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闭遗尿死症
呕吐呃逆与小便不通同时出现的病症,称为关格。*s¨i¨l/u?x_s?w·./c?o\m~若患者头部出汗,那么生命就危在旦夕。伤寒病中,出现发狂、头目昏冒且遗尿的情况,多会死亡;若小便不通且脉象细涩,也难以存活。
【注释】当上部出现呕吐、呃逆,饮食无法顺利进入体内,下部又出现小便不通畅的症状时,这表明人体阴阳之气相互阻隔不通,这种病症就叫做关格。如果此时患者头部出汗,这意味着阳气即将衰竭,所以生命会面临危险。在伤寒病症中,如果患者出现发狂、头目昏冒的表现,这属于阳邪亢盛;同时又有遗尿的症状,这说明阴气不能内守。要是小便不通,并且脉象呈现细涩之象,由此可知阴气也已经枯竭。所以,出现上述这些情况,患者大多会有生命危险。
治癃闭熨吐汗三法
采用阴阳熨脐法,用葱白与麝香,通过冷热交替熨烫肚脐,可使尿液自行排出。若宣通上部,可用木通与葱煎汤服用后探吐。若要通过体表发汗来通利,用葱汤熏蒸使身体出汗,小便就会通畅。
【注释】取一斤葱白细细切碎,加入五分麝香搅拌均匀,分成两包放在肚脐上。先用炭火加热的熨斗熨烫,大约半炷香时间后换另一包,再用冷水冷却的熨斗熨烫,如此冷热交替熨烫,直到尿液通畅。若服用各种药物都无效,或者服药后立刻呕吐,又或者服用攻下药物后大便不通,适宜采用宣上法:用木通和老葱煎汤服用,稍等一会儿探喉催吐,再次服药后再次催吐,直到尿液通畅。若服用各种药物无效,并且身体无汗,适宜采用达外法:把葱汤倒入木桶,让病人坐在小凳上,葱汤没过肚脐,腰间系裙覆盖身体,过一会儿出汗,尿液就会自行排出。想排尿时不要出桶,就在桶内排尿,以免出桶后体表气收敛,尿液又回缩。
小便不通
通关丸
若因热邪炽盛、实邪内阻导致水液不能正常运化,出现大便坚硬,同时伴有癃闭症状,可用八正散加木香来治愈。\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若是阳虚致使水液不能正常运化,患者多会出现四肢厥冷、恶寒的症状,此时宜用金匮肾气丸。阴虚导致水液不化,患者常在午后发热,且口不渴,可使用知柏地黄丸加少量肉桂组成的通关丸。因气虚导致水液不化,患者不会有急迫胀满感,但会倦怠乏力、懒于言语,这种情况适合用春泽煎。
【注释】如果小便不通是由于体内热邪炽盛、实邪阻滞,致使水液代谢失常所引起,这种情况下适宜使用八正散,并在其中加入木香进行治疗。对于阳虚导致水液不能正常代谢的患者,金匮肾气丸为合适的方剂。若是阴虚造成水液运化不畅,患者表现为午后发热,并且没有口渴的症状,通关丸是较为适宜的用药选择,通关丸由知母、黄柏以及少量肉桂组成。当气虚引起水液不化时,患者通常不会有强烈的胀满急迫感,但会感到倦怠无力、不愿说话,此时春泽汤较为适用,春泽汤即五苓散加上人参组成。
八正散
石淋就好像煮水器具中碱垢凝结一样,这是因为湿热之邪煎熬膀胱所致。对于一切热淋病症,可用八正散治疗。八正散由扁蓄、木通、瞿麦、栀子、滑石、甘草、车前子、大黄组成。
【注释】石淋这种病症,形象地说,就如同烧水的器具内壁上结的碱垢。其病因是人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这些湿热之邪在膀胱内不断煎熬,使得尿液中的杂质凝结成类似结石的物质。而热淋这类病症,无论具体症状表现如何,都可以选用八正散来进行治疗。八正散的药物组成包括扁蓄,它能利尿通淋、杀虫止痒;木通可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瞿麦能利尿通淋、破血通经;栀子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滑石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暑的功效;甘草可调和诸药;车前子能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大黄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清热利湿通淋的作用,以治疗热淋病症。
小蓟饮子
血淋是由于心脏将热邪遗留至小肠。·w*o*d*e_s,h!u-c/h?e+n?g,.!n*e^t\若为实热证,仍适宜采用攻下之法,效果良好。清热可选用小蓟、栀子、滑石、淡竹叶,再加上当归、藕节、木通、蒲黄、生地黄。
【注释】“淡”指淡竹叶,“藕”指藕节,“蒲”指蒲黄。
海金沙散 鹿角霜丸
膏淋患者的尿液浑浊,有时如同鼻涕,这是因为精液和尿液一同排出。可使用海金沙、滑石等药。如果热邪强盛,在八正散基础上加苍术;如果是虚证,使用秋石、茯苓、鹿角霜,用糯米糊制成药丸,效果甚佳。
【注释】“海”指海金沙 ,“秋”指秋石 ,“苓”指茯苓 ,“鹿角”指鹿角霜,需用糯米糊将其制成药丸。
加味八正散
气淋若是因为肺热而难以清肃,可用八正散加石苇、木香、冬葵子、沉香。若是内伤导致气虚,水液不能运化,五苓散配合补中益气汤自然能通利有效。
