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四诊心法要诀1-3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呈现与病症相对应的正常面色,病情大多较为顺遂;若病症与面色相互交错不符,病情大多较为逆险。¢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母脏之色出现于子脏所主病症,为顺;子脏之色出现于母脏所主病症,为逆。五行相克的情况预示病情逆险凶险,五行相生的情况预示病情顺遂吉祥。

【注释】这是依据五色与五种病症结合来判断病情顺逆生死的诊断方法。例如肝脏有病,面色呈现青色,这就是正病正色。如果反而出现其他颜色,这就是病色交错。若见到黑色,是母脏(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肾为肝之母)之色乘于子脏(肝)所主病症,属于五行相生的顺遂情况。若见到赤色,是子脏(心属火,肝属木,木生火,心为肝之子)之色乘于母脏(肝)所主病症,属于五行相生中的逆险情况。若见到黄色,是病(肝木克脾土,这里肝病见脾土所主的黄色,为病克色)克色,其病不会加重,是凶象中的顺遂情况。若见到白色,是色(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肺金之色为白,此为色克病)克病,其病就会加重,是凶象中的逆险情况。所谓“相克逆凶”,是说五行相克预示病情凶险,凶象中的顺遂情况还算可以,凶象中的逆险情况必然凶险。所谓“相生顺吉”,是说五行相生预示病情吉祥,像子乘母,是吉祥中的小逆情况,像母乘子,是吉祥中的大顺遂情况。其余四脏的判断方法都以此类推。

面色产生于五脏,各有其对应的部位。神气藏于心中,外在表现于眼睛。目光晦暗表明神气不足,目光清晰表明神气充足。单独失去面色正常或眼神正常,预示久病;面色与眼神都失去正常状态,预示即将死亡。

【注释】这是结合面色与眼睛的神气来诊断疾病生死的方法。五色产生于五脏,各有其对应的部位并表现在面部。神气藏于心中,虽不能直接感知,但外在表现于眼睛,观察到目光晦暗,这是神气不足、疾病致死的征兆。若眼睛清澈明亮,视物清晰,这是神气充足、没有疾病的征兆。单失,指的是或者面色异常,或者眼神异常,预示久病。双失,指的是面色与眼神都失去正常状态,所以预示即将死亡。

面部与眼睛的颜色,各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若出现相互交错的情况,都预示生命危险。+衫_叶¨屋* _埂¨欣¢醉?全+但面色发黄还有挽救的可能,眼眦发红预示发疹疡,眼眦发黄预示疾病将愈,眼珠发黄预示黄疸。

【注释】这是结合面部与眼睛的颜色来诊断疾病的方法。面部与眼睛的颜色,各有相互对应的颜色,比如面部颜色,肝主青色、心主赤色、脾主黄色、肺主白色、肾主黑色;眼睛的颜色,如睛瞳黑色、乌珠青色、白珠白色、两眦红色。若眼睛出现青色、赤色、白色、黑色,与面部颜色不同,都属于相互交错的情况,患病之人大多预示生命危险。只有面色发黄,表明脾土尚未衰败,五行有挽救的可能,都不会死亡。如果患伤寒病,两目眦发红,是即将发疹疡的预兆。两目都发黄,是疾病将要痊愈的征象。若两眼珠通体发黄,则是发生黄疸病的征兆。

闭目多为阴证疾病,开目多为阳证疾病。视物朦胧表明热邪炽盛,时常闭目多为衄血常见表现。阳气衰竭会出现眼睛上视,阴液脱失会导致目盲。气脱时眼眶会凹陷,眼珠固定不动表明神气已亡。

【注释】这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阴阳病症及生死的方法。凡是患病之人闭目,表明病在阴分;开目,则表明病在阳分。视物朦胧、昏聩不清,并非正常开目状态,表明热邪炽盛损伤神气。视物时时常闭目,并非正常开目状态,是衄血常见的表现。眼睛向上直视,称为戴眼,是阳气衰竭的征兆。眼睛看不见东西,称为目盲,是阴液脱失的征兆。眼眶忽然凹陷,是气脱的征兆。眼珠固定不动,是神气已亡的征兆。

