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挖个大坑,埋了吧。!幻/想′姬\ !更¢歆^醉!快′
白致清带着众人离开县城,到县郊处寻了个地,以身作则冒雨挖坑。
商队成员边挖边吐槽,“他娘的!这些孙子打劫老子,老子居然还得管他们的身后事!这叫什么事儿!”
嘴里虽抱怨着,手里的动作却没停,一铲下去轻轻松松撬起一大片土,那利落的动作,那紧绷的肌肉,直接让衙门三傻看傻了眼。
三傻终于明白,为何一百名黎州军打不过二十八名商贩,这是绝对实力的碾压。
白县令阵营的人个个是高手,惹不起哩!
雨霹雳哗啦地下了整整三个时辰,等雨停后,坑挖完了,人也埋了。
县衙前的大街一片泥泞,泥泞中却看不见一丝血腥。
暴雨把屠杀后的痕迹冲刷得干干净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白致清不能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他知道阿坝县的百姓都在看着,也都在等着他的反应,他更知道赵都尉虽走了,但麻烦或许才刚刚开始。!咸.鱼?看,书- _首!发/
路还得继续走下去,他得想办法给百姓安全感才行。
大屠杀的次日,白致清带着自家娘子配的防疫药包,带上下属一一上门安抚百姓。
他对外来的商人承诺,若是他们愿意继续留在阿坝做生意,白家商队会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货源;若有商队想继续带队行商,也可以跟着白家商队同进同出,由白家商队保护他们周全;若有人真想离开,他也不强留。
白致清的诚意之举打动了绝大多数人。
只有极少数几人选择离开,这些人的离开并不会影响大局。
安抚只是第一步,白致清接下来要做的是实现承诺,让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安全。
此事过后,赵都尉倒是沉寂了许久,也没再搞出幺蛾子,阿坝的发展又重新步入了正轨。
大屠杀的痕迹慢慢在阿坝百姓淡去,阿坝重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这一年秋天,白致清来阿坝刚满两年,意外接到了一封升官诏书,连升三级,任命他为从五品的黎州府尹。
升官来得太快太突然,这封调令在白致清的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7*k′a¢n-s¨h!u*w,u+.!c¢o.m¨
白致清终于确定了朝廷把他派来黎州的目的,唯有两个字:变革。
两年的时间,阿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朝廷看到了希望,也让朝廷看到了白致清的价值,只有把白致清放到更高的地方,才能把变化从阿坝扩展到黎州。
看清这一点后,白致清隐隐有猜测,或许黎州府尹只会是个过渡。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白致清一人,不管是身在黎州府的沈刺吏,还是身在黎州军的赵都尉,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点。
两人心中均升起一股迫切的想法,不能让白致清顺利到任。
只是沈刺史空有想法,却因长年摆出无为的姿态,需要用人之时,特别是用武有之时,无人可用,想阻挠白致清也无处着手。
倒是赵都尉忍不住了,火急火燎地派出了黎州军中身手最好的几位将士,去刺杀白致清!
这些“杀手”在夜黑风高之夜出手,可笑的是,他们连县衙都靠近不了就被发现,并被悄无声息地处理了。
一看尸体,白致清便知道这些人是黎州军,此时不是跟黎州军撕破脸的时机。
白致清默默压下了此事,就当一切都没发生过。
第270章 进城被拦,赴任遭刁难
赵都尉左等右等,没等到刺杀成功的好消息,倒是等来了白致清动身前往黎州府的消息。
白致清一家离开阿坝的那日,万人空巷。
路典史带头领着城中百姓送别白致清,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短短两年多时间,白大人在阿坝做了许多人一辈子都完不成的事。
白大人不止改变了阿坝,也改变了他们。
让他们不再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生活开始有了憧憬和希望,上衙门当值也变得有意义了。
若不是他们已经在阿坝扎了根,他们还真想向大块头学习,跟着白大人去黎州府,轰轰烈烈地再干一番大事业。
但他们也只是想想,他们心中清楚就算他们开口想跟去黎州府,白大人也不会同意。
白大人在阿坝开拓出的良好局面,还得他们继续维持下去,等新一任的县令到任,他们再好好辅佐新县令,把阿坝发展得更好。
下属们不舍白大人,百姓们更舍不得带着他们发家致清的白大人。
众人一路挥手相送,一直送到了十里之外。
十里外的路,还有十八寨的寨民等候着。
与白致清初到任时一样,离开时,一路上也都有十八寨的寨民守候着。
其实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这一次,蛮人们不再藏着躲着,而是大大方方地立于官道两旁。
除了实在年迈走不动的老人,十八寨的蛮人倾寨出动,都来送别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好变化的白大人。
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上都是对白大人的不舍。
聚散离合本是人间常事,离别的步伐或许会因众人的挽留而变慢,却不会因此而停下。
白致清知道阿坝已经不需要他了,有他打下的基础,只要换个稍微有责任心的县令,阿坝也会持续良好地发展下去。
他能放心地离开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14看书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