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神情
心主藏神,脾主藏意与智,肺主藏魄,肝主藏魂,肾主藏志与精。.卡`卡-暁,税/徃! ′最?欣^蟑¢劫\埂^芯^筷′人体之气平和、情志畅达时,就会产生喜悦欢笑;人体之气暴躁、情志激愤时,就会产生愤怒。忧愁思虑萦绕心头无法消散,就会产生忧虑愁思。悲伤哀痛内心凄苦,就会生出悲恸哭泣之情。内心产生恐惧就会寻求他人陪伴,外界突然触动会因巨大声响等而受到惊吓。
【注释】五脏所藏的七种精神活动:心藏神,脾藏意和智,肺藏魄,肝藏魂,肾藏精和志。五脏所产生的七种情志:心产生喜,肝产生怒,脾产生忧思,肺产生悲,肾产生恐。人体之气平和则情志畅达,所以会产生喜悦欢笑。人体之气暴躁则情志激愤,所以会产生愤怒。忧愁思虑萦绕心头无法消散,所以会产生忧思。内心感到凄凉哀伤,所以会产生悲恸哭泣。内心恐惧又受到外界异常事物触动,所以会产生恐惧惊骇。
神病治法
朱砂安神丸
体内感觉不恐惧但出现心跳悸动,悸动且伴有惊恐警惕之感的就是怔忡。容易忘记之前说过的话叫做健忘。好像昏迷又好像清醒,精神不集中的状态称为恍惚。心志丧失、损伤精神,导致心胆虚弱,痰饮、九气、火气等邪气乘虚而入。治疗心气有热,先用朱砂安神丸来清热,其他病症则在别的门类中有精妙治法。
【注释】惊悸、怔忡、健忘、恍惚、失志、伤神等病症,都是因为心气虚、胆气弱,各种病邪得以趁机侵犯人体。如果是心气有热,首先使用朱砂安神丸来清热。其他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的各种病邪导致的病症,就应当结合虚损、九气、癫痫、痰饮等门类的病症来选择合适的方剂,自然会有有效的治法。
仁熟散
恐惧害怕不敢独自睡觉,这是由于胆虚气怯,可用仁熟散。仁熟散由柏仁、地黄、枸杞、五味子、茱萸、桂心、人参、茯神、菊花、枳壳组成,研成粉末,用老酒调服。
【注释】对于那些恐惧害怕不敢独自睡觉的人,都是因为气怯胆虚。¢1/3/x′i`a/o?s/h\u?o`..c?o!m*仁熟散,就是用柏子仁、熟地黄、枸杞子、五味子、山茱萸、桂心、人参、茯神、菊花、枳壳,研磨成粉末,用老酒调和后服用。
癫痫总括
医经上说癫狂原本属于一类病症,狂是阳邪致病,癫是阴邪致病。癫病刚开始发作时,患者心情不愉悦,病情严重时就会精神痴呆,言语错乱没有条理。狂病发作时,患者易怒且凶狠狂躁,大多难以入眠,两眼直视,怒骂不止,不认亲疏。痫病发作时会口吐涎沫,昏迷、牙关紧闭、摔倒在地,抽搐过后苏醒就如同正常人一样。
【注释】李时珍说:医经中有的提到癫狂之病,有的又将癫病称作狂病,可见癫狂属于并发病症。邪气侵入阳分引发狂病,邪气侵入阴分引发癫病。癫病刚开始发作时,患者情志不舒畅,严重时精神痴呆,言语混乱,而睡眠与平常一样,这是因为邪气与阴气相并。狂病刚开始发作时,患者多怒且难以入眠,严重时凶狠狂躁想要伤人,两眼直视,怒骂不已,分不清亲疏,而且夜间大多不能入睡,这是因为邪气与阳气相并。然而癫狂都与痫病不同,痫病发作时会口吐涎沫,突然神志昏迷、摔倒在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抽搐时间长短不一,苏醒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都如同正常人,以此作为区别。痫病虽然分为五种,称作鸡痫、马痫、牛痫、羊痫、猪痫,是因为发作症状偶然与之相似的缘故。实际上致病原因不过是痰、火、气、惊这四种罢了,所以其治疗方法与癫狂病相同。
三圣散 青州白丸子 滚痰丸 遂心丹 矾郁丸 控涎丹 抱胆丸 镇心丹
癫狂痫疾三圣吐,风痰白丸热滚痰,痰实遂心气矾郁,痰惊须用控涎丹,无痰抱胆镇心治,发灸百会自然安,初发皂角灌鼻内,涎多欲止点汤盐。