既然已经审视了五色,那么五音也应当明辨。声是音的根本,音由声产生。声的余韵,就形成了音的名称。角、徵、宫、商、羽,就是五种基本的声音。

【注释】这里说明五音乃是天地间的正气,也是人发出的中和之声。有了声之后才有音,所以声是音的根本,音由声产生。声的余韵就叫做音,并非在声之外另有音。五色与五脏相关联,诊断人的疾病时,既然已经仔细审视了五色;而五音与五脏相通,诊断人的疾病时,也应当明了。!晓?税/宅~ *追-醉_新+漳¢结^角属木,与肝相通;徵属火,与心相通;宫属土,与脾相通;商属金,与肺相通;羽属水,与肾相通。

物体内部中空且有孔窍,所以肺主宰发声。喉是声音发出的通道,会厌是声音进出的门户。舌是声音变化的关键,唇齿起到辅助作用。声音的宽窄、锐利或钝浊、厚重或单薄,都是由这些部位的差异导致的。

【注释】这是在说明声音各有其主宰部位的诊断方法。凡是万物中内部中空有孔窍的都能发出声响,肺的形态与之相似,所以肺主宰发声。凡是发声必定经由喉咙而出,所以喉是声音的通道。发声必定依赖会厌的开合,所以会厌是声音的门户。发声必须借助舌的转动,所以舌是声音变化的关键。还必须依靠牙齿、嘴唇的辅助,所以它们是声音的辅助部位。这五个部位相互配合,才能发出五音并传播到远近各处。至于喉咙有宽窄之分,宽的喉咙声音大,窄的喉咙声音小。舌有锐利和钝浊之分,锐利的舌发音清晰,钝浊的舌发音不真切。会厌有厚薄之分,厚的会厌声音浑浊,薄的会厌声音清亮。嘴唇也有厚薄之分,厚嘴唇声音迟缓,薄嘴唇声音急切。牙齿有疏密之分,稀疏的牙齿声音散漫,紧密的牙齿声音聚合。这五种都是无病状态下的声音,是由于这些部位的形态禀赋不同。以此类推,喉咙、会厌、舌、牙齿、嘴唇出现病症时,声音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舌位于口腔中间发声,从喉咙发出的音是正宫音,声音极为悠长、低沉、浑浊,具有深沉雄厚、雄浑洪亮的韵味。张开嘴巴、打开上腭发声,从口腔发出的音是商音,声音较长、低沉、浑浊,带有铿锵有力、清晰肃正的韵味。嘴唇撮起发出的音,极为短促、高亢、清亮,声音轻柔细腻、通透,这是尖利的羽音。舌头轻触牙齿发出的音,较为短促、高亢、清亮,具有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韵味,这时徵音就发出来了。舌头内缩发出的角音,声音流畅、中正平和,长短、高低、清浊协调,韵味和谐。

【注释】这是在说明五脏发出正常声音的诊断方法。经典上说:上天以五气滋养人,五气从鼻吸入,藏于心肺,使得人的面色明润,声音能够彰显。所以五脏各有其正声,与五音相契合。比如舌位于口腔中间,声音从喉咙发出,这就是宫音的正音;其声极为悠长、低沉、浑浊,有深沉雄厚的韵味,属土,与脾相通。张开嘴巴、打开上腭,声音从口腔发出,这就是商音的正音;其声较长、低沉、浑浊,有铿锵有力、清晰肃正的韵味,属金,与肺相通。嘴唇撮起发声,声音从嘴唇发出,这就是羽音的正音;其声极为短促、高亢、清亮,有轻柔细腻、尖利的韵味,属水,与肾相通。舌头轻触牙齿发声,这就是徵音的正音;其声较为短促、高亢、清亮,有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韵味,属火,与心相通。舌头内缩发声,这就是角音的正音;其声长短、高低、清浊相互调和,有流畅中正的韵味,属木,与肝相通。这些是五脏没有疾病时发出的正常声音。腭,就是牙齿根部的肉。

