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 第70章 万元户潮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知青点旧食堂的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咸-鱼/看′书^网+ ?免¨肺?跃¢犊/陈志远站在门口,看着村民们三三两两撑着油纸伞、披着塑料布往这边走,泥泞的土路上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他抬手看了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这是他用第一批国库券赚来的钱买的——离预定开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但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

"志远哥,人都来得差不多了。"苏晓梅从身后走来,手里抱着一摞油印的宣传单,发梢上沾着细小的雨珠。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确良衬衫,衬得肤色越发白皙,与三年前那个扎着麻花辫的村姑判若两人。

陈志远点点头,接过她手里的材料:"老支书那边打过招呼了?"

"爹说这是好事,大队部全力支持。"苏晓梅压低声音,"不过刚才我来的时候,看见赵建国的侄子赵大强在村口拦着人说话,怕是没安好心。"

陈志远眼神一凝,随即恢复如常。自从他的辣椒酱厂去年利润突破十万,成为县里第一个"十万元户"后,赵建国那伙人的小动作就没断过。从原料卡脖子到散布谣言,手段层出不穷。

"没事,咱们用事实说话。"他拍了拍苏晓梅的肩膀,转身走进屋内。

旧食堂里挤了上百号人,长条板凳上坐满了,后来的人就蹲在墙根。男人们抽着旱烟,女人们纳着鞋底,孩子们在大人腿间钻来钻去。见陈志远进来,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身上。

"各位叔伯婶子,兄弟姐妹,"陈志远站到一张木桌上,声音洪亮,"今天请大家来,是要商量一件大事——怎么让咱们红旗大队出三十个'万元户'!"

话音刚落,屋里"轰"地炸开了锅。-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万元户,这个在1983年还只存在于报纸上的名词,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简直像天方夜谭。

"安静!安静!"老支书苏大强敲着搪瓷缸子,"听志远把话说完!"

陈志远从兜里掏出一叠钞票,崭新的十元大团结在煤油灯下泛着青光。"上个月,咱们村的瘸腿老杨头,靠养了五头猪,净赚一百零八块六毛!"他把钱递给坐在前排的一个跛脚老汉,"杨叔,您自己跟大家说说。"

老杨头颤巍巍地站起来,黑红的脸膛上皱纹都在发光:"我老汉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容易的钱。志远给猪崽,给饲料,还派人教咋养。猪病了有兽医看,养大了他全收,我就出把力气......"

"骗人的!"一个尖利的声音打断老杨头。赵大强挤到前面,吊梢眼里闪着恶意,"我表舅在县畜牧站,说下半年猪价要跌一半!到时候你们血本无归,可别怪没人提醒!"

人群骚动起来,几个已经站起来想报名的村民又犹豫着坐了回去。陈志远早就料到这一手,不慌不忙地从文件袋里取出一张纸:"这是我跟县食品公司签的保底收购合同,白纸黑字盖着公章。不管市场价多少,咱们的猪都按每斤一块二收。"

苏晓梅适时地补充:"食品公司李科长说了,咱们用志远研发的饲料配方养的猪,瘦肉率比普通猪高三成,他们抢着要呢!"

"那要是猪瘟死了咋办?"角落里有人问。

"公司+农户模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陈志远跳下桌子,走到人群中间,"我出猪崽、饲料、防疫,你们出劳力和猪圈。猪死了算我的,养成了咱们对半分利。^精+武¢小′税-旺^ ?已-发+布-醉?鑫!漳\劫,"

老支书适时插话:"志远还跟信用社谈好了,每户给三百块无息贷款修猪圈。大队部做担保,赚了钱慢慢还。"

赵大强见势不妙,又阴恻恻地说:"他陈志远又不是神仙,凭啥带你们发财?我听说他在倒卖国库券被公安局盯上了......"

"放你娘的屁!"人群后突然炸响一声怒喝。县乡镇企业局的李国栋局长大步走进来,雨水顺着他的解放帽檐往下滴,"陈志远同志是县里树的企业家典型,赵大强你再造谣,小心我以诽谤罪抓你!"

赵大强顿时蔫了,灰溜溜地缩回人群。李局长拍拍陈志远的肩,转身对村民们说:"乡亲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四年了,可咱们红旗大队还是穷得叮当响。现在有好政策,有能人带头,你们还等啥?"

