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现代言情 > 女穿男:农家儿郎要争气 > 第6章 松花粉(已修)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不一会两人来到山头。,狐′恋,文,学¨ \追^最¢新′章?节·

“姐,咱们找那种松针茂密、枝头挂满黄穗穗的老松树!用这个!”

杨知允从怀里掏出昨晚就准备好的两样“工具”。

一块家里洗得发白、还算细密的旧麻布(磨了姜凤英好久才同意剪下一小块边角料),还有一根顶端绑着个小布兜的细长竹竿(这是他用破布条和一根细竹竿自己鼓捣的)。

杨金花看着弟弟这“全副武装”的样子,噗嗤笑了:“你倒准备得齐全!”

到了山脚松林边,阳光己经驱散了晨雾。

果然,许多老松树的枝头,挂满了一簇簇金黄色的、毛茸茸的雄球花(松花穗),像无数小小的火炬。

现在正是花粉成熟将散未散的时候,风一吹,便有细密的金黄色粉末簌簌飘落,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独特的松木清香。

“就是那个!姐,快!” 杨知允眼睛一亮,指着那些挂满“黄穗穗”的枝条。

看弟弟这么激动的样子,杨金花也来了兴致。

她个子高些,力气也大。按照杨知允的指挥,举起那根绑着布兜的竹竿,小心地伸到低垂的花穗下面。

杨知允则踮着脚,双手撑开那块旧麻布,在下方接着。

“姐,轻轻敲一下竹竿!” 杨知允指挥道。

杨金花手腕微动,竹竿顶端轻轻磕在松枝上。

哗——

金黄色的花粉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是下了一场细密的金色雨。

大部分被杨知允撑开的麻布接住,小部分落在了布兜里,还有些沾在了姐弟俩的头发和衣服上。

“呀!是挺好看的”

杨金花看着麻布上迅速堆积起来的一层细腻金粉,闻着那股清冽的松香,也忍不住惊叹。

这黄粉粉,看着不像脏东西呀。

两人配合着,小心翼翼地移动位置,寻找着花穗密集又容易够到的松枝,轻轻敲打。

这是个细致的活儿,动作不能大,否则花粉飘散浪费;也不能急,得等花粉自然落下。

阳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洒下来,照在姐弟俩专注的小脸上,也照亮了麻布上那层越来越厚、散发着柔和金光的松花粉。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

背篓里只捡了半篓干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收集花粉上了。

但成果还是喜人的。(?;求′,′书|?帮?′ =))最£1)新¨#章?>¢节3更?|新;快?_|旧麻布中央积攒了厚厚一层,足有一捧多金灿灿的松花粉。

杨知允小心地把布兜里收集的少量花粉也倒了进去,然后用麻布仔细地、像包裹珍宝一样,将花粉包好,西角扎紧,放进背篓最底下,再用柴火盖住。

“姐,回家!” 杨知允小脸因为兴奋而红扑扑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回到家,姜凤英看到背篓里那点可怜的柴火,刚想皱眉。

大姐杨金花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却见杨知允献宝似的把小布包捧了出来,小心翼翼地解开。

当那包金灿灿、细腻如尘、散发着清冽松香的粉末呈现在眼前时,姜凤英愣住了。

姜凤英伸出粗糙的手指,沾了一点,捻了捻,又凑到鼻尖闻了闻,脸上满是惊奇:“这……这就是那些黄粉粉?看着……倒真像那么回事!”

这品相,比她想象中好太多了!

“娘,知淮哥说,点心铺子就收这样的!咱试试?”

杨知允仰着小脸,充满期待。

一旁的大姐杨金花还有点愣神,什么铺子,什么点心?

姜凤英看着那包金粉,又看看儿子亮晶晶的眼睛,一咬牙:“行!那娘先试试!”

