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 第44章 县城扩张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晨雾中的解放路像浸了水的旧照片,灰蒙蒙的色调里偶尔跳出几抹鲜红——那是早起的小贩推着挂满气球的三轮车。,白`马~书-院¢ /耕¨薪¨醉\筷-陈志远站在"红星百货"的招牌下,手指拂过门框上未干的油漆,在指尖留下一道猩红痕迹。这颜色让他想起林美玲昨天被灌木刮破的丝袜,也想起前世第一家倒闭的店铺。

"陈总,货架到了!"

苏晓梅的声音穿透薄雾传来。少女今天换了件的确良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露出晒成小麦色的小臂。她身后跟着三个穿工装的青年,正哼哧哼哧地抬着铁制货架。最年轻的那个时不时偷瞄苏晓梅的背影——陈志远认出这是县中学李校长的儿子,去年"雏鹰计划"的第一批学员。

"按设计图摆。"陈志远掏出楚明月画的动线图,"食品柜离收银台三米五,日化柜靠北窗。"

工人们忙碌起来,铁架碰撞声惊飞了电线上的麻雀。苏晓梅凑近时身上带着花露水的气息,混着账本纸张的油墨味:"信用社刚送来点钞机,要签收单。"

她递来的单据上还粘着根长发,陈志远突然想起前世林美玲也爱这样不经意留下痕迹。少女见他盯着单据出神,慌忙要摘掉那根发丝,却被他先一步接过钢笔签了字。

"县商业局的王科长十点来。"苏晓梅翻开笔记本,最新一页密密麻麻记着待办事项,"说要带糖烟酒公司的人看咱们的辣酱专柜。"

陈志远望向马路对面。国营百货的灰色小楼前,几个穿深蓝制服的售货员正打着哈欠拉开铁栅栏。领头的老刘朝这边张望,手里攥着的搪瓷缸冒出热气——前世正是这个老刘举报他"投机倒把",让第一家店三天就关了门。

"把试吃台摆门口。"陈志远从纸箱取出玻璃罐,"用这批新包装。"

苏晓梅熟练地拧开瓶盖,辣香瞬间驱散了晨雾的潮湿。新标签上印着青龙山泉的背景,右下角不起眼处藏着个小小月亮标记——楚明月坚持要留的设计师签名。少女舀出半勺辣酱抹在油纸上,突然"咦"了一声:"比厂里尝的还香?"

"秦医生调的窖藏配方。"陈志远指向瓶底的生产批号,"c类代表陈化三个月。"

店门口突然传来刹车声。张建军从边三轮摩托跳下来,军绿色工装沾满机油斑点。~微*趣^暁?税¨ .耕?薪*最^全′工程师手里攥着个铁疙瘩,献宝似的举到陈志远面前:"赶出来了!全县第一台电子秤!"

这坨由摩托车零件改装的装置闪着冷光,秤盘是用报废油箱切割的。苏晓梅好奇地按了下按键,红色数码管立刻跳出"0.00",惊得她缩回手:"真能显示小数?"

"精确到克!"张建军用改锥调整着背面的电路板,"就是耗电大,得配个电瓶。"

陈志远摩挲着秤体上手工雕刻的"志远"二字,想起前世花大价钱进口的电子秤被赵明辉动了手脚的往事。此刻这个粗糙却坚实的发明,比任何进口设备都让他安心。

开业准备被突如其来的广播声打断。县广播站的喇叭开始播放晨间新闻,女播音员字正腔圆地念道:"我县乡镇企业代表陈志远同志,在广交会上..."

张建军冲陈志远挤眼睛,苏晓梅则红着脸低头整理货架。广播里提到的"商业间谍案"已经传回县城,但隐去了林美玲的姓名——这是周雅特意嘱咐的,留足赵明辉想象的空间。

"陈总!"楚明月的声音从街角传来。设计师今天骑了辆凤凰二六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个藤条箱。她跳下车时,马尾辫梢的水珠甩出一道弧线——显然刚洗过头发就赶来了。

藤条箱里躺着二十个造型奇特的玻璃瓶。楚明月举起一个对着朝阳,瓶身顿时流光溢彩:"华侨商店的废品,我重新切割的。"她将瓶子倒扣在柜台上,"当展示瓶怎么样?"

