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删补名医方论1-9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主治中风后出现偏瘫,患者身体没有疼痛,但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行走。\x.i?a*o+s·h~u_o¢h·o/u_.`c^o?m-长期服用,自然能见到功效。

药物组成:黄芪(六钱,用蜜炙制)、白芍药(三钱,用酒炒制)、桂枝(三钱,选用嫩枝并带皮)、生姜(三钱,取用外皮)、大枣(四枚,去核) 。

加水煎煮后服用。

【注释】《内经》说:虚邪不正之气,偏于侵袭身体一侧,若侵入较深,就会留居在营卫之中,营卫功能衰弱,真气就会离去,邪气单独留滞,就会引发半身不遂;若邪气侵入较浅,就会出现经脉一侧疼痛。这就是说虚邪贼风侵袭人体的情况。营卫虚弱,邪气就会侵入较深,长时间留滞就会引发半身不遂。营卫充实,邪气就会侵入较浅,随即出现经脉一侧疼痛,这就是风痹病。对于八风五痹这类病症,如果营卫充实,就用续命汤、换骨丹来发散营卫中的邪气。而风痱、半身不遂这类病症,是因为营卫虚弱,就应当用这个方剂来补养营卫的虚弱。所以以黄芪为君药来补卫气,以桂枝、芍药为臣药来补营气,以生姜、大枣为佐药,既能补养又能通调,从而调和营卫。这个方剂是小建中汤的变化方剂,增加了黄芪,减少了甘草、饴糖,其意图在于补养肌表,而不在于补养中焦。如果是左半身不遂,就加当归以补血。如果是右半身不遂,就加倍使用黄芪以补气。手软的,加倍使用桂枝。足软的,加牛膝。筋软的,加木瓜。骨软的,加虎骨。元气虚弱的,加人参。阳气虚弱的,加附子。具体应用需要临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斟酌调整。长期服用,没有不应验的。如果外部风邪强盛,那么就应当依照羌活愈风汤,采用补养并发散的治法。

羌活愈风汤

主治年龄接近四十岁,营卫不足、肝肾虚弱且风中经络的病症。症状表现为精神恍惚,言语表达不清楚,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筋骨缺乏力量;或者手足出现枯瘦、浮肿现象,又或者手足筋脉拘挛难以伸展。所有风病在稍有好转之后,用这个方剂进行调理都较为适宜。还有刚刚察觉到大拇指和食指麻木不能自如活动,手足力量稍弱,或者肌肉微微抽搐,口眼部位跳动。`如.文,惘~ ,免?废,跃*黩!如果不提前预防并加以调治,三年之内,风病必定发作,这种情况也适宜服用此药。

药物组成:羌活、甘草(炙制)、防风、黄芪、蔓荆子、地骨皮、川芎、细辛、枳壳、人参、麻黄、知母、甘菊花、薄荷、枸杞、当归、独活、白芷、杜仲、秦艽、柴胡、半夏(炮制)、厚朴(用姜炮制)、熟地黄、防己(以上各二两);芍药、黄芩、白茯苓(各三两);石膏、生地、苍术(各四两);官桂(一两);前胡(二两)。

以上药物,每次服用一两,加入两杯水,煎取一杯,去掉药渣,空腹时温服。如果遇到阴天,加入三片生姜,临睡时再次煎煮药渣服用,两次煎药的药渣都要利用,在饭后、空腹时服用。

清热化痰汤

主治中风后出现痰热之象,神气不清,舌头僵硬难以言语的病症。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制)、橘红、半夏、麦冬、石菖蒲、枳实、木香、竹茹、黄芩、黄连、南星 。