读书的钱是大头,指望不上这个,但万一真能换几个铜板贴补家用也不错。

下午,姜凤英没去菜地。

找出家里最细的箩筛(用来筛米糠的),小心翼翼地将松花粉又过了一遍,筛掉可能混入的细小松针碎屑,得到更纯净细腻的金粉。

但这只是第一步。

杨知允在一旁仔细看着,提醒道:“娘,我听人说,这上好的松花粉,要蒸过才更香更润,还不易上火。”

姜凤英将信将疑,但还是依言,在蒸笼里铺上干净的粗棉布,将筛好的松花粉薄薄地铺上一层,盖上盖子,用小火足足蒸了小半个时辰。

蒸好的松花粉颜色更深沉了些,像是吸饱了水汽,清冽的松香也变得醇厚温润,带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甜糯感。

姜凤英小心地摊开晾凉,又是一番功夫。

“光有粉还不够。”

杨知允继续道“得有些别的料配着,味道才更特别。”

然后指挥着杨金花,将家里仅存的一小野山核桃仁剥出来,用干净的粗布包着,在石臼里一点点细细捣成碎末,几乎成了泥状。,?优[?品?小?说×?.网3+, ?首?_*发$

又让姜凤英拿出过年杨知允去山上掏的一点野蜂蜜,在锅里用最小最小的火熬煮片刻,去掉生蜜的涩味,只留下温润的甜香。

馅料有了,饼皮更讲究。

姜凤英狠心舀了小半碗珍藏的、用去年新米磨的细白米粉,又滴了几滴家里存着、平时只舍得在过年用的头道冷榨的野山茶籽油。

杨知允却摇头:“娘,光米粉不够劲道,容易散。加点豆面吧?”

姜凤英心疼地又加了小半勺磨得极细的黄豆面,是为了增加粘性和独特豆香,加上一点点粗盐,用温热的、沉淀过的山泉水和开,揉成一个光滑柔软、微微泛着油光的面团,盖上湿布醒着。

关键的融合来了。

姜凤英将晾凉的蒸制松花粉倒入醒好的面团中,一点一点地揉进去。

这是个极需要耐心的活计,快了粉会飞散,慢了粉团不均。

姜凤英揉得额头冒汗,终于得到一个色泽金黄、质地均匀、散发复合米粉的谷物香、豆面的醇香、茶油的清香、松花粉的冷冽木香的“金面团”。

接着,姜凤英将核桃泥和熬好的蜂蜜小心地混合均匀,做成一个个指头肚大小、带着坚果油润光泽的馅心。

造型是杨知允的点睛之笔。

没有模具,他让姜凤英将金面团揪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像包汤圆一样,将馅心包进去,收口搓圆。

然后,他亲自挑选新鲜、细长、顶端带松针簇的嫩松枝,小心翼翼地将包好的圆球在铺开的松针上轻轻滚压。

松针天然的纹理和细微的油脂,在圆球表面留下了如同天然松果鳞片般的精美纹路,还沾染了一丝新鲜的松脂清香。

最后,姜凤英再用手轻轻将圆球稍稍按扁,做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纹路独特的圆饼。

烘烤是最后的考验。

灶膛里余火未熄,姜凤英将铁锅烧热,在锅底均匀地撒上一点点细盐(防粘兼提味)。

杨知允强调:“娘,火不能大,要慢慢烘,不然外面焦了里面生,香味也跑了。”

姜凤英屏息凝神,将松花饼贴着温热的锅边放上去。

利用灶膛余烬的温和热气,慢慢烘烤。 还要时不时小心地翻动,既要让两面都均匀受热,烙出诱人的浅金黄色和微微焦脆的底壳,又要确保内里的馅料完全熟透,松花粉的香气被彻底激发出来而不焦糊。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需要全神贯注地感受火候。

不一会儿,一股前所未有的浓郁香气弥漫了整个灶房,甚至飘到了院子里。

这香气不再是简单的谷物香或松木香,而是融合了烤坚果的焦香、蜂蜜的温润甜香、豆面的醇厚、茶油的清雅,以及被热力完全释放出来、变得无比醇厚馥郁的松木冷香,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霸道地钻入每个人的鼻腔,勾得人心痒难耐。

杨永旺扛着锄头回来时,正被这股奇异的香味吸引。

他惊疑不定地吸着鼻子,看向灶房:“这……这是什么这么香?”