阳光透过波浪形的玻璃,在水泥地面投下粼粼光斑。陈志远想起前世那些昂贵的水晶陈列器皿,此刻这些废料改造的艺术品反而更显灵动。苏晓梅小心地捧起一个,指尖描摹着瓶口曲线:"像山泉的形状..."

"本来就是矿泉水瓶改的。"楚明月突然从包里抽出卷图纸,"对了,这是隔壁县店的装修方案。"

设计图在柜台上铺开,楚明月的手指在平面图上划动:"这边摆电器,那边放日化,中间用青龙山微缩景观隔开..."她的指甲剪得很短,指腹有长期握笔留下的茧子,在图纸上移动时像某种精密仪器。

陈志远的目光却落在图纸角落的日历标记上——5月18日画了红圈,旁边标注"赵明辉毕业典礼"。′e/z`k.s\w′.+o′r_g\前世这天,赵家父子在酒店包间密谋收购县农机厂,如今历史将如何改写?

一阵刺耳的自行车铃打断了思绪。县商业局王科长带着糖烟酒公司的考察组到了,为首的中年人腋下夹着个鼓鼓的公文包——陈志远前世被这包砸过脑袋,里面装着"罚款依据"。

"老陈啊,搞资本主义尾巴呢?"王科长半开玩笑地环视店铺,目光在电子秤上停留片刻,"这玩意儿得送计量所检测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空气瞬间凝固。张建军攥紧了改锥,苏晓梅的账本啪嗒掉在地上。前世就是这样开始的:一个看似随意的质疑,接着是没完没了的检查,最后...

"早检测过了。"陈志远从柜台下取出文件,"省计量局发的合格证。"

王科长讪讪地摸了摸鼻子。糖烟酒公司的李经理却凑近电子秤,突然问道:"能称十斤白糖吗?"

"称一百斤都行!"张建军猛地按下开关,数码管亮起的红光映在他兴奋的脸上。

当李经理看到电子秤精确显示"5.00kg"时,态度立刻热络起来:"我们仓库正缺这种..."他瞥见秤体上的"志远"二字,突然改口,"缺专业设备。"

谈判在试吃台旁展开。苏晓梅端来的辣酱小样被一扫而空,李经理的钢笔在订单上悬了半天,最终写下"首批200瓶"。这个数字让少女眼睛一亮——相当于厂里三天的产量。

"不过..."李经理的转折让所有人心头一紧,"得上我们的专用标签。"

他从公文包掏出张红底金字的贴纸,"国营县糖烟酒公司专供"几个大字下,留着小小的空白生产日期栏——前世赵家就是在这里做文章,将过期责任转嫁给生产方。

"可以。"陈志远爽快答应,"但得加我们自己的防伪标记。"他亮出准备好的激光贴纸,对着阳光能看到隐藏的"晓梅辣酱"字样——这是张建军用x光机改装的防伪设备做的。

合同签完已近中午。考察组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群不速之客——对面百货的老刘带着几个售货员,借口"学习观摩"在店里转来转去。老刘尤其关注价签,时不时掏出小本记录。

"比国营店便宜一毛钱..."他嘟囔着翻开辣酱价签,突然瞪大眼睛,"这...这不可能!"

楚明月设计的立体价签背面,赫然印着国营店的零售价——红星百货每样商品都便宜一毛。这个细节像记耳光甩在老刘脸上,他涨红着脖子吼道:"扰乱市场价格!"

"刘主任。"苏晓梅突然开口,声音轻柔却坚定,"去年县里发的《搞活流通若干意见》您学习了吧?"她翻开账本附录的文件,"这里写着'允许乡镇企业产品自定价格'。"

老刘的搪瓷缸差点脱手。他当然不知道,这份文件是周雅通过省报内参推动的,而苏晓梅参加了全县商业政策培训——用她的话说"要懂游戏规则才能玩"。

下午的客流超出预期。附近工厂下班的女工们挤在化妆品柜台前,对楚明月设计的试用装爱不释手;老支书带着村干部来看电器,对着"雪莲"电扇的价签直咂嘴;最热闹的是儿童区,张建军组装的电动小汽车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

"陈总!"收银台的小姑娘突然惊呼,"纸票不够找了!"

