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 第20章 地区表彰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大礼堂的镁光灯刺得陈志远睁不开眼。_墈`书.屋- ^首!发*他下意识扯了扯中山装的领口,绸缎面料在手指下发出细微的摩擦声。这件价值八十元的"礼服"是苏晓梅坚持要他买的,此刻却像铠甲般沉重。

"陈志远同志,请上台领奖!"

扩音器里的声音在县礼堂穹顶下回荡。陈志远起身时,听见身后传来小声的啜泣——是苏晓梅。这丫头从早上就开始哭,连颁奖台前的红地毯都能让她红了眼眶。

台阶比想象中陡。陈志远迈步的瞬间,瞥见前排就坐的赵建国。这位曾经的县工商局局长如今面色铁青,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如同淬毒的银针。在他身旁,王建军正咬牙切齿地在小本子上记录什么。

"授予红星食品加工厂'地区先进乡镇企业'称号!"

绸缎奖状递到手中时,陈志远才发现自己掌心全是汗。奖状右下角盖着州地区行署的大红印章,在镁光灯下鲜艳得刺目。前世他拿过无数奖项,从"十大经济人物"到"亚洲商业领袖",却没有一张奖状能让他喉咙发紧。

"请企业家代表发言。"

话筒杆冰凉如铁。陈志远调整高度时,看见台下第一排的李国栋正对他微微颔首。这位改革派官员今天特意系了条红领带,像面小小的红旗。

"我们厂能月产万瓶辣酱,靠的是三件事..."陈志远的声音在礼堂里产生轻微回响,"第一,科学管理代替大锅饭;第二,按劳分配打破平均主义;第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角落里的摄像机。周雅说过,这次表彰会要上省台新闻。

"...第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掌声如雷。陈志远却注意到赵建国突然起身离席,皮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愤怒的节奏。这个细节让他想起前世某次商业论坛,当他在台上分享创新经验时,竞争对手也是这般拂袖而去。

散会时的人流如同潮水。陈志远被各级领导围住握手,中山装口袋很快塞满名片。最让他意外的是县供销社主任的邀约——对方提出包销他们全年产量,价格上浮15%。

"陈厂长!看这边!"

周雅的声音从记者席传来。她今天换了件米色风衣,在一众蓝灰制服中格外醒目。·x!j?w/x`s.w!./c\o.m`相机快门声中,陈志远下意识回头寻找同伴,却发现苏晓梅正被一群女工围着查看奖状,而秦雪则在与卫生局的领导交谈甚欢。

"独家专访,今晚八点。"周雅趁握手时塞来张纸条,"带上你的小会计,我有个惊喜。"

回程的吉普车上,奖状被苏晓梅紧紧抱在胸前,像抱着什么易碎品。王小军不断摆弄着附赠的钢笔——英雄牌金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有王丽华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仔细阅读着刚拿到的《优惠政策汇编》。

"看这条。"她突然指向某页,"试点企业可以申请外汇留成!"

陈志远心头一跳。在1981年,外汇额度比黄金还珍贵。若能直接进口包装设备,产能还能再上一个台阶。但更让他在意的是文件末尾的小字:入选企业可派员参加广交会。

"下个月就报名。"他立刻做出决定,"重点突破华侨商场渠道。"

车子驶过公社供销社时,人群突然骚动起来。原来供销社门口贴出了大红喜报,上面赫然写着"本社代销红星辣酱,月销千瓶!"苏晓梅扒着车窗数了数排队的人头,突然倒吸一口凉气:"比上周多了一倍!"

"现在知道奖状的分量了?"李国栋不知何时出现在车窗外,"老百姓认这个。"他压低声音,"赵建国刚被纪委约谈,你们可以松口气了。"

这个消息比奖状更让人振奋。陈志远想起那个被秦雪录下的谋杀证据,看来周雅的内参确实起了作用。但没等他细问,李国栋已经挥手告别:"晚上记者招待会见。"

厂门口张灯结彩。留守的工人们早用松枝和红纸扎了凯旋门,不知从哪借来的锣鼓敲得震天响。陈志远刚下车,就被抛向空中——三次,这是村里的最高礼遇。最后一次下落时,他看见苏晓梅捂着嘴笑,眼里闪着泪光。

庆功宴摆在晾晒场。二十张八仙桌拼成长龙,每桌中央都摆着盆红艳艳的辣酱炖肉。陈志远被推到主位就座,面前是特意从县城定的三层奶油蛋糕——在这年头简直是天外来物。

"第一杯敬陈厂长!"老支书苏援朝颤巍巍起身,"知青变企业家,给咱村争光了!"

地瓜烧的辛辣从喉咙烧到胃里。.如!雯′惘` !耕!鑫-醉·全!陈志远连干三杯后,发现自己的酒杯突然被换成小盅——苏晓梅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手里捧着个粗瓷酒壶。

"爹珍藏的虎骨酒..."她耳语道,"别喝太猛。"

少女的呼吸扫过耳廓,带着淡淡的雪花膏香气。陈志远突然想起周雅说的"惊喜",正想询问,扩音器突然刺啦作响。

"现在宣布年度先进工作者名单!"

王丽华拿着铁皮喇叭宣读表彰决定。当读到"苏晓梅同志创新复式记账法,提高财务效率300%"时,全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陈志远转头看去,少女正拼命低头掩饰通红的脸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那条浅蓝丝巾。

,!