陈志远接过话头:"第一批就三十个名额,先到先得。杨叔这样的困难户优先。"

瘸腿老杨头突然"扑通"跪下了,吓得陈志远赶紧去扶。老汉老泪纵横:"志远啊,你杨叔这条腿是六零年饿得浮肿,摔下山沟瘸的。要是早二十年有这政策......"

这话像打开了闸门,村民们呼啦一下围上来,争先恐后地报名。苏晓梅赶紧拿出登记本,陈志远则把李局长请到里屋,倒上热茶。

"你小子胆子不小。"李国栋抿着茶,眼里却带着笑,"三十户就是上万块投入,万一砸了......"

"砸不了。"陈志远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我请省农科院做的可行性报告。咱们这地方玉米过剩,正好做饲料。猪粪还能肥田,形成循环经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国栋翻着报告,越看越惊讶:"这些数据......你早就开始准备了?"

陈志远笑而不答。前世2023年,他看过一篇关于"公司+农户"模式的研究论文,如今不过是把成熟经验提前搬过来。窗外的雨声中,他仿佛又听见那个雨夜林美玲和赵明辉的密谋:"老陈那个死脑筋,非要搞什么助农项目,资金链这不就断了......"

"志远?"李局长疑惑地唤他。

"啊,抱歉,走神了。"陈志远收回思绪,"其实还有个想法,想请局里支持——把周边五个村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搞个饲料加工厂。"

李国栋眼睛一亮:"好主意!这样一来,产业链就完整了......"

两人的谈话被一阵喧哗打断。苏晓梅急匆匆跑进来:"志远哥,不好了!赵大强带人把杨叔家的猪圈砸了!"

雨幕中,陈志远带着十几个青壮年赶到村西头时,老杨头正坐在泥水里抱着头哭。他那间新搭的猪圈被拆得七零八落,两根主梁断成四截,精心调制的饲料撒了一地,混着雨水变成黄褐色的泥浆。

"杨叔,猪崽呢?"陈志远蹲下身问。

老杨头抬起浑浊的泪眼:"抢、抢走了......赵大强说这是'投机倒把'的赃物,要送公社批斗......"

"放屁!"李国栋暴怒,"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一套!"他转向陈志远,"我这就回县里找公安......"

"来不及。"陈志远已经脱下外套卷起袖子,"赵大强这是要杀鸡儆猴。今天要是忍了,明天三十户能跑二十九户。"他转头对跟来的村民说,"二柱,去厂里把卡车开过来。建国,你带几个人把杨叔家能用的木料收拾收拾。其他人跟我走!"

"你要干啥?"李局长拉住他。

陈志远眼神冷峻:"赵大强不是把猪送公社了吗?咱们就去公社门口搭猪圈!苏晓梅,你去县电视台找周记者,就说这儿有改革开放的好素材!"

三个小时后,一幅奇景出现在红旗公社门口:二十几个青壮年在雨中挥汗如雨,锯木头的、夯地基的、搭棚顶的,配合默契。陈志远亲自抡锤钉钉子,李国栋则在一旁给闻讯赶来的公社书记讲解"公司+农户"模式。最引人注目的是临时搭起的雨棚下,三头约克夏白猪正悠闲地吃着豆饼,脖子上还系着红绸带。

围观群众越聚越多,连隔壁公社的人都赶来看热闹。县电视台的周雅带着摄像师挤到最前面,话筒差点戳到陈志远脸上:"陈厂长,听说您这是要向旧势力宣战?"

陈志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对着镜头说:"不,我是向贫穷宣战。党的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更重要的是先富带后富。今天三十户,明年三百户,总有一天咱们红旗公社家家都是万元户!"

这番话通过当晚的县电视台新闻传遍全县。第二天一早,公社门口排起长队,不光红旗大队,连外村的都来报名。赵大强灰头土脸地被公社书记叫去谈话,赵建国则托病闭门不出。

三个月后的表彰大会上,瘸腿老杨头作为"致富能手"披红挂彩。当他把三个月的收入——厚厚一沓共计1024元现金——摆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沸腾了。陈志远站在一旁,看着台下苏晓梅正耐心地教新加入的农户记账,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句话:商业的最高境界不是利润,而是改变命运的能力。

县食品公司的卡车排着队来收猪,饲料加工厂破土动工,连省报都派记者来采访。但陈志远清楚,这仅仅是开始——赵家不会善罢甘休,而他的复仇计划,也要加速了。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