加水煎煮后,加入竹沥、姜汁服用。

【注释】中风有内生和外中两种病因:内生病因是由于胃中浊气产生痰液,情志过激引发内火;外中病因是因为形体之气不坚固,感受招引风邪所致。因内生病因发病的,必然出现痰迷心窍而不能言语,内火发作导致神志昏迷。因外中病因发病的,必然出现筋骨不能随意活动,口眼歪斜。单独一种病因发作的容易治疗,两种病因同时发作的难以治愈。然而这种病发作之前,必定有先兆,比如大拇指和食指麻木没有感觉,或者手足无力,又或者肌肉微微抽搐,这是营卫受到邪气侵犯,是外中病因发作的先兆。像上部气盛、下部气虚,头晕目眩、腿脚发软,精神短少恍惚,言语失常,这是痰火将要发作,是内生病因发作的先兆。医方中预防外中、内生病因引发中风的方剂很多,但都不如羌活愈风汤和清热化痰汤这两方,这两方都以补正气为主,祛除邪气为辅。所以羌活愈风汤,以十全大补汤作为君药方剂;清热化痰汤,以六君子汤作为君药方剂。

羌活愈风汤中,用人参、茯苓、甘草来补气,当归、地黄、芍药来补血,黄芪、桂枝来扶持卫气,麻黄、川芎来调和营气。?萝,拉¨小¢税^ `无?错?内¢容_湿气强盛则会导致筋骨痿软无力,所以用苍术、半夏、防己来祛除湿气。风邪强盛则会导致筋骨拘挛僵硬,所以用枸杞、杜仲、地黄来滋养。病的时间久了,气机必然阻滞,所以用枳壳、厚朴来行气。风邪大多从燥化,所以用知母、石膏、黄芩来清热。再佐以羌活、独活之类的发散药物,以驱散六经之风,因为风邪不通过发汗不能祛除。对于久病受风气侵袭的人:如果十天没有出汗,必须加用麻黄使其微微出汗,以调和肌表。如果几天大便不通畅,再加上大黄使其微微泻下,以调和内里。春季用药加倍使用柴胡、半夏,夏季加倍使用知母、石膏、黄芩,季夏(农历六月)加倍使用防己、白术、茯苓,秋季加倍使用厚朴并加用肉桂、藿香,冬季加倍使用当归、肉桂并加用附子,这都是根据时令变化调整用药的通塞,是灵活变化的治法。一个节气或一个物候变化时也是如此。假如今天风气强盛,这是风邪太过,就加倍使用防风;热气强盛,这是火邪太过,就加倍使用黄芩;湿气强盛,这是湿邪太过,就加倍使用苍术;清气强盛,这是燥邪太过,就加倍使用桂枝皮;寒气强盛,这是寒邪太过,就加用炮附子。这又是根据气候来增减药物的方法。

清热化痰汤中,用参、苓、术、草来补气,木香、枳实来理气,橘红、半夏、南星来化痰,黄芩、黄连来泻热,石菖蒲通心窍,麦冬、竹茹清心神,姜汁、竹沥能通神明、去除胃中浊气,那么内生的各种病症就会逐渐痊愈。如果气盛就减少人参、白术的用量,是担心助长热邪。如果气虚就减少木香、枳实的用量,是担心损伤正气。如果痰热非常强盛,大便秘结坚实,这个方剂攻病的力量较弱,就应当与礞石滚痰丸交替服用,大便通畅后,就停止服用,担心用药过度会损伤正气。如果泻下之后几天,仍然便秘坚实,就继续服用,这又是担心痰热强盛而助长邪气。其中的变通加减治法,总归需要临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斟酌,难以详尽表述。

防风通圣散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三焦都呈现实证的病症,以此方为主进行治疗。

药物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三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二钱半);生姜(三片) 。

