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培训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沓刚剪裁好的彩色便利贴。.k¨a*n′s~h¨u+q+u′n?.¢c,o?m/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在他脚边画出一道明暗交界的线。
“师傅!”小王从里头探出头,“你再不来,我可要开始讲‘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了。”
“别急。”刘好仃走进来,把便利贴摊在桌上,“那玩意儿我听着都打瞌睡,你讲下去,学员怕是要睡倒一片。”
小王苦笑:“但这是培训大纲里的内容啊。”
“所以咱们得改。”刘好仃拉过椅子坐下,“昨天模拟上岗的时候,我看有三个新员工在操作传感器时卡壳了,不是不会用设备,是没搞懂背后的原理。”
“那怎么办?”
“把理论穿插到实操里。”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安全规范、基础工艺、设备操作、数据分析——然后划掉“数据分析”旁边的一串备注,“删掉重复讲解的环节,比如‘玻璃的物理特性’这课,我们已经在第一天讲过了,没必要在第三天又复读一遍。”
小王看着白板上的改动,眼睛亮了起来:“对啊!我们可以把知识点拆成‘任务包’,每个任务对应一个实操场景,学完就练。”
“聪明。”刘好仃拍了下他的肩膀,“明天上午,你就带着他们去调温区,先讲十分钟材料特性,接着让他们自己设定参数,看看能不能稳定温度曲线。`欣¢纨_夲/鰰~占+ ¢首~发*”
“这样会不会太赶?”小王有些担心,“他们才接触三天。”
“不赶怎么行?”刘好仃笑了笑,“咱这不是学校,是工厂。学得快,才能上得了岗。”
老李刚好端着保温杯进来,听到了最后一句,皱眉道:“你们这么赶,不怕教不好?”
“教得好不如练得多。”刘好仃指着墙上的培训表,“你看这周安排,全是理论+练习,下周就开始模拟上岗了。”
“七天就能上岗?”老李不信,“我当年光背操作手册就背了一个月。”
“时代不一样了。”刘好仃语气轻松,“现在他们手里有数据、有系统提示,还有你们这些老师傅盯着,哪会比你们当年差?”
老李哼了一声,没再说话,坐下来开始翻资料。
培训节奏明显加快了。
第二天一早,车间门口贴出一张新的课程表,颜色鲜艳,用便利贴标出了当天的重点任务和评分标准。新员工们围在那儿看,有人低声念叨:“今天下午要测温度控制?我还以为只是听课……”
“听课是为了干活。”刘好仃走过来,顺手在表格上加了个红圈,“下班前十五分钟,你们每个人都得交一份当日操作总结,由带教师傅点评打分。”
“还要写总结?”戴眼镜的年轻人有点懵。-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
“不是写论文。”刘好仃笑着解释,“就是一句话,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哪里还不清楚。简单直接。”
小王已经打开手机里的评分系统,调试界面看起来有点简陋,但功能齐全。他一边操作一边说:“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上传照片和语音评论,师傅们用手机就能打分。”
“挺高科技。”有个女生笑着说。
“可不是。”小王得意地晃了晃手机,“等你们正式上岗,这套系统还会记录你们的成长轨迹。”
刘好仃点点头:“学习不是闭门造车,得有反馈。今天学的,明天就得用上。错了没关系,但得知道错哪儿了。”
中午吃饭时,老李坐在角落,闷声扒饭。
“你怎么不吃菜?”刘好仃端着饭盘坐过来。
“吃不下。”老李放下筷子,“你说的那些‘任务包’,我都看了。确实紧凑,但我总觉得……太快了。”
“你觉得快,是因为你以前当徒弟的时候没人催你。”刘好仃夹了口青椒炒肉,“现在他们是被推着往前跑,反而更容易记住。”
“可万一记错了呢?”
“那就改。”刘好仃语气坚定,“人哪有一上来就全对的?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老李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们真干不了呢?”
“那就换人。”刘好仃回答得很干脆,“我们不是在选天才,是在挑愿意学的人。能坚持下来的,自然就成了。”
老李叹了口气:“你是比我狠。”
“不是狠,是现实。”刘好仃低头吃饭,“厂子要转型,不能靠等。新人培养不出来,我们就只能继续守着老一套。”
老李没再说话,默默把碗里的汤喝完了。
下午的模拟上岗进行得不算顺利。
第一个轮岗的新员工叫林浩,是个瘦高个儿,动作利索但眼神紧张。他在设定温度控制器时,不小心多输了两位数,导致系统报警。
“停!”刘好仃立刻喊了一声,“你刚才输的是多少度?”
林浩脸色发白:“650……应该是550。”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刘好仃没有责备,而是蹲下来,指着他面前的操作屏,“你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个默认值?”
,!
林浩点头:“是的,我以为那是建议值。”
“这就是问题。”刘好仃转向其他围观的新员工,“所有设备都有默认值,但不是所有默认值都适合当前工序。你们要学会判断,而不是盲目照搬。”
说完,他又转回林浩:“你现在重新输入一次,这次注意确认数值来源。”
林浩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操作了一遍。这一次,温度曲线平稳上升,系统没有再报警。
“很好。”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记住今天的教训,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
林浩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晚上收工前的总结会上,刘好仃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当天的问题点。
“今天一共出现三次误操作。”他翻开本子,“两次是因为默认值设置不当,一次是因为温度曲线理解偏差。”
“这说明什么?”他抬头看向大家,“说明我们的培训还不够贴近实际。”
“那怎么办?”小王问。
“加实战。”刘好仃语气果断,“从明天开始,每节课后都要有一次现场操作,哪怕只是几分钟的小任务,也必须动手。”
“而且,”他顿了顿,“我要你们每个人,每天下班前给我一份‘快速反馈’,包括学员表现、操作难点、改进方向。”
“听起来像是打仗。”老李嘟囔了一句。
“本来就是打仗。”刘好仃笑了,“我们要打赢这场‘人才培养’的仗。”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
夜色渐深,车间外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投下温暖的光晕。
刘好仃走出办公室,手里还握着那本记录本。他站在厂区门口,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培训室。
“七天上岗。”他低声自语了一句,转身朝宿舍走去。
脚步声渐渐远去,风吹过厂区,带着玻璃粉尘的味道,也带着某种悄然变化的气息。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