【注释】对于癫狂痫疾病,若刚开始发作且痰较多,首先用三圣散进行催吐治疗。如果风邪较盛且伴有痰,就使用青州白丸子。要是热邪较盛且有痰,宜用礞石滚痰丸。若患者体内痰盛,同时形体壮实、正气不虚,就使用遂心散,该方由甘遂、朱砂与猪心组成。若病症为痰病且伴有气郁,可采用矾郁丸,此药由白矾和郁金构成。若患者是痰病且受了惊吓,就用控涎丹。若患者没有痰,精神状态较清醒,但因受惊而心悸,可选用镇心丹或抱胆丸,这些都是已有的成方。-鸿!特,暁`税·蛧¨ !哽~歆·最·筷`痫病发作时对百会穴进行艾灸,艾灸的壮数没有限制,直到患者苏醒即可。如果再次发作就再次艾灸,以疾病痊愈为标准。在痫病刚开始发作时,将皂角汁灌进患者鼻腔内,风痰就会从患者的口鼻中以鼻涕痰液的形式流出。如果患者苏醒后痰涎还不停,让其服用盐汤,痰涎就会自行停止。
诸气总括
寒气、炅气、喜气、怒气、劳气、思气、悲气、恐气、惊气
一种正气受到外邪触动会衍生出九种情况,即寒、炅(热)、喜、怒、劳、思、悲、恐、惊。寒邪触动正气,会使体表收敛,腠理闭合;炅(热)邪触动正气,会使体内热气蒸腾,腠理开通;喜能使气舒缓,若平素身体极为虚弱,气舒缓过度就会耗散;劳会使气消耗;思会使气郁结,导致气难以运行;怒气会向上逆行,严重时会呕血,若下行乘袭脾虚,就会形成飧泻;恐会使气下陷,损伤精与志;惊会使心无所依托,引发怔忡等心神紊乱症状;悲会使营卫之气不能散布,从而导致气消减。身体强壮的人受到这些气的影响,气能运行而病愈,身体虚弱的人受到影响,气就会留滞而生病。
【注释】人体内的正气正常流行时,若不受到外邪的触动,又怎会生病呢?若是受到寒邪触动,寒邪会在体表束闭,使皮肤的腠理闭合,此时气就会收敛,这便是寒病。“炅”代表火,若是受到火邪(热邪)触动,热气会蒸腾使人出汗,腠理打开,气就会外泄,这就是暑病。若是受到喜的触动,喜能使气平和、情志畅达,气就会舒缓。但如果平时身体极度虚弱,气舒缓过度就会耗散,也就是突然虚脱。若是受到劳的触动,劳作会使人喘息并且出汗,气就会消耗,这就是劳倦之症。若是受到思的触动,心思有所专注,气就会停留而不能运行,气便郁结了,这就是郁气病。若是受到怒的触动,怒气会向上逆行,严重时会导致呕血,向上逆行到极点后若下行乘袭脾脏的虚弱之处,就会形成飧泻。若是受到恐的触动,恐惧会使精气退缩,损伤精与志,气就会下陷。若是受到惊的触动,心会无所依靠,神无所归依,思虑也无法安定,气就会紊乱,出现怔忡、心动不安等病症。若是受到悲的触动,心肺之气会因悲伤而忧愁,营卫之气不能散布,气就会消减。以上这些由九气引发的各种病症,身体强壮的人受到影响后,气能正常运行从而病愈,而身体虚弱的人受到影响后,气就会留滞体内从而生病。
诸气辫症
短气表现为气息短促,不能连续接续;少气则是气息微弱,不足以支撑身体。气痛是指气受到病邪阻滞,导致气道不通畅,疼痛在体内或经络、或脏腑间游走窜动。气郁是因为在名利追求中志向未酬,或者公私事务中情绪不畅。上气是气向上逆行,可用苏子降气汤治疗;下气是气向下陷,宜用补中益气汤调理。如果矢气(放屁)气味特别浓重,多是伤食导致肠胃郁滞,减少饮食并使用消食导滞之法,症状自然会缓解。
【注释】短气,就是呼吸时感觉气息短促,没办法持续平稳地呼吸;少气,指的是人体的气不足,无法满足身体正常活动需求,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正气不足的病症。气痛,是由于气被病邪阻碍,致使气运行的通道堵塞,疼痛在经络或者脏腑间游走攻冲。上气,是指体内的浊气向上逆行;下气,是指人体的清气向下陷。气郁这种情况,有的是因为在追求名利过程中志向不能实现,有的是因为在公私事务上心情不舒畅。对于浊气上逆的情况,适合用苏子降气汤来治疗。清气下陷,则需用补中益气汤,病情严重的可加用诃子、五味子。清气下陷导致的下气,气味不会特别臭秽,只有伤食引起的下气,气味才会极其臭秽,这是因为肠胃郁滞,谷气在体内积聚不能正常通散到肠胃之外。郁滞在胃里,会出现嗳气(打嗝);郁滞在肠中,则表现为矢气(放屁)。补中益气汤的方剂,在“内伤”相关门类中有记载。