每次服用三钱。

【集注】吴琨说:防风、麻黄属于解表药物,风热之邪在皮肤的,服用后可通过出汗而发散。荆芥、薄荷是清利上焦的药物,风热之邪在头顶部位的,服用后可通过鼻窍而发散。大黄、芒硝是通利泻下的药物,风热之邪在肠胃的,服用后可通过大便而排出。滑石、栀子是通利水道的药物,风热之邪在三焦水道的,服用后可通过尿液而排出。风邪侵犯胸膈,肺胃受到病邪侵袭,石膏、桔梗可清泻肺胃之热。而连翘、黄芩,又可祛除各条经脉的游火。风邪致病,与肝木相关,川芎、当归、芍药可调和肝血。而甘草、白术可调和胃气、健运脾气。刘守真擅长治疗火热之症,这个方剂的旨意详尽完备啊!本方也可治疗因误治发汗而出现发斑,以及三焦火盛的病症。全方去掉芒硝、大黄名为双解散,解表的药物有防风、麻黄、薄荷、荆芥、川芎,解里的药物有石膏、滑石、黄芩、栀子、连翘,又有当归、芍药来调和血脉,桔梗、白术、甘草来调理气机,使营卫调和,表里通畅,所以称为双解。本方名为通圣散,是极力称赞它运用的巧妙。

九味羌活汤

另一个名称为冲和汤

这是适用于四季的通用发散方剂。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细辛、苍术、黄芩、甘草、生地 。

煎煮时加入生姜三片,葱白三根,加水煎煮后服用。

《活人》败毒散

主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挛、风痰,头痛目眩,四肢疼痛,憎寒壮热(怕冷且高热),颈项强痛、眼睛疼痛等病症。老人和小儿都可服用。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壳、白茯苓、桔梗、人参(各一两)、甘草(五钱) 。

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二钱,取一盏水,加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或者用开水冲调服用。如果出现烦热口干的症状,加用黄芩。

【集注】赵羽皇说:东南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凡是患上感冒,往往都用“伤寒”二字笼统称呼。却不知“伤”是指正气在体内受到损伤;“寒”是指寒气在体外侵袭人体,没有只受外感而体内正气不受损伤的情况。仲景是医学领域的圣人,其制定的治法超越千古。他说冬季严寒,万物潜藏,君子注重固护周密,就不会被寒邪所伤。那些因疏忽而感受寒邪的,才称为伤寒,这是因为没有做好固护周密导致的。由此可见,人患伤寒,都是由于元气不稳固,肌肤腠理不致密。前人常说伤寒是需要发汗解表的病症,那么发汗之法就是最为重要的。然而,汗的发出,其表象在阳,根源在阴。所以阳气虚弱,营卫就会失调,汗就无法生成;阴气虚弱,津液就会干涸,汗就无法滋养。只注重攻邪于外,而不顾及体内,这样可以吗?说到解表发汗,没有比败毒散、羌活汤更好的了。这些方剂中的药物,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苍术、细辛、白芷等,都是辛温之药,并非不能发散邪气。但如果其中没有人参、生地这类药力强大的药物,那么对于平素形气虚弱的人,必然导致亡阳;对于血虚且体内有热的人,必然导致亡阴,从而形成难以治愈的疾病。所以败毒散中的人参,以及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中的生地,人们认为这是补益的方法,我却认为这是托里的方法。因为在补中兼能发散邪气,邪气就不会留恋不去;在发散中带有补养,真元就不会耗散。将其应用于东南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的地方,最为适宜,这就是古人制方的意义所在。然而,如果患者形气都充实,或者体内热邪炽盛,那么就更应当采用刘河间的治法。

胡天锡说:在不应出现某种气候的时候却出现了相应的气候,只有气血两虚的人才会受到侵袭。寒邪侵袭营分,风邪侵袭卫分,此时不能使用峻猛的方剂,所以用药要稍微从轻,这就是羌活汤、败毒散创立的原因。九味羌活汤主要治疗寒邪损伤营分,所以在发表药物中加入川芎、生地,引导药力进入血分,借此调和营血。用葱、姜作为药引,使全身出汗,这样三阳经血分的邪气就能直接发散而不会停滞。败毒散主要治疗风邪损伤卫分,所以在发表药物中加入人参、茯苓、枳壳、桔梗,引导药力到达卫分,通过固护托补来宣通卫气。用生姜作为使药,使药力留连于肺部,这样上焦气分的邪气就无法侵犯了。这个方剂也可使用黄芩,是因为其他药物气味辛温,担心药性过于亢进,用黄芩一方面滋润,一方面清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