陈志远打开钱箱,早准备好的零钱已经见底。苏晓梅立刻从内袋掏出扎好的毛票——这是她凌晨就去信用社换的。少女数钱时睫毛在脸颊投下扇形阴影,发丝间别着的钢笔微微发亮。

暮色降临时,楚明月在橱窗前挂起煤油灯。暖黄的光晕透过她改造的彩色玻璃瓶,在墙面投下梦幻的光斑。路人纷纷驻足,有个穿喇叭裤的青年甚至想买这盏灯。

"第一天营业额..."苏晓梅将算盘打得噼啪响,突然倒吸一口气,"八百六十七元三角二分!"

这个数字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工资。张建军兴奋地撞倒一摞脸盆,楚明月则掏出速写本记录顾客动线。陈志远望向马路对面——国营百货早已关门,老刘蹲在台阶上抽烟,烟头在暗处明灭如警惕的眼睛。

打烊后的总结会上,楚明月提出个大胆设想:"我们应该做会员制。"她展开的图纸上画着卡片样稿,"凭卡积分换礼品,比如..."她指向墙角那堆彩色玻璃瓶。

"账目处理很麻烦。"苏晓梅皱眉。

"不,能锁客。"陈志远突然想起前世的超市大战,"明月设计卡片,晓梅做财务模型。"

讨论被突如其来的拍门声打断。门外站着个穿旧军装的老汉,怀里抱着个陶罐——正是当年装第一瓶辣酱的那个。苏父局促地站在霓虹初亮的街头,脚上的解放鞋还沾着泥。

"爹?"苏晓梅慌忙开门。

老人将陶罐放在簇新的玻璃柜台上,粗糙的手指抚过一道几乎看不见的裂缝:"当年...就用的它。"他掀开盖子,里面是腌得油亮的辣酱,"给新店...添个彩头。"

陶罐里的辣酱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香气勾得张建军直咽口水。陈志远想起七年前那个雨夜,苏父就是用这罐辣酱,换了他一支钢笔给女儿学算数。

楚明月突然举起相机。快门声中,几代人隔着陶罐相视而笑的画面被永恒定格——后来这张照片成为红星集团的"创业精神"象征,挂在每间办公室的墙上。

夜深了,陈志远独自清点着货架。月光透过彩色玻璃瓶,在地面投下斑斓的影。他突然发现柜台角落有本被遗忘的笔记本,翻开竟是苏晓梅的今日总结:

"顾客建议:

王婶想要更辣的配方

李老师问有没有小包装

穿绿军裤的大爷说..."

字迹工整如印刷体,却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洇开几滴油渍——想必是记录时被辣酱溅到了。陈志远轻轻合上本子,这比任何商业报告都珍贵。

回家路上,他在县邮电局门口停了会儿。1985年的小城夜色中,墨绿色的邮筒像沉默的卫士。陈志远将准备好的信投进去——给深圳林美玲的戒毒中心汇款单,落款是"青龙山泉"。

最后一班公交车驶过,车灯照亮了电线杆上的大字标语:"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光斑在陈志远眼中跳动,与记忆中2025年的霓虹广告重叠。前世此时,赵明辉正用林美玲套取他的商业机密;今生,第一家实体店的红灯笼已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他在新换的牛皮笔记本上写下:"渠道建设:1.价格锚定策略;2.体验式营销;3.会员体系。"钢笔在"会员"二字上顿了顿,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明天将有人带着店铺照片去省城,说服百货大楼给"雪莲"电扇最好的位置。

而在二十公里外的农机厂宿舍楼,赵建国正对着电话咆哮:"什么?一天卖八百?"烟灰缸里堆满烟头,玻璃台板下压着的,正是红星百货的剪报。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