喜悦之情在心中有所感触,会发出愉悦舒展的声音。愤怒之情在心中有所感触,会发出忿恨严厉的声音。哀伤之情在心中有所感触,会发出悲伤嘶喊的声音。快乐之情在心中有所感触,会发出舒缓的声音。崇敬之情在心中有所感触,会发出端正肃穆的声音。怜爱之情在心中有所感触,会发出温和的声音。

【注释】前文依据咽喉、会厌、舌、牙齿、口唇等部位禀赋的差异,来辨别并非由疾病导致的声音。这里又通过人的情感、对事物的感触而发出的声音,进一步说明非疾病状态下的声音。例如,当喜悦之情在心中有所触动时,发出的声音必定是愉悦且舒展的;愤怒之情在心中有所触动时,发出的声音必定是忿恨急切且严厉的;哀伤之情在心中有所触动时,发出的声音必定是悲伤凄惨且带有嘶喊的;快乐之情在心中有所触动时,发出的声音必定是舒畅而不急促的;崇敬之情在心中有所触动时,发出的声音必定是端正肃穆且收敛的;怜爱之情在心中有所触动时,发出的声音必定是温柔且平和的。医者通过对这些非疾病声音的类比推理,自然就能够识别出由疾病导致的异常声音。

五声发生变化,出现变化就意味着疾病产生。肝应呼,若呼的声音急迫;心应笑,若笑的声音过盛;脾应歌,若歌的声音散漫;肺应哭,若哭的声音短促;肾应呻,若呻的声音低微。如果此时出现相克的面色,情况就凶险。

【注释】这是依据五声发生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五声失去正常状态,就称为变,一旦发生变化,疾病就产生了。肝主呼,如果呼气声急促,说明肝声失去正常,由此可知疾病产生于肝。心主笑,如果笑声过盛,说明心声失去正常,由此可知疾病产生于心。脾主歌,如果歌声散漫,说明脾声失去正常,由此可知疾病产生于脾。肺主哭,如果哭声短促,说明肺声失去正常,由此可知疾病产生于肺。肾主呻,如果呻声低微,说明肾声失去正常,由此可知疾病产生于肾。所谓色克则凶,比如肝病导致呼气急迫,若同时出现相克的白色(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白色属肺),就预示着凶险。其他脏腑以此类推。

喜欢说话的人多属热证,懒于说话的人多属寒证。说话声音强壮有力的为实证,说话声音轻微的为虚证。说话声音微弱,难以接续,可知是正气被夺。胡言乱语、语无伦次,表明神明已经丧失。

【注释】这是通过声音来诊断疾病的寒热、虚实以及生死的方法。《中藏经》说:阳证多言语,属于热证;阴证无声,属于寒证。说话声音强壮严厉,是实证;说话声音轻微,是虚证。如果说话声音微小,难以从喉部发出,想要说话却无法继续说下去,这就是正气被夺。胡言乱语,分不清亲疏,是神明丧失的表现,这些情况大多预示着死亡。

失音且声音沉重,是内有火气而外受风寒。疮疡疼痛且持续时间久,这是劳累导致的声音嘶哑。患哑风而不能言语,即便医治,生命也难以保全。因歌唱而失音,即便不治疗也能痊愈。

【注释】这是在说明失音作为病症,有不同情况的诊断方法。失音同时声音粗重,是因为体内的火气被外界的寒气所遏制,郁积在肺部。倘若声音并非粗重,并且伴有疮疡溃烂疼痛,且长时间不好,这是由于劳累导致的嘶哑。小儿因抽风而不能言语,大人因中风而不能言语,都叫做哑风,即便竭尽全力进行医治,生命终究难以挽回,这是因为金(肺属金)不能克制木(肝属木,风多与肝相关)。因歌唱导致失音的,是由于唱歌损伤了喉咙,即便不治疗也能够自行痊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