆发,让白致清走入了朝中众人的视线,明眼人都能看出白致清绝非池中之物,未来不可限量。
若肖景云于此时与白家人相处过密,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罢了,等这一阵子风头过后,他再悄悄溜去黎州逛逛。
……
完成任务后,白墨凛并没在京中久留,大朝会过后没几日,他便带着丫丫返程了。
五月中旬,当兄妹二人重返黎州之时,沈刺史全家已全数被押入狱。
又过了两月,此事才有了定论。
经朝廷查实定夺,赵都尉及其亲信以谋逆定罪,诛全族;沈逸生以从犯论,被判秋后问斩,沈家男丁流放漠北,世代不得出漠北,沈家女眷则落入教坊司为妓。
朝廷只处置了黎州军中掌权的几个将士,余下的数万将士则被大庆其他军队收编,从此世上再无黎州军。
沈逸生下狱后,空出的黎州刺史一职暂缺,朝廷并没指派新的黎州刺史,而是让白致清暂代黎州刺史一职,协管黎州诸事。
此举实则是明晃晃地告知众人,只要白致清能把黎州管好,他这个(代)黎州刺史就能转正。
就算黎州是下州,黎州刺史也是从四品官呐!
白致清的同年们,特别是留在翰林当编修的状元卢江成与榜眼赵明翰二人,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入仕三年,他们如今仍是正七品,可白致清已然是从五品的黎州府尹,而且很快就将升任从四品,这种升迁速度真是让人望尘莫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14看书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