杨知荣早己猴急地围了过来。

当姜凤英将那几个烤得两面金黄、底壳微带焦脆、表面天然松针纹路清晰可见、散发着温润油光和浓郁复合香气的松花小饼铲出来时,一家人都屏住了呼吸。

饼子小巧精致,金黄的颜色如同凝固的阳光,那纹路更添野趣。

“尝尝?”姜凤英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紧张地拿起一个,递给杨永旺。

杨永旺迟疑了一下,接过来。饼子入手微温,带着烘烤后的韧劲。

他小心地掰开,内里的馅料是温润的琥珀色(蜂蜜核桃泥),与金黄的饼皮形成对比,热气裹挟着更加浓郁的混合香气扑面而来。

然后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

第一感觉是微脆的外壳带来的焦香和韧劲。

牙齿轻轻咬合下去,内里却是出乎意料的松软柔韧,混合着蒸制松花粉带来的细腻粉糯感。

谷物朴实的本味之后,野山核桃泥的油润丰腴、野蜂蜜温润清甜,毫无涩感的滋味瞬间涌出。

紧接着,那股被烘烤完全激发的、醇厚而独特的松木冷香如同山间清泉般流淌开来,带着一丝清冽的回甘,完美地包裹调和了所有的味道,将豆面的醇、米粉的糯、蜂蜜的甜、核桃的香统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股松香不仅没有药味或土腥,反而纯净、悠长、充满了山林间的灵气,仿佛把整个春天的松林都浓缩在了这一口之中。

“唔!”

杨永旺眼睛猛地瞪圆,几乎说不出话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艳。

他顾不上烫,又迫不及待地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细细咀嚼品味,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喟叹。

“这……这是怎么做出来的?香!太香了!这味儿……神仙吃的吧?”

杨永旺从未尝过如此复杂、和谐又充满自然气息的美味,这完全颠覆了他对点心的认知。

姜凤英又拿来三块给姐弟三人。先让自家人尝一口。

“这还是咱们允哥教我的。”

杨知荣吃得狼吞虎咽,烫得首吸气也舍不得停:“娘!好吃!又香又甜还有那个……松树味儿!比镇上的点心好吃一百倍!”

杨金花也不顾形象,小口咬着,眼睛弯成了月牙,细细品味后惊叹:“娘,这饼……外面有点脆,里面又软又糯,那个核桃和蜜糖心好香!松树香一点也不冲人,反而……反而让别的味道更鲜活了!真好吃!”

杨知允咬着自己的那份,细细品味着。

味道远超他预想! 蒸制松花粉去除了可能的燥气,增添了温润;野核桃蜂蜜馅提供了丰厚的口感和甜度支撑;豆面和精细米粉的组合让饼皮口感独特;茶油的清香也不抢戏;

最重要的是,那经过蒸制和恰到好处烘烤后释放出的松香,纯净、醇厚、层次丰富,成为了绝对的主角,却又与其他元素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这个时代点心绝无仅有的、充满山林野趣和高级感的味觉体验。

卖相更是无可挑剔,那松针压出的天然纹路就是最好的装饰。

“孩他娘。””

杨永旺看着锅里那几个饼,又看看那包剩下一大半的金粉,声音都有些激动地发颤:“这是……允哥儿的主意?”

姜凤英看着丈夫和孩子们的反应,心里也有了巨大的底气:“允哥儿说知淮提过镇上有铺子收。我寻思着先做做看,成的话再拿出去卖,没想到……没想到咱允哥儿是真有见识!这味儿,这模样,我敢说镇上的点心铺子见都没见过!”

“这味儿特别,镇上有钱的老爷太太们,说不定就图个新鲜稀罕!明儿个……我起早去趟镇上,带上这些粉和饼,去点心铺子问问!就算卖不掉粉,这现成的饼子,总能换几个铜板吧?”姜凤英盘算着。

杨永旺吃惊地看向小儿子,眼里充满了欣慰和难以置信:“允哥儿……长大了!真出息了!”

简首是点石成金!

杨知允不好意思挠挠头,两世为人,目前只能帮到这么小的忙。

“娘,我明天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

姜凤英收拾饼子的手顿了顿,看到小儿子发亮的眼睛,再想到他今天的主意,心里一软,更添了几分依靠感:"成,去吧!娘还指望你帮衬着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