诸气治法
对于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郁结之症要消散,气上逆要抑制、气下陷要升举,受惊之症要平复,喜症可用恐来克制,悲症可用喜来克制。劳损之症要温养,短气、少气之症都用补法治疗。
【注释】寒证,就用温热的药物治疗,比如麻黄汤、理中汤就是这类。热证,就用寒凉的药物治疗,像白虎汤、生脉散便是。对于郁结的病症,要用消散的方法,越鞠丸、解郁汤这类方剂就是为此。气向上逆行的,要抑制气上逆,苏子降气汤就有此功效。气向下下陷的,要升举下陷之气,补中益气汤能起到这个作用。受到惊吓而致的病症,要使其平复,镇心丹、妙香散就可用来治疗。过喜的病症可以用恐惧来克制,悲伤的病症可以用喜悦来克制,这是以情志来治疗情志方面的病症。劳损的病症,要用温养的方法,短气、少气的病症,都用补法,保元汤、四君子汤就是这类补益的方剂。
木香流气饮
木香流气调诸气,快利三焦荣卫行,达表通里开胸膈,肿胀喘嗽气为疼,六君丁皮沉木桂,白芷香附果苏青,大黄枳朴槟蓬术,麦冬大腹木瓜通。
【注释】木香流气饮,用于调治所有因各种气病引发的症状。它具有迅速通利三焦,让营气和卫气顺畅运行的功效,对外能使体表之气通畅,对内能使里气通行,还能疏解胸膈间郁滞之气。诸如水肿胀满、气逆壅滞导致的气喘咳嗽、气痛在体内外游走攻冲引发的疼痛等病症,都可以用它来治疗。该方剂的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橘皮、半夏、丁香皮、沉香、木香、中桂、白芷、香附、草果、紫苏叶、青皮、大黄、枳壳、厚朴、槟榔、蓬莪术、麦冬、大腹皮、木瓜、木通。
分心气饮
分心气饮治七情,气滞胸腹不流行,正减芷朴通木附,麦桂青桑槟壳蓬。
【注释】分心气饮,用于治疗因七情导致的气滞以及胸腹部位的病症。这里所说的“正”,指的是藿香正气散。
所谓“正减”,指的是在藿香正气散的方剂基础上,减去白芷、厚朴这两味药,然后添加木通、木香、香附、麦冬、官桂、青皮、桑白皮、槟榔、枳壳、蓬莪术这些药物。
苏子降气汤 越鞠汤
苏子降气气上攻,下虚上盛气痰壅,喘咳涎嗽胸膈满,气秘气逆呕鲜红,橘半肉桂南苏子,前朴沉归甘草同。郁食气血痰湿热,越鞠苍栀曲附芎。
【注释】苏子降气汤,主治下元亏虚、上焦邪盛,气机壅滞向上攻冲所导致的病症,像气喘咳嗽、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气滞便秘、气逆呕血等。其药物组成有橘皮、半夏、肉桂、南苏子、前胡、厚朴、沉香、当归、甘草。越鞠汤用于治疗六郁之症,即食郁、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药物组成是苍术、山栀、神曲、香附、抚芎。气郁这种病症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必然会与血、痰、湿、热以及饮食相互交合引发复杂病症。所以,治疗郁症的方剂,也可用于治疗气郁。如果是气实症,可加木香;气虚证,加人参;血实症,加红花;血虚证,加当归;痰多者,加半夏;湿邪重者,加白术;热邪重者,加吴茱萸、黄连;水饮重者,加茯苓;食积重者,加麦芽。具体用药需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病情斟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