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铃声响起,姜楠收拾好桌上的技术资料,心情不错地离开了三车间。+k\k^x′s?w~.-o/r?g\
今天第一天上任,虽然车间条件恶劣,但他己经摸清了设备状况。
十几台机床中,有七台经过维修改造后完全可以恢复生产,剩下的几台也能当配件使用。
最关键的是,这里没有人管他,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楠哥!”
刚走出厂门,刘光天就迎了上来,“今天第一天去新车间怎么样?”
“还不错。”姜楠淡淡回应,“对了,今天院里有什么动静?”
“易中海和贾张氏一整天都在扫院子,累得够呛。”
刘光天压低声音,“我爸在那监督着,可威风了。”
“还有,下午许大茂带了个姑娘回来,说是他的对象,长得还挺水灵的。”
姜楠点点头,看来许大茂那边确实有了进展。
回到家,姜楠锁好院门,在屋里简单吃了点饭。
天色渐黑,他从抽屉里拿出纸笔,开始写一封特殊的信。
收信人:市公安局政治保卫处
关于南锣鼓巷95号院聋老太太身份可疑的举报信
姜楠提笔沉思片刻,开始写道:
“同志们好,我是轧钢厂职工姜楠,父母均为抗美援朝烈士。现向组织举报一件重要情况。
我所居住的南锣鼓巷95号院内,有一名自称聋老太太的老妇人,真实姓名不详,年龄约七十岁左右。
此人长期以来自称是烈属身份,享受国家补贴,但经我仔细观察,发现其身份存在重大疑点:
第一,该女子双足为小脚,明显是旧社会缠足所致。_三¢叶^屋_ +已,发~布,嶵′芯!漳¨截?
按其年龄推算,缠足年代应在民国初年,彼时己有废除缠足之呼声,普通百姓家庭不会为女儿缠足,只有富贵人家才会保持此陋习。
第二,其自称儿子在战场牺牲,但对于牺牲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等基本信息一问三不知,明显是编造的谎言。
第三,该女子平日言谈举止透露出浓厚的资产阶级生活习气,对革命理论一窍不通,与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出身完全不符。
综合以上情况,我怀疑该女子极可能是旧政权残余分子,甚至可能是潜伏特务。
其利用伪造的烈属身份获取国家补贴,同时在基层群众中进行渗透活动。
建议组织立即对此人进行深入调查,查清其真实身份和历史背景。
如确实存在问题,应依法严肃处理,以维护革命成果和人民利益。
此致
敬礼!
举报人:姜楠
1958年10月15日”
写完信,姜楠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破绽后,将信纸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这封举报信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考虑。
既没有捏造事实,也没有恶意诬陷,完全是基于客观观察得出的合理怀疑。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身份问题是最敏感的话题。?1\3?x!s!.~n¨e`t·
一旦公安部门介入调查,聋老太太的那些见不得光的历史必然暴露无遗。
到时候,不仅她要倒霉,连带着易中海、杨副厂长这些与她有关联的人,都要受到牵连。
姜楠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既然聋老太太要玩阴的,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第二天一早,姜楠特意绕到邮局,将举报信投递出去。
回到三车间,工人们己经陆续到齐。
昨天见识了姜楠的专业水平后,大家的态度明显有了变化。
“姜副主任,您昨天说要修那几台机床,需要我们配合什么?”
王大海主动上前询问。
“先把能修的几台清理干净,我列个配件单子,看看能不能从废料库找到合适的。”
姜楠说着,拿出昨晚写好的清单。
王大海接过单子看了看,眼中闪过惊讶。
这个年轻的副主任不仅懂技术,而且思路清晰,连配件规格都写得一清二楚。
正在这时,娄晓娥出现在车间门口。
“我来看看你这边的情况。”
娄晓娥走进车间,看着满地灰尘和破旧设备,眉头紧皱。
“这环境也太差了。”
工人们看到有女同志来访,自觉地走到一边,给两人留出说话的空间。
“比我想象的要好。”姜楠指着几台机床,“这些设备虽然老旧,但基础还在,修好后照样能干活。”
娄晓娥半信半疑:“真的能修好?”
“当然。”姜楠自信地说,“不信你过段时间再来看。”
两人正说着话,车间门口突然传来脚步声。
许大茂领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走了进来,姑娘长相清秀,身材苗条,穿着得体的工装。
“姜副主任!”许大茂声音格外响亮,“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对象刘媛,区纺织厂的干事。”
“今天特意带她到厂里,开介绍信去打结婚证!”
“媛媛,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姜楠,现在是三车间的副主任。”
许大茂故意强调“三车间”三个字。
刘媛礼貌地点点头:“姜同志好。”
“你好。”姜楠淡然回应。
许大茂环视车间一圈,眼中满是幸灾乐祸:
“姜副主任,这三车间的条件确实艰苦啊。”
“不过也好,年轻人就应该多吃苦,这样才能成长嘛!”
刘媛看着破旧的车间,又看看一旁气质出众的娄晓娥,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大茂,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看看,就不多打扰了。”
刘媛主动提出离开。
“好好好,那咱们走吧。”许大茂得意洋洋地拉着刘媛离开。
娄晓娥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轻哼一声:“这个许大茂,还真是小人得志。”
就在这时,王大海急匆匆跑了过来:“姜副主任,杨副厂长带人来了!”
姜楠和娄晓娥对视一眼,都明白杨副厂长此行的目的。
果然,杨副厂长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两个厂办的干事。
“姜副主任,我来看看你们车间的情况。”
杨副厂长脸上挂着假笑。
“欢迎杨副厂长指导工作。”姜楠不卑不亢。
杨副厂长在车间里转了一圈,看着破旧的设备和稀少的工人,心中暗自得意。
“姜副主任,三车间的条件确实艰苦。”杨副厂长故作关怀,“你要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啊。”
“没问题,我会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姜楠语气平静。
杨副厂长见姜楠没有表现出沮丧或不满,心中略感意外,但还是继续说道:
“三车间的情况特殊,主要任务就是设备维护,你不要想着搞什么大动作。”
“安安稳稳干好本职工作就行。”
“明白。”姜楠点头应答。
杨副厂长又交代了几句,带着人离开了车间。
娄晓娥等他们走远后,愤愤不平地说:
“这个杨副厂长,明摆着是来打压你的!”
“无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姜楠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很快他就顾不上我了。”
娄晓娥疑惑地看着他,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在此时,市公安局政治保卫处的办公室里,一名干事正在阅读刚刚收到的举报信。
看完信件内容,干事眉头紧皱,立即将信件转给了科长。
科长看后,脸色严肃地说:“这个案子要重视,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初步调查。”
“如果举报属实,这可能是一起重大的敌特潜伏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