表彰环节后是文艺表演。村里姑娘们跳的《辣妹子》引得哄堂大笑,而王小军表演的魔术"空手变辣椒"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陈志远在欢声笑语中悄悄离席,走向后山的辣椒试验田。

月光下的田垄整齐如棋盘。陈志远蹲下检查"五月红"的长势,指腹抚过叶片背面时,突然摸到些可疑的黏腻——是蚜虫!而且已经形成规模。若不及时处理,这片承载着原料自主梦想的试验田将全军覆没。

"我就知道你在这儿。"

秦雪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今天难得穿了条碎花裙子,月光下像个偷跑下凡的仙女。见陈志远盯着叶片出神,她直接蹲下身,专业地翻检起来。

"蚜虫害。"她立刻确诊,"得用乐果乳油,明天我开处方。"

陈志远松了口气。在1981年,农药还属于管制物资,但有秦雪的医疗站名义就好办多了。两人并肩走在田埂上时,秦雪突然问:"知道为什么选在今天穿裙子吗?"

没等回答,她自顾自继续:"今天是我下放三周年。"月光勾勒出她精致的侧脸线条,"三年前我穿着白大褂被批斗,今天..."她转了个圈,裙摆如花绽放,"今天我是先进医疗站代表。"

陈志远突然理解了她的执念。前世他那些光鲜亮丽的庆功宴,从没有过如此深刻的生命印记。

"陈志远!"苏晓梅的呼唤从山下传来,"周记者到了!"

招待会设在粮仓改造的会议室。周雅已经架好相机,正调试录音设备。见到陈志远,她神秘一笑:"先看这个。"递过一份还带着油墨香的《中国乡镇企业报》。

报纸二版头条赫然是《小辣椒撬动大市场——红星厂改革纪实》,作者周雅。文中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四三三"分配制度(40%发展基金,30%员工分红,30%集体留存),还配了张王小军操作灌装机的照片。

"这只是开胃菜。"周雅又拿出个牛皮纸袋,"看看省台明天的新闻稿。"

稿件标题更震撼:《"三块牌子"背后的改革智慧》。文章将他们的经验总结为"三块牌子":集体企业牌子规避政策风险、科学管理牌子提升效率、质量优先牌子打开市场。陈志远心跳加速——这种提法简直是为改革开放量身定制的宣传典型!

"还有更大的。"周雅压低声音,"下个月,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要来人调研。"

苏晓梅手里的茶杯"咣当"落地。在1981年,"中央"二字的分量堪比千钧。陈志远立刻意识到,这既是机遇也是风险——若调研成功,他们将获得尚方宝剑;若搞砸了...

"需要准备什么?"他直接问核心问题。

"三点。"周雅竖起手指,"一看分配制度是否真能调动积极性;二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规范;三看..."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与国营经济的关系是否和谐。"

最后这点明显是针对赵建国余党。陈志远正思索对策,周雅突然转向苏晓梅:"苏会计,听说你发明了'日清日结'法?"

苏晓梅猝不及防被点名,结结巴巴解释起来。原来她把生产记录、原料消耗和销售数据整合成日报表,实现"当天生产当天核算"。这套方法在后世稀松平常,但在1981年的农村堪称革命性创新。

"我要单独采访你。"周雅眼睛发亮,"新时代农民会计的典范!"

苏晓梅求助地看向陈志远,却见秦雪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个玻璃瓶:"新研制的蒜蓉辣酱,请周记者品鉴。"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迸溅。陈志远突然想起苏晓梅那句"不想输给秦医生",心头警铃大作。

招待会持续到月上中天。送走周雅后,陈志远独自在粮仓清点明天要准备的汇报材料。煤油灯下,奖状上的烫金大字闪闪发光,他却想起赵建国离席时阴鸷的眼神——那条毒蛇只是暂时退却,绝不会善罢甘休。

"给你。"

苏晓梅悄无声息地出现,递过个搪瓷缸子。里面是漂着油花的鸡汤,底下还沉着个荷包蛋——这在那时的农村是待客的最高规格。

"哪来的鸡?"

"我娘杀的。"苏晓梅低头摆弄着丝巾,"她说...说你现在是人物了,要补补。"

陈志远喉头滚动。前世那些米其林大餐,没有一碗能比这更让他心头发烫。他低头喝汤时,听见少女轻声问:"中央领导来...我穿什么好?"

灯光下,她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陈志远放下缸子:"明天去省城,给你置办身行头。"

"不要!"苏晓梅像被烫到般摇头,"太浪费了...我借王姐的..."

"这是工作需要。"陈志远拿出账本,"你看,招待费预算还剩..."

话没说完,苏晓梅突然哭了。泪水大颗大颗砸在账本上,晕开了墨迹。陈志远手足无措之际,听见她抽噎着说:"我...我害怕...怕见大领导..."

陈志远想安慰她,伸出的手却悬在半空。月光透过窗棂,在两人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重生以来构筑的商业版图,正在把一个个普通农民卷入时代的洪流。

"不怕。"最终他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就像平时给我报账那样说就行。"

苏晓梅抬起泪眼,突然问:"秦医生也去吗?"

这个问题像块石头,沉甸甸地坠在陈志远心头。直到少女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他也没想好答案。

鸡鸣三遍时,陈志远在材料末尾添上新的规划:"品牌升级计划:1.设计统一商标;2.改进包装;3.建立质检标准。"钢笔在"质检"二字上顿了顿,洇出一朵蓝花。

晨光中,新贴的奖状在粮仓土墙上熠熠生辉。而在更远处,1981年的太阳正喷薄而出,照亮了这个正在剧烈变革的国度,也照亮了几个年轻人跌跌撞撞的创业之路。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