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呕吐,脉象虚弱,小便频繁且量多,身体有轻微发热,同时伴有手足厥冷,这种情况治疗难度较大,需用四逆汤进行治疗。+0¨0¢小`税·罔? !耕_辛.蕞,哙/
【注释】厥阴病出现呕吐且脉象虚弱,一般大便多溏泻。如今小便频繁且量多,即便身体有轻微发热,却又出现手足厥冷,这表明邪气既向上逆行,下焦又虚寒不能固摄,呈现出阴寒之势增强、阳气之势衰退的征象,所以病情棘手。使用四逆汤治疗,目的在于迅速强壮阳气,阳气恢复,患者才有生机。
【集注】方有执说:脉象虚弱看似邪气在衰减,但小便频繁且量多,说明体内虚寒。所以说,出现手足厥冷就难以治疗。由于身体有轻微发热,因此即便有手足厥冷的症状,仍可用四逆汤挽救阳气,促使其恢复。
程知说:这里讲的是呕吐且手足厥冷的情况,适宜温养下焦。呕吐是邪气向上逆行导致的。脉象弱且小便量多,显示下焦虚寒。^小·税?C!M!S_ *追^蕞/歆¢蟑′劫~身体有轻微发热,本应是阳邪在表,然而出现手足厥冷,这表明阴寒在体内强盛,微弱的阳气有难以自保的忧患。
汪琥说:查看各条关于手足厥冷、下利的病症,大多是大便溏泻。此条以呕吐为主症,唯独小便量多且出现手足厥冷,上下不能固摄。使用四逆汤,其中附子能散寒、降逆气、补助命门之火,对上可消除呕吐,对下可减少小便,对外能使手足厥冷恢复正常。
干呕,吐出清稀的涎沫,伴有头痛,用吴茱萸汤治疗。
【注释】太阴经病症表现为吐食,但没有呕吐;少阴经病症是想吐却吐不出来,伴有咳嗽和呕吐;厥阴经病症是手足厥冷且呕吐,甚至呕吐出蛔虫。现在所说的干呕,是指只有呕吐声音而无食物吐出;吐涎沫,是指清稀寒冷的涎沫随着呕吐而出,这是因为厥阴经的寒邪向上侵犯到胃。三阳经出现头痛时,必定伴有身体发热,而太阴、少阴二经都没有头痛症状,只有厥阴经与督脉在头顶交会,所以厥阴经头痛但无身体发热。′z¨h′a~o-x^s·.?n\e/t`这是少阳经病未愈,邪气传入厥阴经,阴寒邪气向上逆行,故而出现呕吐和头痛。用吴茱萸汤治疗,是依据厥阴经病症的根本治法。
【集注】程知说:这里是说呕吐且头痛的情况,适宜温中降逆。
张锡驹说:呕,是指有声音且吐出东西;吐,是指吐出东西。所以有干呕的说法,而没有干吐的说法。现在干呕并吐出涎沫,是涎沫随着呕吐而吐出。
呕吐的患者,如果呕吐物中有痈脓,不可专门止呕,等痈脓排尽,呕吐自然会痊愈。
【注释】心烦且呕吐,这是内热导致的呕吐;口渴饮水后呕吐,这是水饮停滞导致的呕吐。现在呕吐物中有脓,必然是体内有痈脓,所以说不可专门止呕,只需等待痈脓排尽,呕吐自然会痊愈。因为痈脓腐秽,人体通过呕吐欲将其排出,所以不应止呕。若强行止呕,反而违背了人体的自然机制,热邪会在体内壅塞,阻碍痈脓排出的途径,使其无法宣泄,必然会引发其他变故。所以不可止呕,痈脓排尽后,热邪会随着脓排出,呕吐也就自然停止了。
【集注】汪琥说:肺胃形成痈肿,是由于风寒蕴结在经络,邪气郁滞在肺,或者传入胃腑,转化为热。热邪过盛,就会导致气血瘀积形成痈肿。痈,就是壅塞的意思,是说热毒壅聚而形成脓。
郑重光说:邪热向上逆行,结聚形成内痈,就是肺胃的痈肿。
厥阴经受风邪(或寒邪)侵袭,如果脉象稍微浮起,表明病情即将痊愈;若脉象不浮,则表示尚未痊愈。
【注释】这里所说的厥阴中风,涵盖了伤寒的情况。脉微,是厥阴经的脉象特点。浮,是表阳的脉象。厥阴患病,若出现阳浮的脉象,说明邪气已经回到体表,所以病情即将痊愈。若脉象不浮而是沉,沉是主里的阴脉,表明邪气仍然在体内,所以尚未痊愈。
【集注】成无己说:脉象浮,是邪气回到体表、将要出汗的征兆,所以说病情即将痊愈。脉象不浮,则邪气深入,容易发生多种变症,所以说尚未痊愈。
方有执说:风邪致病,脉象应当浮。因为厥阴经脉象原本微弱迟缓不浮,所以稍微浮起,就表明邪气回到体表,病情即将痊愈。
厥阴病,容易痊愈的时段,是从丑时到卯时。
【注释】丑、寅、卯三个时辰(凌晨1点到早上7点),是厥阴风木之气旺盛的时段。人体正气在此时旺盛,邪气自然衰退,所以疾病容易在此时缓解。
【集注】方有执说:厥阴病的缓解,从寅卯时结束;少阳病的缓解,从寅卯时开始。因为寅时阳气初动,但阴气仍然强盛,卯时天地开辟,阴阳分明,所以这两条经脉在此时同处旺盛状态,它们病症的缓解,以此为起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