【注释】气淋因肺热难清肃时,方剂为八正散添加石苇、木香、冬葵子、沉香。内伤气虚致水液不运化时,用五苓散与补中益气汤合用。
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 清心莲子饮
劳淋若因内伤引起,劳损脾脏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劳伤肾阳用金匮肾气汤,劳伤肾阴用知柏地黄汤。若因思虑劳心导致,宜用清心莲子饮,此药由莲子、地骨皮、黄芪、黄芩、车前子、麦门冬、生甘草、人参、白茯苓组成。
【注释】当劳淋是由内伤所致时,如果是劳损了脾脏,就使用补中益气汤与五苓散联合应用。要是劳伤了肾阳,应选用金匮肾气汤。若是劳伤了肾阴,则用知柏地黄汤。要是因为过度思虑而劳心引发劳淋,就适宜服用清心莲子饮。这个方剂的组成药物是莲子、地骨皮、黄芪、黄芩、车前子、麦门冬、生甘草、人参以及白茯苓。
琥珀散
痰淋可用七气汤合青州白丸子治疗,若痰淋伴有热燥,需清热滋阴。各种淋证都可使用较为平和的方剂,即由琥珀、木香、冬葵子、扁蓄、木通、滑石、当归、郁金组成的方子。
【注释】“七气汤”可在论述各种气病的篇章中找到。“青州白丸子”可在类似中风病症的篇章中找到。“滋阴”所指的药物是通关丸。“木”指木香,“葵”指冬葵子。
桂附地黄丸 补中益气汤加白果方 坎离既济汤加山萸肉五味子方
遗尿、小便失禁以及淋证且尿液色白,可用桂附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加白果来煎服。若以此治疗后无效,或者尿液颜色发红,可选用由生地、知母、黄柏、山萸肉、五味子组成的方剂。
【注释】出现遗尿、小便失禁,以及各类淋症且尿液颜色呈白色的情况,都属于寒虚之症。若是寒证,可使用桂附地黄汤加白果;若是虚证,则用补中益气汤加白果。凡是遗尿、小便失禁及各类淋证,若尿液颜色发红,或者使用上述补益方法后没有效果的,也存在热虚的情况,此时宜用坎离既济汤,即生地、知母、黄柏,再加山萸肉、五味子组成的方剂。
大便燥结总括
热燥属于阳结,患者能进食且脉象浮数有力,常与三阳经热证同时出现。寒燥属于阴结,患者不能进食且脉象沉迟有力,常与三阴经寒证同时出现。实燥是胃中实热结聚导致的大便坚硬干燥,常与腹部胀满疼痛同时出现。虚燥是脾虚所致,先出现大便坚硬,后转为溏便,常与气短、腹部拘缩同时出现。气燥是气道阻隔引起的干燥,常与噎膈、反胃同时出现。血燥是血液干枯导致的干燥,常与久病、年老体虚同时出现。风燥是长期患有风病导致的干燥,应从风病论治。直肠结是指燥屎坚硬,结在肛门难以排出的情况,应采用导便之法治疗。
【注释】热燥也就是阳结,这类患者具有能够进食的特点,其脉象呈现浮数且有力的状态,并且往往会和三阳经的热证一同出现。寒燥指的就是阴结,此类患者表现为不能进食,脉象是沉迟且有力,常常与三阴经的寒证一并呈现。实燥意味着胃中因实热结聚而使得大便坚硬干燥,一般会和腹部胀满疼痛的症状同时出现。虚燥乃是由于脾虚造成的,先是出现大便坚硬的情况,之后又转变为溏便,同时会伴有气短以及腹部拘缩的症状。气燥是由于气道受到阻隔从而引发的干燥现象,经常会和噎膈、反胃等症状同时存在。血燥是因为血液干枯而产生的干燥,多见于久病之人或者年老体虚者。风燥是指长期患有风病所导致的干燥症状,治疗时应当按照风病的治疗方法来处理。直肠结指的是燥屎变得巨大且坚硬,结聚在肛门部位难以排出的干燥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用导便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结燥治法
温脾汤 握药法
对于热实之症且脾约的情况,可选用三种承气汤。寒实之症,可用备急丸和温脾汤。温脾汤由大黄、干姜、附子、肉桂、甘草、厚朴组成。寒虚之症,宜用硫半丸和握药治疗。虚燥之症,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血燥之症,宜用润肠丸或更衣丸。气燥之症,可选用四磨汤或人参利膈丸。风燥之症,适宜用搜风顺气丸。
【注释】温脾汤,其药物组成是大黄、干姜、附子、肉桂、甘草、厚朴。硫半丸,由硫黄、半夏组成。握药,是将巴豆仁、干姜、韭子、良姜、甘遂、白槟榔各取五分,研磨成末后混合均匀,用饮用水调和分成两粒。先使用花椒汤洗手,再用麻油涂抹手心,握住药丸,过一段时间就会泄泻,若想停止泄泻就用冷水洗手。益气,指的是补中益气汤,在此基础上加入大黄、朴消(即芒硝)。润肠丸,由当归、生地、枳壳、桃仁、火麻仁各等份,研磨成末后,用蜂蜜制成药丸,早晨用米汤送服。更衣丸,将生芦荟、朱砂末按等份混合,用饭制成药丸,用酒送服。四磨汤,由人参、乌药、沉香、槟榔组成。参利膈,指的是人 参利膈丸。搜风顺气,指的是搜风顺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